APP下载

郑板桥书法艺术特色研究

2021-08-04任超

大观 2021年2期
关键词:郑板桥艺术特色书法

任超

摘 要:郑板桥书法在书法界久负盛名,它变化莫测,由画及书,繁而不乱,是汲取传统书法的精华凝练出的贯彻创新精神的一种字体。郑板桥书法突破了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差异,将章法自然的书法呈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在书法内容中表达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书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关键词:郑板桥;书法;艺术特色

郑板桥是清代的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在艺术创作方面有很高造诣。他所作的兰花图为世人称赞,其书法融隶、草、篆书于一体,被世人称作“板桥体”。郑板桥将自己的书法称为“六分半书”,意为多书混合,由书及画,用笔大胆,将各种书法融会贯通。本文从郑板桥书法艺术特色的由来、章法、内涵入手,对郑板桥书法进行深刻研究,以求为今人之书法创作提供参考。

一、郑板桥书法艺术特色的由来

(一)郑板桥书法的历史背景

在清朝,书法呈现出頹靡风气,文人的思想严重被禁锢,清初的书籍以迎合皇室贵族为主,内容奢靡而刻板。文人都提心吊胆不敢表露真实想法,文字狱更是让文人陷入思想恐慌。在经济发展快速、交通便利的扬州,人际关系相对轻松,人们的思想也较为开放,社会意识较高。扬州在商业、文化、经济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郑板桥的艺术思维得以开发,公民思想逐渐形成。徽商在经营中逐渐意识到仕途晋升发展空间更大,于是开启官商结合的道路,出现了商人向文人转化的情景。徽商在艺术创作方面资助书法家、画家,让更多艺术作品流入市场。同时在资助时吸引更多文人志士加入市场营销中,建立了艺术作品的产业链。郑板桥就是徽商合作的伙伴之一。他依据商人的人品选择合作对象,在辞官归乡后专心创作,通过商人的销售渠道开拓了书画市场,为今后的艺术革新打下基础。

(二)郑板桥的性格与书法艺术特色

“板桥体”的形成与郑板桥的性格有很大关联。郑板桥是言行谨慎的知识分子,也是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家,更是放浪形骸的创作者。他爱好饮酒,酒后为民打抱不平,生活较为放纵,举止癫狂。这样的人不会墨守成规,简单地临摹前人作品,而是根据前人的优秀作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门派。郑板桥善于与人沟通,交友广泛,与诸多文人志士交好。艺术家们相互交流创作心得,增长了彼此的见识与才情,为清朝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徽商的合作让郑板桥在当地知名度提高,郑板桥与好友借助当时的历史考察分析,创新了现有的书法章法,一改清朝文坛的颓靡风气,为后世带来了富有创造性的革新精神。

(三)郑板桥的仕途与书法艺术特色

在扬州的自由文学环境下,郑板桥涉猎较广泛,向古人学习而不刻板,创新书法,逐渐形成“板桥体”。郑板桥幼时貌陋,不被长辈看好,更因其狂妄的性格而缺少友人。但他刻苦学习,虽自负但坚持学以致用,向古人学习而自有章法,思想觉悟极高。郑板桥读经史颇多,有进入仕途发挥才情的意图,但中秀才后十年未中举,最后只能在私塾授课,抒发情怀,同时贩卖书画,开发书法市场。郑板桥同挚友开创了新式书法风气。从流传至今的作品来看,郑板桥书法由欧体延伸到小楷,笔法自然,碑文以大楷居多,俊秀明朗。郑板桥为官初期的草书多有仕途抱负之意,后期书法呈现潇洒飘逸的风格。辞官后的郑板桥对书法艺术追求完美,书法浑然天成,有大家之势。郑板桥书法在经历了多年的仕途风波后富有创造性,对当代及后代书法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郑板桥书法艺术特色的章法

(一)从有形创作无形,从临摹达到创新

学习的本质是理解与创新,书法艺术的创新就是一个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郑板桥在临摹古人书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临摹各家各派的书法、碑文,熟练掌握了各家书法的精髓。从他人对其的评价中不难发现,郑板桥在书法方面的创新主要来自其扎实的基本功,其在将隶书融入楷书、在书法中掺入画法等方面的创新都要归功于此。在前人的书法作品基础上从有形创作无形,从临摹达到创新,这就是郑板桥书法的独特之处。郑板桥生于清朝,这是一个思想并不开放的朝代,清廷在思想上对文人的禁锢致使许多文人选择临摹作品,不敢加入自身的想法进行创作,而郑板桥打破了思想禁锢,注重继承与创新,以审视的态度看待前人作品,让书法得到创新发展。

(二)“板桥体”与绘画的联系

书画相互融合是“板桥体”的另一特征,书法与绘画自古就是文人志士的雅兴追求,是艺术创作的互通性的体现。古代一位画家曾对绘画与书法的关系进行了总结,认为书画同源,用笔的不同方式决定了书画的形态。书法用笔亦有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之说。这说明了优秀的绘画和书法作品都需要流畅的线条,这是书画同源的本质表现。郑板桥曾言“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这充分体现了书法与绘画的密切联系。在画竹的作品中,郑板桥对画竹的浓密、力度、行款有严格要求,这与书法的要求不谋而合,正是这样严格的艺术审美要求使“板桥体”名震一时,并流传千古。在欣赏郑板桥的书画作品时,可以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这是作品灵活生动的完美阐述。

(三)“乱石铺街”成为书法作品的章法特点

从《论书》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书法家的看法,他认为:苏东坡的书法如人,朴实内秀,只有联合黄山谷的飘逸之态才能呈现更完美的作品;苏米之态,鲜有人及;赵孟頫之势,京城一绝。书中同样概括性地阐述了“板桥体”书法的章法特点:从八大仙人的书法来看,整体结构稀疏,给人以宽广之感,而《论书》多以放荡自由的笔法入手,虽给人“乱石铺街”之感,却能分辨出其中段落,呈现出错落的美感。“乱石铺街”的特点并非乱而无序,反而是让读者在顺畅地阅读后发觉其中韵味。从郑板桥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其对于书法的独特理解,在反复临摹学习与创新中,形成了特色门派。从辩证的角度看待“板桥体”,从潇洒自由的作品中体会其艺术美感,是学者应该继承的辩证思维。

三、郑板桥书法艺术特色的内涵

(一)由古及今,标新立异

由古及今,标新立异是对郑板桥书法的最好描述。他博览群书,将各家各派的作品融会贯通。他向苏东坡、黄庭坚、颜真卿等前辈学习,在书法中融入不同风格的字体,由古及今,自由泼洒笔墨,受到后代文人推崇。创作是艺术家的最终追求,只有在书法作品里融入自身的特点,才能体现一个书法家真正的品格。创作能力越强的书法家,越能为书法界带来革新风潮,郑板桥依靠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书法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垂青史的艺术家。很多前辈的作品因为历史原因,留下的都是拓本或者碑文,这样的作品意境或多或少被破坏,对后辈学习临摹产生影响。在书法学习创新过程中,应该学习郑板桥的探索精神,在书法练习中另辟蹊径,对前辈作品有所批判,这样才能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书品即人品

书品与人品是密切相关的,书品能体现出作品的审美风格,同樣能表现出作者对待书法艺术的看法。因此想要增加书法作品的艺术感,就要突出作品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展现作者高尚的人品,这样的作品才能引起读者共鸣。清代学者蒋士铨曾评价郑板桥“作字如写兰”,以兰花清雅淡泊的品格称赞其高尚人品。郑板桥非常注重书品与人品的联系,他认为书法要由心及字,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不能掺有虚假的情意,而虞世南的书法则是其启蒙读本,对其书法风格有很大影响。

(三)艺术源于生活

郑板桥强调书法艺术除了要借鉴前人的作品,同时还要从生活中找寻灵感,这样才能让书法艺术可持续发展。他认为仅仅临摹前人作品会让人失去创造的灵性,作品会与时代脱节。郑板桥在书法创作中另辟蹊径,将各大家的书法融于一体,发挥各家的优势,形成了更加灵性的书法风格。在他的《板桥润格》中,他的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有差异,字体大小不一,字形不尽相同。这一书法灵感源自兰花叶子的形态,疏密不同的叶子才能让兰花的主体地位突出。郑板桥书法,将艺术源于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而言之,郑板桥作为“明清两朝最具代表性的十六位书法家”之一,在书法艺术特色方面开创了新局面,提升了书法艺术的审美感,对后代书法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郑板桥书法艺术特色是时代的产物,他临摹前人作品才得以牢固掌握多种书法章法,他在生活中找寻灵感才得以突破思想禁锢。

参考文献:

[1]吴光德.郑板桥“六分半书”的成因及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0(23):175-176.

[2]王童璋.郑板桥书法艺术浅谈[J].明日风尚,2016(24):24.

[3]王栋.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书法艺术研究[J].艺术品鉴,2019(36):129-130,189.

作者单位:

太原学院艺术设计系

猜你喜欢

郑板桥艺术特色书法
郑板桥劝学
诗书画苑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及时雨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郑板桥的贺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