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教学设计探索
2021-08-03罗秀清郑其瑞
罗秀清 郑其瑞
摘 要:活动型教学是指以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立足于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索活动型教学既有助于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推动课堂教学与时俱进;也有利于活化课堂、创设课堂教学共同体,助推课堂教学更优质、更高效,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鉴于此,文章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文献阅读、理论分析、经验总结、案例探究等多种手段,从活动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活动型教学设计的具体路径两大维度,对于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考察。在活动型教学设计必要性层面,主要从活动型课堂特性、学生主体诉求以及现代教学要求进行了探讨;在活动型教学设计具体路径层面,主要包括科学设定活动议题、建构自主探究平台、拓展连接活动内容三方面,从而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再造。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教学设计
一、 引言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事业的不断推进,对于活动型课程的设计和应用得到了更多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相应的道德与法治活动课的设计活动,教育者、学者也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但通过学习、分析、探究和总结发现,理论性较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滞后性,为此,有必要在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二、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之所以说将信息技术落实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的设计中来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活动型课堂的需要。活动型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需要学生探讨、分析、发表自己想法、动起来、将知识运用起来、实践起来的课程,这一效果的实现仅靠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单调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实现的,而且每一节课都深入到具体的活动环境中去,去具体的实践,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就需要信息技术来帮忙,通过丰富、充足的网络资源来提供更多活动型课程所需要的资料和资源,实现课程教学的延伸和链接,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音视频、动画、ppt等来给学生打造身临其境的环境,让课堂真的动起来,活跃起来。
第二,当代学生的诉求。当今时代是教育教学的新时代,学生的视野更广泛,知识更全面,接触的信息更多元,对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教育教学有着新的要求,而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门与社会发展,时事政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设计活动型课程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需要考虑到学生诉求,设计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型课程的议题,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来帮忙。所以说,将其应用到活动型课程的设计中来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现代教学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国文化国际竞争软实力,培育最有发展潜力的高匹配人才,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新一轮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首次将“社会活动”纳入思想政治必修课的范围,这一顺势之举,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提供了新方向的同时,也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互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老师,就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活动型课程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也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所以,我们有必要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设计更优质、高效的活动型课程。
三、 信息技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教学设计的具体路径
(一)科学设定活动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活动议题的确定是活动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得以有效展开的前提和基础,议题设计、确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活动开展的效果和结果。因此,一线教师要加强对议题选择的重视程度,从多方面着手,综合考虑多种元素,设计更有价值的议题。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点:第一,要熟悉、明确所教学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第二,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情况、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有所掌握,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具有时代感的“接地气”的话题,才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更多议题的讨论和探究中来;第三,要加强对多样化资源的筛选和整理,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学生需要面对更多的话题和议题,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广泛和多元,因此,在确定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教学课堂的议题时,一定要发挥好自己引导者、帮助者、启发者的带头作用,帮学生选择一个好的议题,让他们能够从众多的网络信息中,筛选最有用的内容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和探索;第四,在讲解某一单元的知识点时对于议题的选择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恰当、合理、有效,将其视为一种有效的工具确保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展开;第五,要关注学生的议题参与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效果来不断地优化下一次的议题,以不断提高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例如,对于“参与民主生活”相关内容的教学,从学生的经验和处境来讲,很多学生对参与民主生活是非常陌生的,对于“行使民主生活的途径”的内容更是觉得遥不可及,为此,为了让学生彻底的改变这一理念,加强对“参与民主生活”的理解,并能够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发挥自己的民主权利,参与到民主生活中来,笔者就选择了“我们城市的公交是否应该调价”这样一个议题,这样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关系到学生个人利益的议题,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参与民主生活”的距离,学生有兴奋点和兴趣点,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自然会涉及什么是民主生活,为什么要参与民主生活,怎样参与民主生活等知识点,在以模拟听证会的形式展开议题讨论的过程中,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则从学生的观点和想法着手展开课本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说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吸收,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