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亳州“道”文化产业联动发展与生态皖北建设

2021-08-03汪丽萍

关键词:联动发展亳州

汪丽萍

摘 要:文章以文化产业与生态区域建设协同发展为前提,从分析文化产业与生态区域建设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入手,阐释“道”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并进一步说明依托“道”文化中的生态内涵而推进的亳州“道”文化产业是生态友好型产业,与生态皖北建设可以相互协调,同步推进。最后指出通过跨区联动、媒体联动与校企联动三个发展路径,能进一步推进亳州“道”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生态皖北建设进程,提升亳州乃至皖北地区人文素质,增添城市魅力,真正让发展的红利惠及于民。

关键词:道文化产业;亳州;联动发展;生态皖北

中图分类号:G124;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5-0054-0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系统性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建议》还指出,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原则,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此背景下,將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作为地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文化传播支点对地方经济的生态转型和地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亳州市为主的皖北地区和周边县市,包括豫东与亳州相邻的鹿邑县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道”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具有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带潜力。一条涡河穿城而过的水域优势为整个皖北恢复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生态转型提供便利。“道”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理念是我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道”文化产业,既可以拉动皖北地域经济,又能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快速转型,使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民众。

一、文化产业与生态区域建设的关系

文化产业是满足我国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调动全员参与,从而形成具有多元性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又反过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这种良性产业发展模式可以促进经济转型,从而使文化产业成为新型经济增长点。后疫情时期,环境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良好健康的生态环境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世纪的世界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共同议题。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可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世界格局之大变动的今天,可以推动中国实现文化强国梦,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使命。同时,对一个地区而言,生态环境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的支撑,大力弘扬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定位区域文化灵魂,构建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可以进一步彰显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品位。反之,一个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化又为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道”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意义

人类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中非物质文化包括哲学层面的思想。此处所说的“道”文化,主要指道家的哲学思想及与之相关显性的物质文化。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庄思想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在经历了时代更迭之后,面对生态环境危机重重的今天,其思想内涵中的生态智慧对现实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道”文化包含方方面面,其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生态理念对当下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了思想指导。如《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指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思想明确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平等的、独立的但又是相互扶持的。《庄子·秋水篇》中“无以人灭天”,《感应篇图说》中“不独爱人,兼当爱物”等,更是进一步指出这个世界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而应是万物平等,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这些充满生态智慧的理念和思想,对当今的生态建设,依然具有启示作用。

三、亳州“道”文化产业联动发展与生态皖北建设的关系

(一)“道”文化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就经济属性而言,文化产业必须要按照工业化的标准对产品进行一系列生产流程的操作。就文化属性而言,文化产业是为民众提供文化产品及系列文化服务等,满足不同群体的社会需求。前者可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后者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鉴于此,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产业,是值得政府大力倡导推进的。

“道”文化产业是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道”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具有整体视野和思辨视角,放至今日,仍可以帮助我们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道家思想提倡人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务必首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互补相融。“道”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着力倡导对所有动植物的尊重,对土地、山川、河流、森林的尊重,并致力于对其加以保存和养护。”因此,大力推进“道”文化产业可以促进地区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态势。

(二)亳州“道”文化产业联动发展与生态皖北建设的协同关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同时,十九大报告还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亳州“道”文化产业联动发展与生态皖北建设二者协同发展,是对“道”文化的生态内涵中有关人与自然关系论证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这种和谐关系打破了工业文明视角下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依托“道”文化的生态理念资源优势,以文化创意和科技为驱动的亳州“道”文化产业联动发展,打破皖北地区传统经济增长范式,成为“新经济”实体,促生城市人文气质,提升区域竞争优势。

1.生态皖北建设可以促進亳州“道”文化产业联动发展

以亳州为中心的皖北地区要为普通民众提供一个美丽的生活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生态区域建设。生态区域这一概念需要首先打破行政区划藩篱,如若各地区不能统筹规划,单独开拓各自的文旅市场,可能会造成资源类型同构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对此,在开发“道”文化产业的相关产品时,需要统揽亳州市辖区内的“道”文化资源和豫东鹿邑县内的太清宫,甚至商丘梁园区内的“道”文化资源等。区域协同发展可以促使本土“道”文化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从而引领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2.亳州“道”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可以加速生态皖北建设进程

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事业,可以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在生态环境岌岌可危的当今世界,“道”文化里独有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理念,更受到民众的欢迎和重视。将亳州市境内“道”文化资源进行重组,打破行政区划,将视野放宽,吸引各方相关人才凝心聚力,共同推动“道”文化产业发展,既能优化传统的产业结构,又能提升皖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增强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实力,促进生态皖北更好更快发展。

3.亳州“道”文化产业与生态皖北建设协同发展

一个地区、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彰显这份气质的就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做好文化传承工作是把一个区域建成生态友好型区域的前提和动力,也是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亳州为“中心”的皖北地区的文化气质主要体现在分布在三县一区的“道”文化方面。做好“道”文化的传承是建设生态皖北的大前提,更是刺激地区经济转型的动力。在筹划建设生态皖北的时候,相关部门要充分考量各种文化资源的遗存及其保护工作,为“人文亳州”或者“人文皖北”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客观环境的保障,充分保护和保持城市气质,避免出现文化断裂现象。将“道”文化的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的生态内涵植入亳州“道”文化产业发展中去,寻求经济发展与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之间协同发展,为皖北民众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友好型生存空间,增强居住于此的幸福感,同时地方政府、高校与媒体、企业等相互协作,努力传承“道”文化中优秀的生态理念、养生理念、建筑风格等无形资源,并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深挖,争取把无形资源转化成有形产品,服务文化产业,回馈地方经济,协助建设生态皖北。

四、亳州“道”文化产业联动发展路径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亳州成为中国“道”文化思想的优秀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等人的传道福地,对生活在这个区域的民众来说是一件幸事。位于皖北地区的亳州城内一条涡水穿城而过,涡水沿岸是与“道”有关的思想文化的发源地。

据史料记载,老子的诞生地位于今天涡水沿岸的涡阳县郑殿村境内,后期还有关尹子、范蠡等一些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前去涡阳并留下一些遗迹,其中始建于东汉的天静宫,又被称为中太清宫,是纪念老子的圣地。2015年,天静宫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庄子的出生地位于安徽省蒙城县,目前蒙城县县城北漆园镇有一处纪念庄子的遗迹——庄子祠,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几经修复,现是蒙城县知名历史文化遗迹。这两个县城都隶属于亳州市。另外,位于亳州市谯城区老子殿街的道德中宫也是老子讲学的地方,此处遗迹已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在亳州市文旅部门的主导下,逐步开发并向公众开放。

作为“道”文化的传承人,要充分利用现有“道”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相关文化产业,这也是推动以亳州为中心的皖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的契机。

(一)跨区联动,重组丰富资源

将亳州市三县一区与“道”文化有关的资源进行重组,提升竞争力,同时大力招贤纳士,将人才聚集到一起,为加快以亳州为中心的生态皖北的建设带来强劲的新动力。另外将亳州市境内的“道”文化产业与周边城市比如豫东鹿邑县境内的“道”文化遗址有效融合,打造跨行政区划的“道”文化旅游线路,把“道”文化品牌旅游等相关产业做大做强,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该项产业的整体水平,从而为相对落后的皖北地区在建设优质生态环境,为民众增添幸福感等方面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二)媒体联动,传播内涵理念

“道”文化产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部分就是“道”文化的精神内涵,这是一个可以让世世代代获益无穷的利器。“道”文化的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理念,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范本,即为人无论是在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还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上都要做到相互交融,彼此间是生命共同体的关系。

对于先哲们留下的此等先进理念,后人要进一步发扬传承。对此,以主流媒体为主,各种媒体平台与相关文化企业密切合作,做好“道”文化内涵挖掘、阐释的相应报道,利用各种媒体终端平台把相应的新闻报道、文学故事或者各种研究成果等推向普通民众,并开展各种交互活动,做好“内容+平台+终端”的一条龙服务,让“道”文化的精神养分惠及普通民众,使其成为具有高度人文修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上,有参与感、获得感,从而提升生活在此的幸福感。

(三)校企联动,化无形为有形

亳州市目前“道”文化的有形资源产业开发类型相对单一,还有众多丰富的无形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

地方高校,如亳州学院等,应该承担起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责任与使命。高校成立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可以把地方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整理成集,再进行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阐释,让传承工作不断线。亳州学院于2010年成立的亳文化研究中心,主要立足于地域文化优势,整合有限人才力量投入对地方文化的研究,截止到2019年,中心已经公开出版专著25部,论文188篇,其中有关“道”文化的论文还不够丰富,大多是停留在现状研究和思想探讨,能够进行成果转化的不多。

对此,学院的美术、设计相关专业师生可以在充分理解“道”文化生态内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勾勒和设计出相应的“道”文化生态创意产品,申请专利后,与相关企业合作投入生产,丰富文化产业创意产品市场。同时,要让这些产品走进民众心中,走进游客心中。学院可以成立专门课题小组,在整理史料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阐释“道”文化的生态理念,将其转化为系列故事或音乐剧、舞台剧等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到演绎工作中去,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先行了解先哲们留下的先进理念,再借助上述媒体的推介,让校园以外的普通民众也能成为高雅艺术的受益者。让高校全国各地的学生和本土的普通民众成为亳州“道”文化的代言人、推广者,提升皖北地区人文素质,增强民众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让每一位市民都具有生态责任意识。只有让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主体——市民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才能提升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文化品质,向游客彰显城市的文明水平,打造生态皖北才有可能。

跨区联动,利用丰富“道”文化资源,重组“道”文化旅游专线;媒体联动,积极介入“道”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让民众在终端感受“道”文化的生态内涵是先进的,是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是生态环境危机四伏的当下所急需的;校企联动,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智囊作用,对“道”文化丰富的生态内涵进行贴近生活的阐释,利用专业优势将理念化为有形的创意产品,让文创市场有亳州“道”文化产品的存在,既能丰富亳州文化产业的产品类型,又能让普通民众有参与感和获得感,让“人文亳州”“人文皖北”真正深入人心。

结语

道家先哲们留下来的思想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道”文化的生态内涵犹如一座傲然挺立的灯塔,为生态文明时代的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悠远深邃的生态理念放至今日依然是先进的、可行的。亳州市有着丰富的“道”文化资源,基于道家优秀的生态思想,充分利用境内各辖区和周边县市内的相关资源,进一步推动“道”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可以加速生态亳州,乃至生态皖北的建设进程,从而提升以亳州为中心的皖北地区整体人文气质,增添地区魅力和民众的幸福感。

注 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http://www.lianmenhu.com/blockchain-228 48-1,2020-11-03.

应小敏.生态文明时代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哲学机理与创新战略研究[M]. 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6,80-88.

轉引自黄凯旋.中国生态乡村建设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

转引自朱杰.论道家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韦清琦,李家銮.生态女性主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14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12371.cn/2017/10/18/ARTI150829794979 3855.shtml,2017-10-27.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万翠琳.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8(01):44-52.

〔2〕屈明洋,生态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01):114-118.

〔3〕陈天鹏.生态城市建设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4〕陈雅岚.中国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3.

〔5〕李玲.中西视域下的道家生态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责任编辑 曹彩霞)

猜你喜欢

联动发展亳州
司尔特亳州公司打造谯城区特色复合肥品牌
基于区块链的亳州中药共享物流研究——以白芍共享物流为例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居· 文化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
欠发达地区小麦种植基地与发达地区粮食专业批发市场O2O联动发展的研究
“两个走向”将为世界联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如何实现电子商务和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
历史名城亳州与古代军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