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小学科学教学高效性的思考
2021-08-04欧阳绮华
欧阳绮华
【摘要】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学的重点已经由关注学生的成绩转变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农村小学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科学教学低效,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根据现状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科学探究,去认识科学、体验科学、享受科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高效性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坚持“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基于这样的要求,在农村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教学资源落后的情况下,笔者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最重要是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提出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于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效率低的原因
1.农村小学教师的观念还没完全更新,大多都是以语数英为主,小学科学往往被列在“副科”的行列,在小学科学知识的掌握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没语数英那么严格,导致学校、教师对科学这门课程不重视,导致教学效率低。
2.大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上课时往往采用记忆取代理解,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课堂中有很多让学生探究的环节,但是许多教师直接利用课件呈现出探究的结果,当然这也有农村小学资源缺乏的原因,扼杀了学生探究的机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得不到提高,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这样的做法也导致了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很低。
3.学校硬件跟不上,农村小学往往缺乏专职科学教师,科学实验器材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
4.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大多都是外来工,大多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孩子学好语数英,考试高分就可以了,从而忽视了小孩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的途径
1.科学教材编写的“有效化”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无论是在农村小学还是非农村小学,这个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在教材编写中也有所体现。《科学》教材安排了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如六年级科学《代代相传的特征》一课中,以学生自己的外貌特征与父母对比的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该课的兴趣,而且该课的探究活动是各种外貌特征的对比,比较容易找到实验的材料,也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科学》教材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实验方案”“观察实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表达交流”等过程,使学生亲自参与到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享交流的环节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而且,教材中设置有“任务驱动”,它跟以往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不同,它是转变为以学生自我探究为核心,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学習状态。不单只设置有“任务驱动”,还设置了“网上学习”环节。学生利用现在发达的互联网,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探讨问题,一起交流自己的体会,扩大视野。在这里,纸介质教材与多媒体网络平台实现了互补,体现了两者的优势。如在五年级科学中《恐龙的灭绝》一课,就是采用网上学习形式,恐龙那么强大,为什么会灭绝呢?带着这样的疑惑,学生在网上搜索资料,理解为什么恐龙会灭绝,把自己的想法存上网络,让各地的学生一起探讨,实现网络的共享化。
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教材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一些探究实验难度太大,不适合小学生开展。而有一些课的教学内容太多,有的甚至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安排数个实验。不过这一年,五六年级的粤教版科学教材改编了,笔者也去听过了改编教材的分析会,感觉改编后的教材解决了部分实验难度大,难开展的问题,以前一节课的内容,现在拓展成2节甚至3节课。以前五年级的《叶里的加工厂》只有一课时,包含了叶子生长的排列规律,叶片里的光合作用,叶片的蒸腾作用,植物的作用等等,很多内容都在一节课里。但是新版的科学教材,这一课拆开了几个课时,更加详细,更加生动,更加吸引学生。这样的编排更符合小学阶段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的准确认识与处理。
2.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的“有效化”
科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十分重要,教师要时刻记住,不只是教语数英,像科学这种术科课程,教师上课前也一定要认真读教材,理解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对每一个情境图,每一个探究活动都要进行思考。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和情感态度都不一样,所以确定教学目标也应该因人而异。因此,有效地理解和处理教材主要体现在:
(1)研读教材,不能马虎了事。深刻理解主题图的含义,因为主题图其实就是一节课的开始,开始很重要。其次,还要了解每一节课之间的联系。比如,五年级学习植物的两个单元,先是介绍植物的根,再跟别介绍学习植物的茎、叶、花、果、实。这样自下而上的学习整一棵植株,每一节课都是环环紧扣的。教师应该要把握好教材,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备好高质量的课。
(2)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时代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求教师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的特点,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地把教材中一些不足的地方,创新性的改变成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且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改进和补充,更好的进行教学。比如,一些复杂的东西,可以简单化,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所以,教师应该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教材,要体现出教师的智慧力量。
3.组织科学活动的“有效化”
《新课标》指出,科学教学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融入到科学实验探究中,真正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