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烛影共徊
2021-08-03闫好丽
闫好丽
光明与黑暗是一对完美的反义词——人类天生愿意追逐光明,却恰好暴露了他们对黑暗的恐惧。于是,人类发明出了各式各样的“照明神器”,比如火把、蜡烛和电灯。幸好,太阳和月亮的存在让人类感受到了自然的善意,那或璀璨或婉约的光辉,也照亮了無数文人墨客的诗情。
日月光辉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江面的晨曦之光,“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江面的夕阳之光, “杲(gǎo)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是冬天暖融融的阳光。一旦有了日光,连沉寂的风景也变得灵动起来。《汉书·李寻传》有言,“夫日者,众阴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guǐ)”,意思是说太阳光芒万丈,不同时段有着不同强度的光照。千变化的日光在诗人眼中常常成为象征与寄托的对象。
日薄西山,夜幕降临,月光如约而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人人耳熟能详的诗句,月明如霜正是晴朗天气独有的夜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写月光的诗歌数不胜数,但诗人的心意大都不在月色,而在于难解的相思与高洁的品格。
灯烛夜话
在没有月亮的夜晚,我国的古人靠蜡烛和油灯照明。成语“凿壁偷光”说的就是西汉文人匡衡因家境贫穷,在墙上凿开一个小洞,借着邻家烛光读书的故事。可见,当时的蜡烛还是“奢侈品”,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遥想西晋时期石崇与王恺斗富,拿蜡烛当柴烧,简直是暴殄天物
从词源学上讲,“烛”的本义是火炬,也就是火把。汉朝以后,随着以蜡作烛的普及,逐渐引申出了“蜡烛”这词语。而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来看,战国中后期灯台的构造已经十分成熟了,比如河北平山战国墓出土的人俑灯、连枝灯。当时还流行模仿动物的外形制灯,常见的有铜牛灯、雁足灯、朱雀灯、凤乌灯,材质也有陶、青铜、铁的区别。这么多造型的灯,你最喜欢哪种呢?
古怪说
你知道吗?油灯多以动物油脂或植物果实为原料,称之为“膏”;烛灯则以蜡烛为原料,乌桕(jiù)、蜡树都可以制蜡。《楚辞·招魂》云:“兰膏明烛,华灯错些。”意思是说兰膏以泽兰子炼制的油脂作烛,气味芬芳;华灯是形制精美的灯台,造型高低错落,极尽华美。
闪着光的诗意
灯与烛映出的光何尝不能作为诗歌的意象?最早的作品可追溯至《诗经·小雅·庭燎》中的“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庭燎”写的是庭院中照明的火炬。魏晋时期,专题吟咏蜡烛的诗有十多首,如刘孝威的“浮光烛绮席,凝滴汗垂花”(《和帘里烛诗》)、谢朓的“暖色轻帷里,低光照宝琴”(《杂咏·烛》)和萧绎的“花中烛,焰焰动帘风。不见来人影,回光持向空”(《古意咏烛诗》)。那个时期蜡烛的意象更多的是烘托场景,直到唐朝,诗人们才为其赋予了丰富多元的文学意境。有“唐三百年,烛诗七百篇”之说,让我们 起来读一读家喻户晓的节序诗《寒食》。
寒食节摇曳的烛火
寒食节,传说为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而设,期间人们禁火三日,家家户户只能吃提前准备好的冷食,故称“寒食”,加上寒食节正好处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人们往往趁着寒食踏青郊游,等到清明节的傍晚时分,则另起新火,称为“改火”。
别以为这只是寻常百姓的习俗,连皇帝都会加入这场仪式!东晋《西京杂记》中记载的,“寒食禁火日,赐侯家蜡烛”,说的是皇帝会把蜡烛赏赐给得力的臣子;到了唐代,改以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浩荡。唐朝窦叔向所写《寒食日恩赐火》记载了这一情景:“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寒食》诗短短二十八字,却勾勒出一幅长安城的春日寒食图卷。前两句写寒食节的长安城春风和畅,花开处处,姹紫嫣红,御苑的杨柳随风摇曳,“无处不”三字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渲染出了皇宫里极致的热闹与繁华;三、四句的情景更是意味深长——在万家禁火的大唐王朝,皇帝的近臣却得到了圣上赐予的蜡烛,袅袅炊烟从五侯的亭台楼阁上空升起,时间也由白昼转为黄昏,“传”字写出了封建等级次序之森严,但并未流露出诗人的情感好恶,可谓含蓄蕴藉,字字珠玑。
赏赐蜡烛有何深意
可能你会问,这“五侯”又是谁?关于他们的身份,说法不一,但基本确定是皇帝身边的权贵宠臣。如此显赫的身份,为什么会被赏赐“平平无奇”的蜡烛呢?这就要从蜡烛曾经的高贵身份说起了。蜡烛出现在东汉时期,是达官贵族才能享有的高级物品。到了唐朝,蜡烛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皇帝所赐多是榆柳之火,但蜡烛的意向与权贵们华屋宴饮、歌舞升平的生活密不可分,诗人韩翃便以“日暮汉宫传蜡烛”来讽刺当朝权贵的奢靡之风,也有人觉得他写出了大唐的繁荣气象,你会如何解读呢?更有意思的是,韩翃居然凭借这首诗得到了唐德宗的赏识,一度被赐予要职,也算是“人凭诗贵”了一把。
当然,烛光与灯火在古诗中最常见的还是作为情感的载体,不信你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出了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无私,“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写出了漫步元宵灯会的闲适与欣喜。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光是他设计建筑时最先考虑的问题:“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瞧,光在建筑家的手中是富有生机的,在画家的手中是充满变化的,愿你也能在古诗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