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石门河调蓄引水工程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2021-08-04许晓栋
许晓栋
(甘肃省天祝县金强河水利管理处,甘肃天祝733299)
1 方案比选
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当地天然建筑材料等特性比较,下坝址优于上坝址,故推荐下坝址为天祝石门河调蓄引水工程的水库坝址。
两坝址工程布置比较:两坝址工程总体布置类似,挡水大坝、泄洪洞和输水系统设计基本相同。上坝址水库溢洪道布置地形条件较好,开挖工程量小,水库库盆大;下坝址溢洪道布置地形条件欠佳,开挖深度近30 m,开挖工程量大;输水线路上坝址较下坝址长2.3 km。
从施工组织条件看,上坝址库盆较下坝址库盆大,建筑物易于布置,施工场地宽阔,施工期库内的公路改建易于实施;上坝址坝顶长度较下坝址长,主体工程量远大于下坝址,施工工期较长。
根据淹没补偿调查:上坝址水库淹没赔偿小于下坝址37.96万元。
两库址主体工程投资估算比较:上坝址水库主体工程投资为8 574.61万元,下坝址主体工程投资为6 263.76万元,上、下两坝址主体工程投资相差2 310.85万元。通过上述两坝址综合比较,从技术上两坝址建坝条件均满足工程要求,工程投资下坝址优于上坝址,综合比较推荐下坝址。
2 工程布置
2.1 枢纽工程布置
枢纽水库设计为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正常蓄水位2 896.90 m,设计洪水位为2 897.21 m,校核洪水位为2 898.97 m,坝顶高程2 899.10 m,坝顶考虑交通,坝顶宽度设计为8.0 m,最大坝高48.55 m,坝顶长度111.9 m,坝体分为左、右挡水坝段、中孔坝段和溢流坝段3部分。
坝基覆盖层深7~15 m,强风化层厚度1~3 m,岩体的完整性系数平均值0.25,弱风化层厚度5~8 m,岩体的完整性系数平均值0.47,岩石为凝灰岩,基础条件较好;大坝建基在基岩弱分化层中、上限,建基高程2 850.55 m。
坝纵0+000.00纵级0+025.01段为左坝段一,长度25.01 m,坝纵0+025.01坝纵0+043.86段为左坝段二,长度18.85 m,坝纵0+082.86纵0+111.39段为右坝段,长度28.53 m。
正对主河床坝段(坝纵0+043.86坝纵0+062.86段)设一孔泄洪表孔,采用无闸控制;在坝身右侧坝纵0+062.86坝纵0+082.86段布设一孔泄洪冲出沙中孔,在中孔上游设平板事故检修闸门,孔口尺寸为2 m×2.5 m(宽×高),在中孔坝段坝纵0+072.23处设置引水管,坝纵0+076.36处布设交通廊道及吊物孔;大坝泄洪消能方式设计为挑流消能。
枢纽的永久交通:接改线后的药水—药泉公路,布置长680 m的盘山路至大坝右坝肩。
库区公路改线:被水库淹没的枢纽以上约2.6 km长药水—药泉公路需要改线,经过现场踏勘,在右坝肩坝顶高程,沿山体等高线布设改线公路穿越库区,在坝上2-600.00处与药水—药泉公路相接。
2.2 供水线路布置
2.2.1 供水主管工程布置 供水主管线起点与坝体引水管道相接,管线长度16.57 km,静水头约320 m,沿线布设2级消能设施,供水主管线最大设计流量1.07 m/s,最小设计流量0.898 m/s。
2.2.2 供水一支管工程布置 一支管线从石门镇主管线末端分水,沿金强河右岸Ⅲ级阶地从后缘向前缘布设,阶面宽阔而平坦,阶面高程2 590~2 470 m,相对高差约120 m,地面自然坡度1.7%,管线长度7.3 km,终点至于上泉工业园区。供水一支管线设计流量0.191 8 m/s。
2.2.3 供水二支管工程布置 二支管道从石门镇主管道分水,沿车路沟爬升,在桩号1+200处为石板村,设置分水口,供当地百姓用水,越过分水岭后下行至宽沟沟底,跨越宽沟主沟道后沿斜坡爬升至宽沟西北部制高点入蓄水池,长度5.4 km。供水二支管线最大设计流量0.879 m/s,最小设计流量0.706 m/s。
3 项目拟用地情况
石门河调蓄引水工程地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部,用地为公共设施用地。永久占地总占地面积35.854 hm2,其中农用地面积为32.334 hm2,包括林地6.266 7 hm2,牧草地26.266 7 hm2;建设用地0.925 3 hm2;未利用地2.395 3 hm(2见表1)。
表1 项目用地面积汇总 单位:hm2
功能分区:淹没区占地33.854 hm2,主体工程占地0.67 hm2,弃渣场占地1.33 hm2。
4 建议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文件,在保障本建设项目用地的同时,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程度。
项目建设单位对临时占用耕地在施工完成后应予以复垦,同时要注重土地的集约和节约利用。对于工程弃渣、弃土进行合理处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项目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应当切实维护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好被征地群众的安置补偿等,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