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8-04王盈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弥漫性检验研究组

王盈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又被称为“消耗性凝血病”,属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本病发生时患者往往会表现为出血、溶血、多器官衰竭、休克等危象,病情进展不仅凶险,而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为了改善凝血功能异常等问题,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使其重新恢复健康,临床需尽早予以患者规范化诊断及治疗[1,2]。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已经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检查血栓性疾病时常会使用凝血检验,据严思棋等[3]学者研究指出,该检查方法既能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健康状态进行准确评估,又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止血功能缺陷问题,进而为后续诊疗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为了验证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将作者所在医院接诊的90 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和90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受检人员,重点分析了凝血检验指标应用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作者所在医院检验科接诊的90 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时间段到作者所在医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90 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53 例,女 37 例;年龄最小29 岁,最大74 岁,平均年龄(52.18± 10.27)岁;疾病分期:27 例高凝期,42 例低凝期,21 例纤溶期。对照组男54 例,女36 例;年龄最小 31 岁,最大73 岁,平均年龄(52.24±10.32)岁。两组受检人员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前两组受检人员及其家属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接受了凝血检验。

1.2 方法 晨起空腹状态下,医护人员分别抽取两组受检人员的静脉血约2~3 ml,并统一用真空采血管收集。采血结束后,按照9∶1 的比例取适量枸橼酸钠溶液(成都青山利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612,药品浓度:3.2%),并将其加入采血管当中,以免收集的血液样本发生凝固反应。将两组的血液样本置于离心机当中,以3000 r/min的速度实施离心操作,离心时间为10 min,离心半径为22.5 cm。处理完毕后,取血液样本的上层清液,然后将其放入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型号为sysmex CA-1500)当中开始凝血检验分析。检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其凝血4 项检验指标:APTT、FIB、PT、TT。此外,医护人员还应根据检验结果记录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认真记录并对比两组受检人员的凝血功能指标(APTT、FIB、PT、TT),与此同时,分析研究组患者在高凝期、低凝期及纤溶期等阶段的凝血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研究组APTT、PT、TT均长于对照组,FIB 低于对照组,INR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研究组不同分期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高凝期患者的APTT、PT、TT 短于纤溶期、低凝期,FIB 低于纤溶期、低凝期,INR 高于纤溶期、低凝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不同分期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表2 研究组不同分期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高凝期、低凝期比较,a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仍然未完全明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制,由于本病的诱发因素相对较多,在感染、创伤、病毒、栓塞、细菌等诱发因素的影响下均可能获 病[4,5]。近几年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数量持续增加,由于该疾病具有进展迅速、死亡率高、预后差等特点,目前已经受到临床高度重视。考虑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发病时不具有明显症状,为了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其预后效果,应在入院后积极开展早期诊疗工作[6,7]。

早期诊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临床通常会实施凝血检验,其主要分析项目包括APTT、FIB、PT、TT 以及INR 等。APTT 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内源性凝血系统检验指标,通过耐心观察APTT 的变化情况,能够直接反映患者的内源性凝血是否存在异常,如果出现时间延长等现象,可检查患者是否患有吸收不良综合征、免疫系统疾病或肝脏疾病;如果出现时间缩短等现象,可检查患者是否患有肾病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血栓性疾病[8]。FIB 往往被用于临床疾病的检测中,如果FIB 增高,表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如果FIB 降低,表示患有重症肝炎、肝硬化或患者已经步入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消耗性低凝溶解期。PT 能够直接反映出患者的外源性凝血系统状态,开展凝血检验时如果患者的PT 超过正常值3 s,既能够判断出异样,经深入研究检查后,有助于确定患者的发病原因,并给予其针对性治疗[9]。TT 的升高表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已经进入了纤溶亢进期,TT 的降低则表示患者可能存在纤维蛋白原血症。INR 能够积极反映机体对凝血功能的阻碍作用,如果INR 水平升高,则表示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据杨婷等[10]学者研究指出,通过凝血检验记录APTT、FIB、PT、TT 与INR 等指标,既能有效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问题,又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所获得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选择凝血检验指标,既能有效评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具体疾病分期状况,又可以积极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诊断工作中持续推广或应用。

猜你喜欢

弥漫性检验研究组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