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素养测评
2021-08-04
考试分值:50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1—3 题。
材料一:
与以往不同,当前知识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具有跨媒体的特性,即跨源、跨形态、跨属性等。跨源是指同一实体和知识的信息跨越多个渠道,包含书本、报纸、照片等传统媒体上的信息,还包含微博、论坛、新闻网站、共享网站等网络媒体上的信息。跨形态是指跨越多种媒体形态(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的交叉融合、协同表达。跨属性是指多渠道信息中蕴含的多种自然属性(时间、地点、人物、表观信息等)和社会属性(转发量、热度、关注度等)。这些从不同渠道获取的不同形态的媒体信息及其与之相关的自然、社会属性信息紧密混合在一起,形象地表达综合性知识,并反映个体和群体的社会行为,是一种新的媒体表现形式,我们称之为跨媒体。跨媒体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人类社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时代,即跨媒体时代。如“杭州 70 码”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跨媒体的社会热点事件。它的产生、发展及传播跨越了凤凰网、维基百科、互动百科及网易等多种信息来源,跨越了文本、视频、图像等多种信息形态,包含了不同信息源对此事件的不同评论视角等多种属性。传统的知识表达方式已经难以准确地表达这种具有跨媒体属性的复杂知识结构了,因此,在跨媒体时代,如何从形态多变、分布零散、属性复杂的海量网络媒体资源中对有价值的知识进行获取和表达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选自赵耀等《跨媒体时代的知识表达——感知、关联及一致性表示》)
材料二:
江宁织造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主持设计,占地 1.87 万平方米,既有室内展厅,也有户外园林,是现代建筑和传统园林建筑结合的经典之作。基本陈列展厅,以现代博物馆的形式展示理念与方法,借助多媒体及场景情境,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呈现《红楼梦》,让观众仿佛置身太虚幻境、大观园中,以第一视角体验《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户外园林虽只有 6000 平方米,但设计者匠心独运,取李太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意境,将小小的园林塑造得气势宏大,更有移步换景,将《红楼梦》中的诸般景致融入园中,分散各处。置身江宁织造博物馆,参观者会获得一种独特的参观体验:眼前看到的,既非原著中大观园的重现,亦非三百年前江宁织造府的复建,却处处有着《红楼梦》的影子。
江宁织造博物馆依托南京市博物总馆“文博大讲堂”,邀请馆内外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学者,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了多场专题讲座,引导公众深入阅读、赏析《红楼梦》。同时,邀请资深的《红楼梦》爱好者、志愿者开讲,气氛更加轻松活泼,既增强了志愿者服务大众的热情,又增添了《红楼梦》爱好者间沟通的渠道。
新时代背景下,《红楼梦》主题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更应与时俱进,发挥创新精神,探索更适合观众参观需求的讲解方式。江宁织造博物馆摒弃以往施教式的讲解方式,因人施讲,针对不同的观众即时调整讲解内容、侧重点和语言风格,讲解过程中讲解员主动引导观众进行探讨、交流,形成互动。对观众来说,互动激发了其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参观积极性;对讲解员来说,在与不同类型观众的交流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更深层次的参观需求,有助于积累、提炼和扩展业务知识。
作为“江宁织造历史陈列”“红楼梦曲”等基本陈列的有力补充,江宁织造博物馆适时策划推出了一系列《红楼梦》主题临时展览。如“红楼一梦三百年——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红楼梦》主题场馆图片展”“光墨·金陵——《红楼梦》画展”“匠心忆梦——《红楼梦》文创艺术展”“巧手筑梦——《红楼梦》主题暑假游学营回顾展”等。展览期间,还同步推出面向社会公众的配套社教活动,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临时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
江宁织造博物馆结合区位优势,“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与周边中小学展开合作:一方面,和学校联合编写《红楼梦》主题校本课程,邀请学校来博物馆展厅现场上课;另一方面,应邀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家长课堂”“主题班会”或“中小学生《红楼梦》专题讲座”,走进校园讲述《红楼梦》,推广红楼文化。
(选自陈奕通《红楼文化传播的博物馆实践——以江宁织造博物馆为例》)
材料三:
贾府平面图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跨源指实体和知识的信息跨越多个渠道,包含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渠道上的信息。
B.跨属性指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集合,能够反映个体和群体的社会行为的媒体表现。
C.在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学会从网络媒体资源中筛选、获取和表达有价值的知识。
D.江宁织造博物馆邀请学校来博物馆展厅现场上课是“引进来”,应邀参加主题班会是“走出去”。
2.江宁织造博物馆要利用3D 技术复原贾府,重现《红楼梦》中的重要事件,以下描述和地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黛玉进贾府的入口——G
B.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悬挂处——D
C.宝玉找龄官的地点——F
D.刘姥姥拜见王熙凤的地点——B
3.请你用动宾结构短语概括材料二中江宁织造博物馆推广红楼文化的主要措施。(每点不超过8 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12分)
阅读下面两首出自《红楼梦》的诗歌,完成4—6 题。
咏白海棠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②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③仙人缝缟袂④,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这两首诗是在《红楼梦》第37 回探春提议建大观园诗社时的首场集体诗作。因恰好有人送入白海棠两盆,就吟咏此物,诗社遂命为“海棠社”。此次诗赛,由探春限韵,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每人一首,后来湘云又来补作两首。②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③月窟:月中仙境,月宫。④缟袂:白绢做的衣服。
4.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宝钗诗的颈联与黛玉诗的颔联均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3分)
6.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宝钗、黛玉笔下的白海棠各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两人各自怎样的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说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除夕
刘以鬯
云很低,像肮脏的棉花团,淡淡的灰色,摆出待变的形态。然后于不知不觉间转成昏暗。大雪将降。这样的天气是很冷的。他身上那件棉袍已穿了七八年,不可能给他太多的温暖。要不是在城里喝过几杯酒,就不能用倔强去遏止震颤。郊外缺乏除夕应有的热闹,疏落的爆竹声,使沉寂显得更加沉寂。这一带的小路多碎石。他无意将踢石当作游戏,却欲借此宣泄蟠结在心头的悒郁。几个月前,死神攫去他的儿子。他原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现在喝得更多,举腿踢空时,身子跌倒在地。他不想立即站起。他的理智尚未完全浸在酒里,思想像一潭死水,偶有枯叶掉落,也会漾开波纹。他眼前的景物出现蓦然的转变,荒郊变成梦境:依旧是亭台楼阁,依旧是雕梁画栋,依旧是树木山石,依旧是游廊幽篁。他甚至见到那对石狮子了……他发现自己已身处于一个大庭院中。他一向喜欢这地方:辉煌的灯烛照得所有的陈设更具豪华感,连门神对联都已换上新的了。这是三十晚上。小厮们早已将上屋打扫干净,悬挂上祖宗的遗像。这里,路灯高照。这里,香烟缭绕。有人掷骰子,有人放爆竹。到处弥漫着除夕独有的气氛。这种气氛,具有振奋作用,像酒。人们显然已喝过酒了,每个人的脸颊都是红通通的。
……
一阵狂风,将屋里的烛光全部吹熄。来自黑暗的,复归黑暗。眼前的一切消失于瞬息间。连说一声“再见”的时间也没有,四周黑沉沉。
依旧是除夕,两种不同的心情。
落雨了,当他跌跌撞撞朝前行走时,蓦地刮起一阵狂风,雨雪泼洒在他的脸上。袜子湿了,冷冰冰的感觉使他浑身鸡皮疙瘩尽起。他自言自语:“不会迷失路途吧。”
前面忽然出现灯光。
这灯光从木窗的罅隙间射出来。在黑暗中,一盏昏黄不明的油灯也能控制一切,他想。醉意未消,仍能记得他的妻子此刻正坐在油灯旁边等他回去吃饭。
“我回来啦!”他嚷。木门启开。他的妻子疾步走出来,屋里的灯光,在风中跳跃不已。自从孩子死去后,这个女人就不再发笑。她脸上的表情一直好像在哭,只是泪水总不掉下来。“这是除夕,我为你煮了一锅饭。”语调是如此之低,显示她的健康正在迅速衰退。
火盆里烧的是潮湿的树枝,青色的烟霭弥漫在这狭小的茅屋里,熏得他猛烈咳呛,脖颈上有血管凸起。炉灰被门缝中挤进来的北风吹起。那半明不灭的油盏,阴沉沉的,使泥墙涂了一层阴惨的淡黄。就在这些薄薄的泥墙上,居然挂着几幅屏条与对联。都是他自己的手迹,并非用作装饰,而是随时准备拿进城去换钱的——当他想喝酒的时候。明天是新年,明天没有人买画,他想。“吃吧。”声音来自右方,转过脸去观看,他的妻子没精打采地坐在那只粗糙的小方桌边,低着头,像倦极欲睡的猫。
雪落在屋顶上,原不会发出什么声音。此刻,他却听到了沙沙的雪声。这地方的宁静,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可怕。每一次想到那结局时,心烦意乱。那种结局太悲惨。他想。他的手,下意识地捉揉着那条长长的辫子。那辫子,像绳索般缠绕着他的脖颈。“不能有这样的结局!”声音有如刀子划破沉寂。木架上有一叠文稿。他抽出底下的一部分,投入火盆,熊熊的火舌乱舐空间。他烤手取暖。他将思想烧掉。他将感情烧掉。他将眼泪烧掉。他将哀愁烧掉。他笑。这笑容并不代表喜悦。他的妻子将文稿从他手中夺过去,他将文稿从妻子手中夺过来。“为什么?”她问。他将她推倒在地。这个题材只有在他笔下才能获得生命。现在,他将这个生命杀戮了。“不能有这样的结局!”他笑。但笑声不能阻止北风的来侵。门与窗咯咯咯咯咯咯地响起来。这是除夕,久久听不到一声爆竹。
他手里仍有一叠文稿,一页继一页投入火盆,看火舌怎样舞蹈。那不幸的结局被火焚去时,他产生释然的感觉。他将剩下的文稿全都投入盆内。起先,火盆仿佛被这过重的负担压熄了,没有火焰,只有青烟往上升。稍过些时,刺鼻的青烟转变为滚滚的浓烟,虽浓,却常常被熊熊的火焰划破。火焰企图突破浓烟的重围。火与烟进入交战状态。火焰占了上风,像螺旋般地往上卷,往上卷……他笑了。浓烟消散。火焰像一朵盛开的花。他纵声大笑。火焰逐渐转小,像不敢穷追的胜利者带着骄傲撤退。黑色的灰烬到处飞舞。
他作画的兴趣已激起。他倔强地将白纸铺在桌面,拿起画笔,将抑郁宣泄在白纸上。然后他的视线模糊了,一些好像见过的东西,忽然乱作一团。摇摇头。那些乱七八糟的思念蓦地消失,一若山风吹散浓雾。他笑了。用笔蘸了墨,将他的灵感写在白纸上。然后他的视线又模糊了。这一次,有如向空间寻找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他固执地要实现一个愿望,必须保持理智清醒。当他画成那幅画时,仿佛有人在他背上推了一下。手臂往桌面一压,半边面孔枕在手臂上。他是一个胖子,血压太高。在追寻存在的价值时,跌入永恒。他已离开人世,像倦鸟悄然飞入树林。他的妻子从后边走出来,以为他睡着了。望望画纸,原来画的是一块石头,没有题诗,未盖图章,左侧下端署着三个字:曹雪芹。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小说开篇将灰色的云喻作“肮脏的棉花团”,既表明了雨雪将至,也给全文奠定了凄凉悲怆的感情基调。
B.几月前儿子的死使得主人公喜欢上了喝酒,他和妻子长时间沉浸在痛苦中,只能借酒浇愁,度日如年。
C.“除夕”这一时间节点巧妙地串联起主人公的回忆与现实,梦中的繁华和现实的破败形成鲜明的对比。
D.小说句式灵活多变,用词典雅含蓄,描写极富画面感,带有诗歌般的韵律韵味,体现作者的美学追求。
8.文中主人公为什么“烧稿”?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主要由作者的想象构成,但读完全文,我们似乎又亲历了伟大文豪曹雪芹的临终时刻。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是如何将“虚构”与“真实”统一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微作文(10分)
10.学校将制作以“《红楼梦》中的女性”为主题的展板,请你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女性人物,以某个特定情境为背景,为她设计一张海报,反映她的形象特点。请你写出你的设计意图。
要求:①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和情形。②说明你想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哪个形象特点,并简述理由。③不少于180 字。
(请另附纸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