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走毫厘显匠心
2021-08-03陶媛慧
陶媛慧
人物名片
李方跃,民进会员、国家高级雕刻师、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东微雕”传承人。2019年获“辽宁四宝”艺术品博览会金奖;2019年“关东微雕”项目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应邀赴俄罗斯孔子学院讲学。2020年,作品被沈阳故宫博物院和张氏帅府收藏。
既能在珍珠上刻出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又能在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出若干首唐诗绝句;既能在火柴盒大小的石头上刻出《孙子兵法》《前后出师表》等作品,又能创新微雕表现形式,将其展现于挂件、木框之上,让更多的人走近微雕、了解微雕……这些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国家级雕刻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东微雕”传承人李方跃的手中成为了现实。
在微信采访中,感受最多的是李方跃的文艺气质。他说,每拿到一块石头,他都会把它放在柜架上一段时间。他首先考虑的是石面纹理的艺术形状,然后综合考量雕刻文字的内容以及搭配相得益彰的书体,使作品整体达到“诗画合一”。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的评价:李方跃的作品是他所见微雕作品中最具有文气的。
李方跃自幼酷爱书法,临摹过多家碑帖。小时候得到凿刻石碑的爷爷指点,后又拜高级微雕师张元兴为师。十几年来,他以刀代笔,不仅能在名石上笔走龙蛇,而且还能在珍珠、牙料、金属上微雕巨著。其作品书法韵味浓厚,遒劲洒脱,结构俊逸,秀而不媚,古而不泥。并且,他还将关东微雕技艺发扬光大,不仅在字体上追求多样化,还增加了中英文、中日文对照,使作品更加生动、图文并茂。
作为“关东微雕”的传承人,李方跃告诉笔者,创作一件关东微雕作品很不容易,要经过选料、打磨、抛光、浸蜡、制刀、雕刻、刻字、上色等1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中还包含若干细节,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李方跃说,雕刻时,要根据石料的颜色和形状等进行巧色雕刻或图型雕刻。图型雕刻要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圆雕、浮雕、影雕、薄艺等,使作品图文并茂,增加其观赏性。而刻字与书法相似,但也有不同: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刀法与笔意融为一体,意在刀先,情在刀中。若出现一刀败笔,则全篇俱废。
如今60岁的李方跃,对于微雕创作始终饱含激情,执着地追求着。只要一进入微雕工作室,他便会沉浸其中,外界的干扰很难阻碍他的创作思绪。他说:“我热爱微雕。我创作的作品首先得让自己满意。在做到形式多样化、内容多样化、字体多样化、石材多样化、层次多样化的基础上,更要体现精神艺术上的精湛。”
“华夏一绝”“笔走龙蛇”“心灵和刀痕的碰撞”……凭着一股子韧劲儿,李方跃的微雕作品赢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但他对此总是淡淡一笑,把更多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艺术创作上。在追求艺术效果的同时,李方跃也注重将作品融入时代,传递正能量。
2020年3月5日是第57個“学雷锋纪念日”,又值全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作为一名民进会员,李方跃想着也应该做些什么,于是他拿起手中的刻刀,创作了关东微雕作品《雷锋日记》,以传统之美弘扬雷锋精神,以实际行动致敬时代英雄。
由于李方跃在微雕艺术上的突出成绩,现在他已被国家相关部门评为国家高级(一级)雕刻师,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沈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荣宝斋签约艺术家。他的微雕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还被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邀请进行表演和讲学。2019年,“关东微雕”项目被评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