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距离对新兴经济体企业OFDI的影响及对策

2021-08-03衣长军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1年1期

摘 要:研究国家之间的心理距离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OFDI的影响,并基于高管海外背景、企业所有制和海外移民网络这三个维度异质性特征下,进一步探讨心理距离对企业OFDI的影响会产生何种变化。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心理距离与新兴经济体企业OFDI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先减后增的“U”型关系;第二,高管海外背景能够缓和心理距离与企业OFDI的“U”型关系;第三,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能够弱化心理距离与企业OFDI决策的“U”型关系;第四,当海外移民网络越丰富时,企业OFDI随心理距离先减后增“U”型趋势也更为平缓。据以上结论,提出企业和政府两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方面,跨国企业进行OFDI决策时,结合自身情况以及投资动因,对心理距离带来的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同时要充分发挥高管海外背景的经验优势,重视海外移民网络的资源优势,从而提升本国企业在全球的战略布局;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国家应重视心理距离的优势和劣势对跨国企业的影响,鼓励和引导跨国企业进行OFDI,创建公平的营商环境,建立及时有效的海外移民网络对接平台,鼓励和帮助更多企业走出去。

关键词:心理距离;新兴经济体;OFDI;高管海外背景;海外移民网络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1)01 - 0122 - 07

一、新兴经济体OFDI的发展进程特征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9》数据显示,新兴经济体国家近年来OFDI取得快速发展①。从图1可以看出,2007-2018年间,新兴经济体OFDI流量总体呈上升趋势,OFDI已逐渐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经典的乌普萨拉国际化进程模型指出,企业的国际化是一個逐步化的过程。首先是向海外出口,其次是在海外建立稳定的分销渠道,再次是建立销售子公司,最后是建立生产子公司等一系列过程[1]。然而近年来,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跨国企业的全球版图正在不断扩张,以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为例,中国企业“走出去”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中国跨国企业的OFDI不仅局限于心理相似,即距离较小的东部国家,对心理距离较远的西方经济体的投资规模和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投资快速增长,2017年流向欧洲的投资达184.6亿美元,创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72.7%,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1.7%。2018年末,中国共在欧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3200家,覆盖欧盟28个成员国。

图1  2007-2018年新兴经济体OFDI流量与比例图

具有稀缺性的异质性资源往往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全球市场“后来者”和“新来者”的中国跨国企业而言,异质性资源在企业OFDI活动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边界条件作用。从企业层面而言,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能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国际管理经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广泛的国际社会关系网络,这些资源优势有助于中国跨国企业建立国际化扩张活动的特定能力。从国家层面而言,相较于发达经济体,中国更加注重“关系文化”,海外子公司不可避免会嵌入东道国移民关系网络之中。据统战部国侨办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海外的华人移民人数已经超过6000万人,海外华人移民社团网络2.5万个,分布在全球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母国企业与东道国联系的一个重要外部关系网络,一方面,华人移民网络能够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减少母国与东道国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华人移民网络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独特的知识渠道,有助于企业的当地学习和知识转移。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企业拥有一个突出特征——企业所有制。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源获取能力和海外投资动机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心理距离与企业OFDI关系产生的影响机理可能也不同。

二、心理距离影响企业OFDI的多视角比较

Johanson和Wiedersheim·Paul将心理距离定义为妨碍或干扰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流动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语言、文化、政治制度、教育水平、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3]。毫无疑问,跨国公司在母国以外的国家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各个层面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与心理距离密切相关[4]。在国际商务研究领域中,心理距离被广泛视为影响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当前心理距离对企业OFDI的影响主要有三个视角。

(一)心理距离阻碍企业OFDI

已有研究主要从客观存在和主观感知两个方面探讨心理距离对企业OFDI的不利影响。从客观存在来说,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心理距离可能会转化为额外的成本。例如,公司总部和子公司之间在文化特征、商业惯例等方面的差异越大,总部就越难以有效的方式监督和管理海外子公司[5]。Campbell等的研究也表明,于心理距离近的国外市场,公司投资更易于理解商业信息、搭建商业网络关系,进而投资产生的效益也越高[6]。从主观感知来说,心理距离主要通过企业决策者的主观估计形成,而决策者对心理距离的感知可能高于客观存在的心理距离,从而放弃相应的海外投资项目[7]。综上,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心理距离越大,两国间存在的差异越明显,企业决策者对东道国特性产生误解的可能性越大。这使得无论是感知到的还是真实存在的心理距离都会增加,进而对企业的海外投资产生不利影响[8]。易江玲和陈传明则认为,缘分视角综合考虑了客观存在和主观感知两个层面,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心理距离对中国企业OFDI产生显著的负面效应[9]。

(二)心理距离促进企业OFDI

与第一种视角相反,O'Grady和Lane提出心理距离悖论,认为国家间相似度越高,企业过度自信和管理准备不足的可能性就越高,而相似性下往往隐藏着细微但关键的差异,这些差异容易被企业忽略,从而导致企业投资失败[10]。他们通过分析32家加拿大零售企业投资到心理距离相似的美国市场的数据,发现只有7家取得成功。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距离并非一定会带来负面效应。在心理距离悖论的基础上,Evans等进一步指出,心理距离带来的对东道国市场的高不确定性促使企业投入更多精力到海外投资战略决策过程中,这反过来促使企业决策者对东道国市场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更有可能作出合理的战略选择,进而提升海外投资绩效[11]。霍杰等的研究也表明,心理距离的某些子维度,如宗教差异对跨国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会产生促进作用[12]。

(三)心理距离与企业OFDI存在非线性关系

Gairola和Chong研究了一种新颖的“心理噪声模型”,发现心理噪声水平(即心理距离)会导致个体间的合作减少。当心理距离超过某个点时,个体间合作水平开始提高[13]。也就是说,心理距离与由此产生的回报遵循“U”型曲线关系,心理距离存在一个阈值(临界值)。当心理距离低于该数值时,随着心理距离的增大,企业投资所产生的收益随之减少;当心理距离高于该数值时,企业投资收益呈现上升趋势。

三、心理距离对新兴经济体企业OFDI的影响分析

早期文献中,关于心理距离对国际化决策的实证结果相对一致,表明企业更倾向于投资心理相似的市场。然而,心理距离悖论的提出,打破了心理距离带来负面效应的刻板印象。后续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心理距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因企业对投资东道国的认知、态度、行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并且对于不同制度环境背景下的企业,心理距离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而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有不同于发达经济体跨国企业的国家制度背景,在进行海外决策时,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驱动还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引导。因此,在考虑跨国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情况下,从企业层面出发挖掘心理距离影响跨国企业OFDI的机制更具有合理性。

两国间心理距离越大,意味着跨国企业获取信息的难度越大。而信息的获取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可以帮助企业掌握变化的市场动态,是企业海外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心理距离实际上会转化为企业的额外成本,增加企业负担,不利于企业抵御海外风险。另外,当跨国公司在心理距离遥远的国家投资时,也意味着所付出的成本会更高[6]。因此,随着心理距离的增加,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会降低。随着心理距离的增加,企业交易成本也会增加,但同时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机会来源也会增加[14]。正如Yi等指出,利用国家间的差异套利是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进行OFDI的重要动因[15]。相较于许多发达经济体,作为全球市场后来者的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并不具备诸如品牌、技术、研发和组织能力等特定优势,而心理距离遥远的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恰好为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提供了学习和技术创新所需的土壤,有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16]。Magnusson等指出,在距离大的市场,通过收购获取创造性的互补资源达成协同效应,远比利用心理相似的合作伙伴提供的重叠资源更为重要[17]。这也说明,距离是威胁的来源,也是机遇的来源。因此,当心理距离达到一定数值,心理距离带来的预期套利回报高于额外的交易成本时,企业更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综上,新兴经济体企业OFDI随着心理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趋势,即心理距离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心理距离低于该数值时,随着心理距离的增大,企业OFDI减少;当心理距离高于该数值时,企业OFDI增大。心理距离代表东道国与母国之间各个方面的差异,差异越大,存在的潜在风险越高。例如,东道国与母国间语言差异越大,企业越难在东道国进行有效沟通,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增加企业海外经营难度。心理距离的增加,一方面会阻碍企业在东道国获取有效信息,降低企业应对海外市场环境的能力,增加东道国对母国企业的抵触情绪,增加企业跨国经营成本。但另一方面,当心理距离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心理距离带来的收益逐渐超过心理距离带来的成本,即东道国与母国间的差异性有助于企业获取异质信息、知识和技术,提升企业的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由此带来的外来者收益大于外来者成本,因而企业越可能对心理距离大的东道国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

四、心理距离影响新兴经济体企业OFDI机制的进一步分析

(一)基于高管海外背景异质性视角

作为全球市场“后来者”,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尚处于国际化初级阶段,国际投资经验不足,因而在进行OFDI决策时更易受到国家间差异的影响[18]。然而,一旦距离差异能够被公司管理者有效识别和利用,很可能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显著竞争优势[5]。高管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决策者与实施者,具备国际化背景与海外经历的高管是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的优质稀缺资源。

高管海外背景能够缓和心理距离与企业OFDI的“U”型关系。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进行OFDI意味着面临更为复杂和不确定的海外市场,企业决策者往往表现出有限理性,很可能因为高估或低估心理距离而作出非理性的海外投资决策[19]。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掌握国际化知识、技术和管理技能并且具有一定国际社会关系,这些资源优势有助于减少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20]。其次,从管理者认知来看,管理者的认知思维伴随个人经历而形成。相较于专注国内市场的本土高管,着眼于全球市场的海归高管对海外商业环境会有更全面的认识[21]。这有助于跨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能客观、准确地预测国际风险和收益,更准确地评估母国与投资东道国的实际差距,进而减少企业因心理距离带来的投资高风险。此外,Dow的研究表明,心理距离的影响在企业第一次进入海外市场和第二次进入海外市场之间呈显著下降趋势[22]。这意味着企业受到心理距离影响程度可能随着海外经验的增加而降低,进一步说明心理距离对海外投资的影响程度可能随着高管海外經验的增加而减小。

相对于无海外背景高管的企业,有海外背景高管的企业更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认知,对于海外市场环境的把握更加全面,能够客观分析东道国市场的风险与收益,避免企业高估东道国与母国间的心理距离而造成谨慎投资或盲目投资。高管海外背景既能降低企业因心理距离带来的交易成本而放弃投资的概率,又能缓解企业由于心理距离带来的外来者收益而过度投资的可能。基于上述论证,本文认为高管海外背景能够缓和心理距离与企业OFDI的“U”型关系。

(二)基于企业所有制异质性视角

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企业拥有一个突出特征——企业所有制。在现有研究中,通常以最终控制人类型的不同,将企业所有制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23]。一方面,从资源获取能力来看,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一般更具有优势获取较低的资本成本。Haider等研究发现,当国有企业面临破产时,政府通常会直接承担企业债务或间接帮助企业进行外部融资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营,而非国有企业则会受到较高的融资约束[24]。这意味着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受到心理距离带来的高风险或高成本影响而大幅减少投资的可能性更低。另一方面,从投资动机来看,国有企业的最终控制者是国家,其本身混合了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仅仅考虑经济价值,更要考虑国家政治诉求,这也赋予国有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投资动机,因而投资战略往往反映的是政府与国家的战略导向[25]。这表明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由于其本身特性,仅仅因心理距离产生的套利收益而进行海外投资的可能性更低,也就是国有企业OFDI受心理距离套利收益影响的波动性更小。综合看来,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对心理距离的敏感度更低,因而受到心理距离的影响程度也相对较小。基于上述论证,本文认为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能够弱化心理距离与企业OFDI决策的“U”型关系。

(三)基于海外移民网络异质性视角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移民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8年发布的《国际移民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国际移民数已达到世界总人口数的3.4%,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新兴经济体的移民数已达到国际移民总数的1/4,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与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相较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商业中更加注重“关系文化”,因此有必要对新兴经济体背景下的移民网络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26]。

一方面,当心理距离处于较低水平时,海外移民网络能够减少心理距离对企业OFDI产生的消极影响。从交易成本来看,随着心理距离的增加,企业会面临商业运作差异、语言差异等产生的额外成本。而海外移民网络在收集和传递关于东道国市场的可靠信息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恰好能够减少这种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交易成本[27]。也就是说,海外移民网络越丰富,企业由于心理距离差异带来的额外交易成本可能就越小,因而这种额外交易成本对企业OFDI的消极影响也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当心理距离处于较高水平时,海外移民网络能够减少由于心理距离套利动机产生的OFDI。对于海外移民网络较为丰富的东道国,这些移民群体通过形成内部信息传递和分享机制,源源不断地为母国企业提供有关东道国市场的相关信息[28]。这意味着在进行OFDI决策之前,母国企业就已经对东道国市场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企业对东道国市场的投资机会进行一个更客观的判断,减少盲目地因心理距离套利动机而进行OFDI。综合看来,无论是处于较低水平的心理距离还是较高水平的心理距离,海外移民网络越丰富,企业受到心理距离的影响程度越小。基于上述论证,本文认为海外移民网络越丰富,企业OFDI随心理距离先减后增“U”型趋势更为平缓。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新兴经济体企业OFDI随着心理距离的增加存在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即心理距离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心理距离低于该数值时,随着心理距离的增大,企业OFDI减少;当心理距离高于该数值时,企业OFDI增大。心理距离对新兴经济体OFDI具有双重作用。

第二,相较于本土高管,具有海外背景高管的企业OFDI随心理距离先减后增的趋势更为和缓。即具有海外背景高管的企业,能够减少高估或低估东道国与母国间的心理距离,从而避免造成谨慎投资或盲目投资。

第三,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OFDI随心理距离先减后增的趋势更为和缓。即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对心理距离为企业带来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敏感度更低。

第四,海外移民网络越丰富,企业OFDI随心理距离先减后增的趋势更为和缓。即海外移民网络有助于企业建立和东道国市场的联系,对东道国市场有一个更客观地认识,受心理距离的影响程度更低。

(二)政策建议

1.新兴经济体企业层面

第一,结合自身情况及投资动因,对心理距离带来的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避免错失投资机会。通过正确识别海外投资环境与母国间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投资区位,提升企業适应海外生存环境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二,注重人才培养和交流。建立高管外派人员“人才库”计划,完善高管外派制度,建立不同东道国高管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平台,适时引进具有海外学习或者工作经历的人才,为企业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目标做准备。

第三,充分利用海外移民网络资源优势,努力增强获取外部优质资源的能力。积极与东道国移民团体建立联系,搭建外部关系网,融入当地移民网络,尽可能将外部网络变为内部交流平台。建立交流合作平台,深入了解东道国市场潜力与投资机会。

2.新兴经济体政府层面

第一,重视、鼓励和支持企业管理者到海外学习和交流,为优秀人才对外学习搭建有利的平台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设立各项政府奖学金、留学基金鼓励优秀学子到海外进行交流学习。

第二,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鼓励和帮助更多非国有企业“走出去”。

第三,建立与海外移民联系的外部网络。一方面,打造一个集咨询、服务、互动等于一体的海外移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面和可靠的海外移民群体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在东道国移民网络丰富的国家(地区)设立办事处,为本国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引导本国企业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JOHANSON J, VAHLNE J-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 Market Commitmen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77,8(1):23-32.

[2]吴先明.跨国企业:自Hymer 以来的研究轨迹[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41(12):35-60.

[3]JOHANSON J,WIEDERSHEIM-PAUL F.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firm-four Swedish cas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75,12(3):5-23.

[4]ELLIS P D.Does psychic distance moderate the market size-entry sequence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8,39(3):51-69.

[5]VACCARINI K.Psychic Distance and FDI:The Case of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15,18(1):1-23.

[6]CAMPBELL J T,EDEN L,MILLER S R.Multinational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host countries: Does distance matter[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12,43(1):84-106.

[7]H?KANSON L,AMBOS B.The antecedents of psychic dista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10,16(3):195-210.

[8]JIMéNEZ A,DE LA FUENTE D.Learning from Others:the Impact of Vicarious Experience on the Psychic Distance and FDI Relationship[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16,56(5):63-64.

[9]易江玲,陳传明.心理距离测量和中国的国际直接投资——基于缘分视角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7):23-32.

[10]O'GRADY S,LANE H W.The Psychic Distance Paradox[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6,27(2):9-33.

[11]EVANS J,TREADGOLD A,MAVONDO F T.Psychic distanc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retailers–A suggested theoretical framework[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000,2017(4):73-91.

[12]霍杰,蒋周文,杨洪青.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3):54-60.

[13]GAIROLA D,CHONG S Y.An Economics-Inspired Noise Model in Spatial Games with Reputation[M] Berlin:Springer Berlin,2012:71-93.

[14]ZAHEER S,SCHOMAKER M S,NACHUM L.Distance without direction: Restoring credibility to a much-loved construc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2,43(1):18-27.

[15]YI C,XU X,CHEN C.Institutional Distanc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y 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J].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2020,56(2):70-91.

[16]STRANGE R.Corporate ownership and the theory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8,27(6):29-37.

[17]MAGNUSSON P,SCHUSTER A, TARAS V. A Process-Based Explanation of the Psychic Distance Paradox: Evidence from Global Virtual Teams[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14,54(3):283-306.

[18]衣长军,刘晓丹,王玉敏.制度距离与中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生存——所有制与国际化经验的调节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9,(9):15-32.

[19]HOSSEINI H. Psychic distance, psychic distance paradox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Modeling MNC entry behavior in foreign markets[J].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2008,37(3):39-48.

[20]宋建波,文雯,王德宏.海归高管能促进企业风险承担吗——来自中国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7,38(12):11-26.

[21]CUI L,LI Y,MEYER K E.Leadership Experience Meets Ownership Structure: Returnee Manager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merging Economy Firms[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14,55(3):55-87.

[22]DOW D.A Note on Psychological Distance and Export Market Selec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00,8(1):51-64.

[23]RAMASAMY B,YEUNG M,LAFORET S.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ocation choice and firm ownership[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2,47(1):17-25.

[24]HAIDER Z A,LIU M,WANG Y.Government ownership,financial constraint,corruption,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International evide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Money,2018,53(4):76-93.

[25]崔远淼,方霞,沈璐敏.出口经验能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吗——基于微观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8,(9):66-79.

[26]HITT M A,LEE H-U,YUCEL E.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Capital to the Management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Relational Networks Among Asian and Western Firms[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2,19(2):53-72.

[27]JAVORCIK B S,?ZDEN ?,SPATAREANU M.Migrant network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1,94(2):31-41.

[28]范兆斌,杨俊.海外移民网络、交易成本与外向型直接投资[J].财贸经济,2015,(4):96-108.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 on OFDI in Emerging Economies and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Heterogeneity

Yi  Changjun

(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Fujian,China)

Abstract: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 between countries on OFDI f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emerging economies. And we further explore how psychological distance affects corporate OFDI,which based on the heterogene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executives' overseas background,corporate ownership,and overseas immigration network. The article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rough theoretical derivation:Firs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ance and OFDI in emerging economies is not a simple linear relationship,but a U-shaped relationship that first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 Second,the overseas background of executives can ease the“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ance and corporate OFDI. Third,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an weaken the“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ance and corporate OFDI decision-making compared with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Fourth,the“U”-shaped trend of corporate OFDI will become more gradual as the psychological distance first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 when the overseas immigration network becomes more abundant.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both enterprises and the government. On the one hand,whe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ake OFDI decisions,they should make reasonable investment decisions by weighing the risks and benefits brought by psychological distanc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ituation and investment motivation. At the same time,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xperience advantage of senior executives' overseas background,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esource advantage of overseas migration network,so as to enhance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in the world. On the other hand,emerging economi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mpact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 o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encourage and guid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o OFDI,create a fair business environment,and establish a timely and effective platform for docking overseas migration networks. Encourage and help more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ize.

Key words:psychological distance;emerging economies;OFDI;executives' overseas background;overseas migration networks

責任编辑:李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