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命语文下古诗文化意象教学探究

2021-08-04官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5期
关键词:文化意象古诗教学

官军

【摘要】古诗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神与风骨,是语文中最中国、最有文化含量、最具生命力的一部分。因此,语文教师要以文化精神传承的主体“生命”为出发点,遵循生命的本质属性,引领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中的文化意象,深刻地发现语文背后的文化、人生与生命的联结,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蕴,实现生命的完整构建。

【关键词】生命语文;文化意象;古诗教学

近年,党和国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号召回归中华传统,增亮中国“底色”。教育部对此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里针对不同的学校教育阶段,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小学低年级,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古诗文在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不难看出,义务教育阶段古诗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古诗作为语文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其核心与魅力在于——文化意象,承载着千千万万人的情感与思索,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彰显民族文化的思想脉动。沿着古诗的脉络发现,小学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丰盈精神,培养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成全生命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阶段古诗教学不单单是创设优美情境,字词句的翻译,让学生反复诵读,还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走向文化语文。

一、生命语文教学理念概述

“生命语文”教学理念是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熊芳芳于2003年7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发表的论文《生命语文》,首次公开提出“生命语文”教学理念。“生命语文”即牵手生活,让生命发言,让语文进入生命,唤醒生命,并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美丽与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品位,促使生命變得更有力量,更有意义。可见,熊芳芳老师“生命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参与其中,语文学习成为在语文世界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活与生活的相遇,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碰撞之过程。而古诗以语言精练,情感饱满而真挚,文化气质丰厚为重要特点,对小学生学习,运用,积累祖国语言,培养核心素养,形成价值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一意义下,基于生命语文下古诗文化意象教学,则是教师在引领小学生学习语文,品读古诗的过程中,不能为解读古诗意蕴而解读,为挖掘古诗文化而挖掘,全然忽视古诗语言表达与当今的差异。因此,聚焦于核心素养,打造生命语文,以古诗文化意象教学赋予古诗“活”的生命,拉近学生与诗的距离,体会“文化就是我们的生活,意象就是我们的情感”。简言之,就是把“生命语文”教学理念与小学古诗文化意象教学得到充分联结,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积累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让古诗走进他们的生活,启迪智慧,净化心灵,从而使他们的生命更加美好有意义。

二、古诗文化意象特点分析

(一)古诗文化意象概述

文化意象,结合着中国古典文论对意象的探讨和定义。意象、文化、艺术、思想价值是它的核心要素。其反映了千千万万人的情感,凝聚整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尽管文化意象含有诗人丰富的情感色彩,但它并非完全出于诗人一时的创造和灵感,而是经过历代诗人反复地继承、运用、发展而逐渐积累起来的,有着深渊意义。在古诗中的运用有以下三个方面:(1)诗人以物象传达出个体思想文化内蕴;(2)作为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载体;(3)文化意象产生的文化效应;一方面是追根溯源,一些意象经过长期发展,折射出一定时代下物质环境、心理状态以及文化的发展。继而发展到某个阶段,有着共同的社会心理基础的诗人便沿用此类意象,稍作变更,注入古诗。另一方面是淘洗与筛选,一些意象经过诗人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独特的人格和情趣,在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传承下生成发展。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文化意象作为古诗的重要凭借,为学生品读古诗提供了一个方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诗教学角度,所以首先要清楚文化意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分类。因此,文化意象总体上分为以下几种:

1.典故类文化意象。该类文化意象对文化的反映更为集中。一方面,其植根于中华民族古老历史文化的源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它具有极大的张力,能引起古代文人的联想,对相似事物注入情感,反复加工锤炼,整合文化意象,而本身的内涵也随之得到不断积淀,呈现出日益丰富的趋势。如,“西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文豪苏轼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西子”这一意象被用来比喻成西湖,整体上容易把握,该诗体现了西湖的美丽动人。在这一层次上品读,那么与众多西湖诗词味一样。然而,根据王崧舟作客百家讲坛,谈到该诗一经写成,便被人争相传颂,原因在于蕴藏着与众不同的高妙之处——“西子”这一特定文化意象。由西湖联想到西施,使西湖美上加美,其中西子背后蕴藏着水这个意象,把西湖、西子和女性联结起来,而在中华文化语境中,女人如水,具有阴柔之美,并且水和女性在形态、质地、纯度上相似。而从形象上看,西施的美是“沉鱼之美”,气质上,在四大美女中,西施的美是清丽的,与西湖天然的美是高度匹配的。但西施的美无人知道,给予了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和思考,也使得西湖美上加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逐步领略到该首诗的魅力所在。

2.自然类文化意象词。自古以来,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含蓄的特点,言有尽而意无穷,深刻表现在无数文人将内心情感寄托于自然万物之中。该类文化意象则经诗人人格化的点染注入古诗,印记其独特的艺术感受,呈现出个性特征,传达出典型的人生情境。如,“江枫”“夜半钟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千年绝唱,让我们知道了张继,知道了枫桥,知道了寒山寺的千年钟声。假若将江枫理解为江边的枫树或者两座桥的名称,夜半钟声理解为半夜古钟的声音,那么,这首古诗失去了味道。在王松舟老师作客百家讲坛谈到“这里的枫叶、钟声绝非简单的自然意象,而是把迁客骚人的情感串联起来,表达无数人的愁苦,这是千千万万人共同的情感,更是诗中的人与情。”

猜你喜欢

文化意象古诗教学
论《诗经》英译本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
关于当代意象学视域中的当代艺术图像阐释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立足原点 多向辐射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向的再现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汉维翻译中文化意象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