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蜀绣艺术特色的当代变化

2021-08-04周福英

纺织科技进展 2021年7期
关键词:蜀绣康宁针法

任 霞,周福英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蜀绣又称川绣,是以彩色的蚕丝为主要原料,施以独特的刺绣针法,在绸、缎、锦、帛等料地上绣制图案的传统手工艺。因工艺细密、光亮平整、构图舒朗、车拧到家等特点,被列入四大名绣之列。受地缘影响,蜀绣也发展到了重庆地区。在2008年,重庆渝中区的蜀绣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承人的研究,以及对重庆蜀绣的传承与保护开展的研究。文中主要从艺术特色方面,分析重庆蜀绣的技法、载体、题材、审美等方面的变化,重庆蜀绣在继承传统蜀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反映生活、工艺精美、题材丰富、品种用途繁多的特点。

1 重庆蜀绣的发展现状

重庆刺绣承续了蜀绣的技艺传统,在经历了繁荣、萧条后,如今在国家、地方出台的一些保护政策下得到了发展。自2008年重庆渝中区的蜀绣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以来,重庆已有康宁和黄敏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此外,重庆市评选了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有胡慧琴、李尚余、单大琼、刘熙贵、闫永霞等。这些传承人在重庆的洪崖洞、磁器口、民国街等地,开店或设工作室,售卖绣品,传授刺绣技艺。例如康宁成立了重庆渝康宁蜀绣艺术研究院,陆续培养了百余名学徒,其中有2位蜀绣市级传承人,6位蜀绣区级传承人。闫永霞已培养“绣娘”200多人。单大琼为社会培训下岗工人和残疾人1 000余人,带动就业创业共500多人。部分传承人还走进高校、中学、小学担任蜀绣教师,开展培训工作,例如单大琼先后在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等多所学校授课,担任特聘刺绣教师;黄敏曾担任荣昌职教中心的蜀绣老师;闫永霞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滨江小学、重庆市璧山区文风小学进行刺绣授课,在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开展刺绣讲座。她们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刺绣人才,形成了燎原之势。

重庆刺绣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康宁曾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日本等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其作品深受国际国内各界人士喜爱与收藏。单大琼刺绣作品《生命的历程》代表沙坪坝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2018年法国巴黎的“中国印象·秀美重庆”文化艺术国际巡展。蜀绣重庆市级传承人胡慧琴的代表作《列宁》曾作为国礼送到前苏联,黄敏的刺绣作品《吊脚楼》系列作为礼品由渝中区政府馈赠世博会组委会。总之,重庆蜀绣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发展,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重庆蜀绣在发展过程中,概念、技法、载体、题材、审美等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更加贴近当下人的生活,更加多样化、时尚化。

2 重庆蜀绣艺术特色的当代变化

2.1 蜀绣的概念之变

“蜀绣”在《辞海》中的定义为:“蜀绣亦称‘川绣’。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绣制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等。针法有晕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百余种,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色彩鲜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1]。”现代汉语词典中,“蜀绣”是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多采用成都所产软缎,用彩丝绣制,针法有上百种,特点是针脚整齐,片线光亮,紧密柔和。产品多为枕套、被面等,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2]。此外,王焕在《指尖上的芭蕾——郝淑萍蜀绣艺术》一文中,指出:蜀绣也叫“川绣”,是指以彩色蚕丝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在被面、枕套、衣服或者画屏等上面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主要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带的刺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3]。

从对“蜀绣”概念的界定来看,蜀绣主要包含4层意思。从地域来看,主要是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蜀绣;从技法角度来看,包括了12大类的122种针法;从工艺角度来看,主要是针脚细密、光亮平整、构图舒朗、车拧到家等特色;从材料来看,主要是以彩色蚕丝为原料,运用在被面、枕头、衣服、画屏等物品上。然而当下的重庆蜀绣,从技法上来看,新增了“双扣针”和“乱针绣”的针法;艺术特色也因针法的创新而呈现出别样的风格;材料上亦新增夏布、皮革等,重庆蜀绣在针法、工艺、载体等方面,在传承的过程中加以创新。因此现在所说的“蜀绣”,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地域划分,是指以“成渝”两地为辐射地区出产的刺绣。

2.2 重庆蜀绣的技法之变

据记载,蜀绣的针法有12类122种,针法严谨,针脚平齐,形象生动。针法之多位居四大名绣之首。12大类分为绣点和线条类、绣平面类、掺色和色类、车拧针类、覆盖针类、缠绕针类、钉线类、施针类、鳞甲绣法类、拴针类、补绣类、锦纹针类。针法虽多,但其中绝大多数针法系同宗同源[4]。传统的蜀绣即是基于记载中的百余种技法来施线布色。目前重庆蜀绣的技法不再局限于记载中的百余种,人们在刺绣过程中开拓创新,增加了新的技法,如“双扣针法”和“乱针绣”,在丰富传统蜀绣技法的同时,也为当代重庆蜀绣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使之呈现出更加绮丽的效果。“双扣针法”是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康宁,根据缝纫机缝线原理获取灵感,不断对双面绣进行试验,创造了双扣针法[5]。据康宁介绍,其具体制作过程是:将绣品两面分为AB 两面。先设计A 面绣案,设计完成后翻转至B面,在A 面绣案外轮廓线范围内设计B面绣案,用两根针同时绣制。这种针法可以形成异形异色双面绣,使同一刺绣作品两面呈现完全不同的内容。康宁利用此针法,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例如《耽·啸》(图1),一面是黑白相间、双眼圆睁、目光凝视的白虎,一面是黑黄相间、张口呲牙、凶悍暴怒的金虎,正反两面截然不同,生动刻画了老虎的两种神态。作品《迷》(图2)正面绣的是一位美女形象,而另一面是骷髅形象,正反两面差异化的形象设计,也成了康宁刺绣非常有特色的艺术处理手法。

图1 双面绣《眈啸》(汤登勇摄)

图2 双面绣《迷》(汤登勇摄)

此外,现在重庆蜀绣作品,也融入了“乱针绣”的技法。“乱针绣”系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杨守玉创制。孙佩兰的《中国刺绣史》中记载到:杨守玉刻苦专研刺绣,学成后受聘于吕凤子创办的正则艺专,任绘绣科老师。此时西洋油画传入中国,在开拓眼界的同时,也激起了她革新刺绣的欲望——将西画中素描的笔触、光影、油画的色彩运用到刺绣当中,运用线条长短交叉和分层设色的手法进行刺绣,使得绣出的作品面目一新。遂此针法命名为“乱针绣”,又称“正则绣”。抗日战争爆发,杨守玉随正则艺专迁入重庆,任绘绣科主任[6]。这极大地促进了重庆蜀绣的发展,所教学生甚多,其中就包含杨世华,而杨世华收闫永霞为关门弟子,闫永霞也就成为重庆乱针绣的传承人。她在研习乱针绣的同时,将其与蜀绣技法相结合,推动了重庆蜀绣的变化和发展。

闫永霞在与杨世华绣制《五牛图》时,为了增强牛毛光感,表现出牛毛根根分明的特点,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运用乱针绣和蜀绣的传统技法。闫永霞的代表性作品《夏韵》系列(图3)中,为了表现出丝瓜皱皮的效果,采用了“乱针绣”针法,而叶子、藤蔓、花朵等采用了掺针手法。她的双面绣作品《大礼堂》,在天空和草地的部分均运用了乱针绣技法中的小乱针,树叶部分采用的是树杈针,屋顶、房梁、柱子、地面等部分采用的是掺针,其余部分采用的是齐针,很好地实现了各种技法的应用。闫永霞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充分利用蜀绣传统针法和乱针绣的技法特点,将其融合在一个画面中,呈现出了不同的视觉效果。总之,重庆蜀绣在近百余年的发展中,在技法上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蜀绣12大类,122种针法,而是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创新和吸收外来针法,并将这种针法融合到新的刺绣作品中。

图3 《夏韵》(闫永霞摄)

2.3 重庆蜀绣的载体之变

重庆蜀绣载体之变主要从刺绣材料和刺绣品的用途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传统蜀绣的布料主要是绸、缎、锦、帛等,主要是用在手帕、香囊、扇子、服饰、被套、床单等。目前从蜀绣的材料来看,除了常见的绸、缎、锦、帛等,还有皮革、夏布和较为柔软的PVC等新型材料。重庆蜀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敏,为了凸显当代重庆蜀绣的地域文化特色,使用具有浓厚巴渝特色的荣昌夏布为料地,这一质地粗犷、拥有自然纹理的材料,在与蜀绣的融合过程中更加凸显了蜀绣古拙的气质,所绣制的蜀绣作品自然而又不失典雅之气。

刺绣品的用途更加丰富、繁多。传统蜀绣主要用于满足日常生活用品的蚊帐、帷帐、被套,还有满足穿着需要的服装、配饰等。当代蜀绣融入当代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中。有纯装饰性的刺绣画、摆件;有实用性的包包、鞋、围巾、胸针、头簪、针插;还有日常生活用品,如扇子、书签、书封、眼镜盒、首饰盒、茶叶盒、果干盒、电脑包、手机袋、口罩等。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室内装修风格的多元化,尤其中国风装修风格复古,大量的刺绣元素也出现在软装饰上。例如家居用品中的灯饰、摆件、隔断、屏风、刺绣挂画、杯垫、坐垫、抱枕等。总之从蜀绣的材料和用途来看,当代蜀绣紧密满足当下人们的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蜀绣的载体也得以愈发丰富和多样。

2.4 重庆蜀绣的题材之变

重庆蜀绣的题材主要有动物类、植物类、人物类和风景类。动物类主要有猫、狗、老虎、孔雀、金丝猴、熊猫、狮子、金鱼、鸳鸯、鹦鹉、孔雀等。植物类有菊花、荷花、牡丹、玉兰花等,这些作品多有美好寓意。而今,蜀绣的题材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得以丰富。不再局限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多的是作为生活艺术化的一个途径,记录着重庆地理、人文的变化,反映着重庆人的所见、所想、所思。出现了一批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题材的刺绣作品,如蜀绣传承人黄敏创作的《渝中半岛》《吊脚楼》《记忆江北》,康宁创作的《大礼堂》(图4),闫永霞创作的《大礼堂》,单大琼的刺绣作品《古镇风情》。有具有纪念意义的主题性创作作品,例如闫永霞为重庆消防创作的刺绣作品《重庆消防》(图5),为纪念抗疫英雄钟南山院士创作的作品《钟南山》,为纪念白俄罗斯驻重庆总领事馆开馆而绣制的蓝色亚麻花(白俄罗斯国花)和红色山茶花(重庆市花)。此外,还有文字类题材、卡通类题材的刺绣作品。这些作品通过艺术化的创作手法,反映重庆地区的地理特色、建筑特色和文化特色,传达了人们对于当下生活的感悟及思考。

图4 《大礼堂》(汤登勇摄)

图5 《重庆消防》(闫永霞摄)

2.5 重庆蜀绣的审美之变

传统蜀绣有“合寓意之美、喜庆之美”,绣品多有美好的寓意且色彩鲜艳、喜庆,追求仿真效果,以名画为蓝本。现代刺绣除了追求仿真外,在颜色上则以淡雅色居多,追求清淡雅致的视觉效果。虽仍有以名画为蓝本,也有了“创作”,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理念,反映自己对人生、万事万物的理解和看法。有闫永霞根据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绣制的刺绣作品。也有康宁创作的双面异形异彩绣《谜》,在薄如蝉翼的丝绢上,一面绣出了一位美女,另一面却是骷髅的形象,这种出人意料的大胆构思,表现康宁对人性的思考,既暗指人的两面性,又有对人生无常的哲学迷思,人生短暂,美貌转瞬即逝[7]。康宁在《枯树发芽》这幅作品,用枯树枝丫上长出的新芽,表达康宁对蜀绣传承和发展的美好愿望。单大琼创作的刺绣抽象画作品《生命的历程》,将中国水墨与西方的抽象艺术相结合,既有中国的水墨之韵,又有西方的抽象艺术特色。总之,重庆当下蜀绣,在艺术表现形式,加入对“美”的新理解,出现了新的探索,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3 结语

重庆蜀绣在继承传统蜀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在概念和艺术特色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与时代、环境密切相关。伴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推动着刺绣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形成了反映生活、工艺精美、题材丰富、品种用途繁多的特点,在技法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针法,形成了“双扣针”技法,融合了“乱针绣”针法;在题材上除了传统的题材外,还有反映当下重庆人的生活、文化的题材,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在用途上更加多元;在审美方面更是突破传统,融入自己对美的理解,反映了当下人们所思、所想,蕴含着独特的生活哲理和审美特色。蜀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蜀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蜀绣康宁针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人以修身为本 年年月月康宁
刘康宁
从鉴赏到实践:刺绣的文化底蕴与“生活世界”传承
拾针捻彩画春风 情针意线盼传承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蜀绣传承人郝淑萍
最后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