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21-08-03张佳

幸福家庭 2021年6期
关键词:创造力想象力教学方式

张佳

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从而实现从发现美到创造美的转变。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黄金时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特点,阐述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策略,探究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义。

一、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中面临的问题

(一)美术课堂的单一性

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仍然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不利于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创作。传统的课堂模式缺少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以示范演示为授课方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学习美术理论及提升绘画技能,但学生的作品却千篇一律,缺少灵魂。并且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容易局限于教材固定的目标任务,不能很好地适用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师固化的思维

教师是否拥有创造精神会直接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若教师创造意识薄弱,美术课堂则仅仅满足绘画技能的传授和练习,教学内容也会单一且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堂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也有部分小学美术教师想要打破这一格局,但由于教学方式的固化和惯性的思维习惯,教师不知该如何创新和改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三)美术活动的局限性

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的课外活动较少,即便有也大多局限于校园内部,且活动范围、活动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由于美术教育活动局限于校园内部,学生无法开阔眼界,开发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一)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创造欲望是创造的原动力,只有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创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游戏表演,激发兴趣。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例如一年级下册《出壳了》这一课,教师可以用视频展示小鸡出壳的全过程,并向学生提问:“假如你是一只小鸡,你将怎样从蛋壳里慢慢出来呢?”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小鸡出壳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其他同学不同的表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小鸡出壳的全过程。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画出各种不同形象且不同动态的小鸡,生动有趣。

2.故事启迪,激发想象。故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一年级下册《船》这一课,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历时最久的海上航行。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内容让学生想象郑和在海上的经历、驾驶船只的类型及海上的场景,并让学生将想象的画面绘画出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范画留白,鼓励填补。留白就是给学生留有创造的余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画面空白处进行添画。例如三年级下册《人物与环境》这一课,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两组人物姿态,让学生添加适当的背景,以及改变服装和人物方向,丰富画面内容。课本中的其中一组人物是半蹲着的男孩和跳起的男孩,有的学生为人物穿上了排球队服,周边配上了比赛的场景,有记分牌、裁判、排球网、其他队员等,画面十分丰富;有的学生为人物穿上了轮滑鞋,周围添加了欢呼的同伴,营造出了热闹的场景;还有的学生添加了挂在树上的风筝,起跳的人物是想要去摘风筝,让画面充满了故事性等等。这种充满创造性的课程,利用添画的教学方式,通过留白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补充画面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热情。

(二)重视引导——发散学生多种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找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寻求多重渠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性。发散性思维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展开联想,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以图形引导发散性思维。几何图形是将具体形象高度集中概括后产生的图像,它可以使绘画简单化,适合低年龄学段的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几何图形为发散点,启发学生由某个图形联想具有共同特征的其他物象,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将这些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画出一个圆,询问学生:“它像什么?”学生根据“像什么”这条线索思考,会得出很多答案,如地球、太阳、月亮、月饼、西瓜、橙子等。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你可以在这个圆上添加一些图形使它变成什么吗?”从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丰富的画面。

2.以实物组合引导发散性思维。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植物、食物等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组合创造,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作美术作品。例如三年级下册《有趣的蛋壳》这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蛋壳原有的形状基础上,发散思维,运用卡纸等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装饰蛋壳,从而创造出各种具体物象。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点,它需要和其他能力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共同提升的效果,而观察力和想象力正是创造力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主要由四个板块构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每一个板块都包含了丰富有趣的课程内容,为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了平台。

6~12岁儿童的好奇心较强,但意志力薄弱,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而美术课堂丰富有趣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習美术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图片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在学会观察的同时发挥想象力,促使学生的想象从模糊的轮廓形象向能完整、清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即对于同一幅画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图画不像文字,文字描述事物时会将事物固化在一个形象之中,而图画尤其是抽象画,学生并不能确定画面中呈现的是何种事物,更是难以理解画作想要表达的思想。于是学生在尝试理解图画的过程,已经是在对图画进行二次创作了。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通过联系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飞机,他们认识很多不同种类的飞机,并了解飞机的基本特征。教师让学生设计属于自己的飞机时,学生们的情绪都非常高涨,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最后全班学生画出了功能多样、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飞机,提高了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时,应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发展,转变传统美术教育的观念,不断探索实践新的美术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高新区姜巷小学)

猜你喜欢

创造力想象力教学方式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打开新的想象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