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小鸡
2021-08-03张磊
张磊
近日,一篇“熟蛋返生孵小鸡”的论文引发网络热议。不知道这熟蛋究竟是如何再“孵”出小鸡的,这当然是胡扯。以前乡下养鸡是舍不得花钱买小鸡苗的,通常都是自家母鸡自行孵化。大约是到了“春眠不觉晓”亦或是“行人欲断魂”的季节。母鸡们也开始有了想当“妈妈”的感觉,光滑顺溜的羽毛开始蓬松起来,不时发出咕咕的叫声,也懒得走动了,整天趴在鸡窝里不肯离开,这就是俗称的母鸡“抱窝”。这时候主妇们就开始张罗开了,找一个竹筐在里面铺上稻草、碎布头等做个鸡窠,再选上几十个鸡蛋。鸡蛋可不是普通的鸡蛋,必须要是经公鸡“采过水”(受精)的鸡蛋。这种鸡蛋也不是每家都有的,只有养着公鸡的人家才有。于是这段时间养公鸡人家的鸡蛋一下子就成了抢手货,很多想要孵小鸡的人家都会拿着自己家的普通鸡蛋去换。乡下人淳朴厚道,尽管“采过水”的鸡蛋很紧俏,但依然是一个换一个,绝不占便宜。
鸡蛋换好,用软布擦净,然后整齐地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鸡窠里交给“抱窝”的母鸡孵化。老母鸡孵小鸡是绝对尽心尽力,小心翼翼地趴在鸡蛋上,微微展开双翅,把鸡蛋罩得严严实实;除了放母鸡出来吃食,都是安静地趴在窝里的鸡蛋上,期间还经常用爪子给鸡蛋翻身,以便均匀受热,等待着做妈妈的幸福时刻……
通常在个把星期左右,主妇要进行照蛋,将鸡蛋放在灯光下透过蛋壳看里面胚胎的发育状况,若发现有“寡蛋”(没有受精成功的)要及时剔出,“寡蛋”舍不得丢掉的话可用韭菜炒或者用面粉调成糊摊饼吃,有种很特殊的味道。三周左右,主妇会将鸡蛋放在温水里,看蛋会不会“踩水”,在水里不动的鸡蛋说明胚胎已死亡,这些胎死壳中的“鸡”通常称“瘟头鸡”。连壳放在灶洞里烧着吃特别香脆,但不管是“寡蛋”还是“瘟头鸡”,通常小孩子都是不让多吃,说是吃了念书“鐵屎”(笨)。
三周过后,就能听到蛋里传出的小鸡啄蛋壳的声音了,突然的在某个蛋壳上看到一个小洞,慢慢变大,能看到小鸡尖尖的嫩嘴了,接着整个脑袋探出来了。小鸡努力用身子将蛋壳挣开,看着小鸡艰难的样子,真想伸手去剥开裹着的蛋壳,但这样做主妇们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往往会导致雏鸡的死亡。其实,生命若不经历痛楚与挣扎,会失去应有的色彩和意义。蛋壳终于彻底裂开,湿漉漉的小生命终于出来了,软软地躺在母鸡的腹下,享受“母爱”的温暖。浑身浅黄毛茸茸的小家伙特别招人喜爱。接下来,小鸡们便陆续地破壳出世,主妇们会及时地将捂干了毛的小鸡从鸡窠里拿出,放到小竹篮里用旧棉袄盖好,以免被母鸡踩伤。
等整窝的小鸡们都出齐了,庭院一下子便热闹了起来,毛茸茸的小鸡仔,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憨态可掬。围着母鸡妈妈嘴里“叽叽”叫个不停。如果有猫或者狗靠近,或者天上有老鹰盘旋时,母鸡就会迅速俯下身来,嘴里发出急促的“咕咕”声,于是小鸡们都会以最快的速度钻到母鸡腹下,让人不得不感叹母爱的伟大。
除了春天有孵鸡,秋天母鸡也有抱窝的时候,但秋鸡没有春鸡个头健壮。有时还会出现好几只母鸡同时想抱窝的现象,主人家若不需要孵鸡的话,总会无情地把想抱窝的母鸡一遍遍地从窝里赶出来,或者干脆把母鸡扔到水塘里去,洗个冷水澡;或者扯两根羽毛插在鸡鼻孔上;甚或做一面小红旗绑在母鸡的尾巴上等,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把想抱窝的母鸡弄“醒窠”,好安心下蛋。
小鸡们翅膀长出老毛时,就会逐渐与母鸡分开,母鸡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庇护小鸡仔了,也就是常说的翅膀硬了可以单飞了。这点比起我们人类的“啃老族”来说有着更积极的意义。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发展,如今已很少再有家庭式的孵鸡了,每当想起母鸡带小鸡那其乐融融的场景,仿佛又回到童年的时光,回到了过去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