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价值
2021-08-04汤红
汤红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腰痛的发生主要表现为骶髂部、腰骶部以及臀部疼痛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伴随出现双下肢放射疼痛反应,据相关研究资料可知,腰痛的发病原因多为腰部急、慢性扭伤或者损伤造成[1]。经祖国传统医学研究指出,腰痛多属“痹症”的范畴,病因主要与劳损、瘀伤、风邪、体虚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其中,由风、寒、湿等邪气所致的腰痛在临床诊断中可被称为“寒湿腰痛”[2]。张仪雯等[3]学者研究指出,寒湿腰痛的发生容易引起腰部经络受阻,影响局部气血运行的同时,还会加重疼痛程度。目前,临床在寒湿腰痛治疗方面的措施及方法相对较多,但不同方案所产生的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各有不同。近几年来,随着中医领域的持续开发和深入研究,中医中药在该疾病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温针灸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4]。基于此,本研究将2020 年1~12 月在作者所在医院进行寒湿腰痛治疗的68 例患者纳入课题研究,进行分组治疗和观察,现将温针灸在治疗寒湿腰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12 月在作者所在医院进行寒湿腰痛治疗的68 例患者参与课题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及改良组,各34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4 例;年龄最大52 岁,最小30 岁,平均年龄(38.16±4.67)岁;病程最短1 个月,最长7 年,平均病程(12.54±23.83)个月。改良组:男18 例,女 16 例;年龄最大55 岁,最小31 岁,平均年龄(38.22± 5.61)岁;病程最短2 个月,最长6 年,平均病程(12.49± 20.58)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 准》关于寒湿腰痛的诊断标准;②患者资料完整;③患 者与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对灸烟存在过敏反应者;②严重器官(如肝脏、肾脏、心脏等)功能不全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骨质疏松疾病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⑥临时退出本组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针刺治疗。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腰部、双下肢,选取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秩边、环跳、阳陵泉、飞扬、悬钟等穴位,放松全身,在两侧脚踝下方放置沙袋,然后使用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棉球擦拭上述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选取 0.25 mm×40 mm 的毫针直刺患者的肾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腰夹脊等穴位,得气后,经捻转补法予以治疗,直至患者自觉局部酸胀;选取0.30 mm×75 mm的毫针直刺患者的环跳、秩边穴位,选取0.30 mm× 40 mm 的毫针直刺患者的阳陵泉、飞扬、悬钟穴位,得气后,以小幅度快速捻转行提插平补平泻法予以治疗。留针时间控制在30~40 min/次,1 次/d,连续治疗30 d。
1.3.2 改良组 实施温针灸治疗。引导患者保持俯卧位,选择的穴位主要有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秩边、环跳、阳陵泉、飞扬、悬钟等。放松患者身心并常规穴位消毒后,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选取2~3 个穴位于针柄位置放置1.5 cm 长的艾条。从底端点燃小艾条,给予患者温针灸治疗。如果小艾条燃烬,应及时清除灰烬,继续点燃下一壮艾条。每个穴位行2 壮艾灸,留针时间控制在30~40 min/次,1 次/d,连续治疗30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判定患者的疼痛情况。总分为 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强。
1.4.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判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理想。
1.4.3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依据作者所在医院自拟的答题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实施调查:总分为100 分。总分>90 分:非常满意;总分75~ 90 分:基本满意;总分<75 分: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改良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改良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 改良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腰痛在临床中也被称为“腰脊痛”,主要是由用力不当、内伤、外感、挫闪等因素导致[6]。患病后,由于患侧腰部的气血运行受到阻碍,患者可自觉腰脊或脊旁疼痛等临床症状。如不能及时予以针对性治疗,不仅会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导致病情迁延,而且还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能力,阻碍其生活质量的提升。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寒湿腰痛,能够刺激患者穴位,疏通其人体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同时,还能平衡气血及阴阳。但是,宋永伟等[7]学者的研究指出,温针灸治疗方案在寒湿腰痛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激发患者的机体阳气,实现温经、散寒、通脉等治疗目的,从而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本组研究课题中,所选的68 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改良组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改良组患者的疼痛评分(2.43±0.17)分低于对照组的(5.42±0.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改良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91.42±1.13)分高于对照组的(82.53±1.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结果与吴多艺等[8]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由此可知,在寒湿腰痛治疗中应用温针灸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和疗效。
综上所述,临床在寒湿腰痛治疗中应用温针灸具有显著效果,既能积极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降低其疼痛感,又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