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效果
2021-08-04傅雯静
傅雯静
肾病综合征是儿童期较多发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在临床上通常有低蛋白血症、全身性水肿和蛋白尿等症状表现,但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其体液免疫异常有主要关系[1]。现阶段临床针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多采用激素、抗凝等药物。泼尼松作为常用糖皮质激素之一,在抗炎、抗过敏以及减轻水肿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而低分子肝素是临床防治血栓形成的首选抗凝药物,研究认为该二者用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均有确切效果[2,3]。为进一步明确低分子肝素与泼尼松联用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就100 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诊的100 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3~10 岁,平均年龄(5.72± 2.03)岁;病程1~9 个月,平均病程(5.13±1.38)个月。观察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3~9 岁,平均年龄(5.68±1.98)岁;病程1~9 个月,平均病程(5.15± 1.39)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肾病综合征》中相关的判断依据;②持续超过2 周尿蛋白检测水平>50 mg/(kg·d),且有水肿的典型症状;③近期无相关治疗史;④患儿家属已在研究相关同意材料上签字,且本研究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①伴凝血功能障碍;②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心、肝、肺等)疾病;③属于继发型肾病综合征(如紫癜、狼疮等);④对研究用药过敏;⑤患儿家属明确拒绝参与研究等。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按常规标准进行抗感染、降压、利尿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泼尼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治疗,初始用量1.5~2.0 mg/(kg·d),3 次/d,待患儿尿蛋白转阴后逐步减少用量,改为隔晨口服,并按照每周初始用量的10%递减,持续4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制药公司,注册证号H20140281)治疗,100~150 U/(kg·d),1 次/d,皮下注射,持续4 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凝血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总胆固醇、24 h 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指标(Scr、BUN、Ccr)水平。①凝血指标:于治疗后采集患儿的空腹肘静脉血3 ml,离心后按照发色底物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②不良反应:统计两组头晕、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③临床指标:治疗前后采集患儿的空腹肘静脉血3 ml 和24 h 尿,离心后获得相应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总胆固醇水平,采用双缩脲比色法测定24 h 尿蛋白定量。④肾功能指标:于治疗前后采集患儿的,离心后获得相应标本,于治疗前后采集患儿的空腹肘静脉血3 ml,离心后Scr 由酶动力学测定,BUN 由尿素酶速率法测定,并计算Ccr。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凝血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5.89±3.98)s,凝血酶原时间为(14.52±2.18)s;对照组患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1.95±5.13)s,凝血酶原时间为(13.59±2.24)s。观察组患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2.10,P=0.00、0.03<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总胆固醇水平为(12.08±4.93)mmol/L、24 h尿蛋白定量为(6.29±1.18)g/24 h,对照组患儿总胆固醇水平为(12.07±4.96)mmol/L、24 h 尿蛋白定量为(6.32±1.23)g/24 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0.12,P=0.99、0.90>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胆固醇水平为(5.09±2.33)mmol/L、24 h 尿蛋白定量为(0.96±0.23)g/24 h,均低于对照组的(7.11±3.28)mmol/L、(1.68±0.42)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10.63,P=0.00、0.00<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BUN、Scr、Cc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BUN、Sc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cr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1 例头晕,2 例出血,无肝功能或肾功能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患儿中1 例头晕,3 例出血,无肝功能或肾功能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0.05)。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疾病之一,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以及严重水肿等为主要症状特征,且绝大多数为原发型,仅10%左右患儿为继发型肾病综合征。其病因机制涉及广泛,并且具有病程迁延、易复发等特点,临床治疗的难度相对较大。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该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基础药物,如泼尼松,其主要可通过降低人体毛细血管壁与肾脏细胞膜的通透性,阻断组胺及其他有毒物质的产生,由此发挥调节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等作用。目前泼尼松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已得到证实,但是据临床观察,长期单纯激素用药容易导致血液的高凝问题加重,对此需要引起警惕[4-6]。
资料指出,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期间继发血栓性疾病是导致其死亡的第二大原因[7]。临床观察发现肾病综合征患儿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问题。为避免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加大患儿血栓性疾病的诱发风险,针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抗凝治疗也十分关键。低分子肝素是近年国内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抗凝剂,经普通肝素裂解形成,在抗血栓形成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同时其还具有用药不良反应少、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等特点,多项研究认为其用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抗凝治疗尤其适合。与激素联合使用,通常能够让肾病综合征患儿进一步获益。陈怡[8]研究对36 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在泼尼松用药基础上配合低分子肝素抗凝能够明显提升用药效果,进一步改善患儿的肾功能。
本研究以100 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为例,就低分子肝素与泼尼松的联合应用效果进行了相关探讨,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5.89±3.98)s、凝血酶原时间为(14.52±2.18)s,均长于对照组的(31.95±5.13)、(13.59±2.2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2.10,P=0.00、0.03<0.05)。这一结果提示低分子肝素与泼尼松联合用药更利于解除患儿的血液高凝状态,可能与低分子肝素良好的抗凝作用有关;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胆固醇、24 h 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分子肝素与泼尼松联合应用对肾病综合征患儿蛋白尿、高脂血症问题的改善也更具效果,优于单纯泼尼松用药;结合两组的肾功能测定情况分析,治疗后,观察组患儿BUN、Sc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cr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分子肝素与泼尼松合用对肾病综合征患儿肾功能的改善更加有利,与陈红艳[9]研究、胡芳玉等[10]观点也大致吻合;并且两药合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有保障,患儿一般可耐受。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其蛋白尿症、高脂血症、凝血功能及肾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对患儿预后非常有利,值得临床借鉴并加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