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与无限的思想
2021-08-03童其林
童其林
有限与无限相比,有限显得具体,无限显得抽象,对有限的研究往往有法可循,并可以积累一定的经验. 而对无限个对象的研究,却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显得经验不足,于是将对无限的研究转化为对有限的研究,就成了解决无限问题的必由之路. 反之当积累了解决无限问题的经验之后,可以将有限的问题转化成无限来解决,这种无限化有限,有限化无限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就是有限与无限的思想.
数学中我们常碰到一类无穷的问题,如果能找到无穷问题的一般规律,便不难求解. 比如,下面的例1就是无限化有限解决问题的:
例1.(龙岩市2020年高中毕业班3月教学质量检查,文科12题)已知数列{an}满足an+1=2+ ,则a1+a2020的最大值是( )
A. 4-2 B. 8- C. 4+2 D. 8+
解析:依题意an+1=2+ 可化为(an+1-2)2+(an-2)2=4,令bn=(an-2)2,则bn+1+bn=4,∴ bn+2+bn+1=4,于是bn+2=bn,
∴ b1=(a1-2)2,b2020=b2=(a2-2)2=(a2020-2)2
∴ b1+b2020=b1+b2=4,即(a1-2)2+(a2020-2)2=4.
法一:a1=2+2cos a2020 =2+2sin ?圯a1 + a2020 =4+2 sin( - )≤4+
2 (当且仅当 =2k?仔+ (k∈N)时等号成立).
法二:∵ ≤ ,
∴ a1 + a2020 =(a1-2)+(a2020-2)+4≤2× +4=4+2 (当且仅当a1 =a2020 =2+ 时等号成立).
法三: (a1-2)2+(a2020-2)2=4,即(a1, a2020)在圆(x-2)2+(y-2)2 =4上,
令z=x+y,即x+y-z=0,∴ d= ≤2,∴ | z-4|≤2 ,
∴ 4-2 ≤z≤4+2 ,∴ zmax=4+2 .
點评:本来是一个无穷数列的问题,通过周期转化为(a1-2)2+(a2020-2)2=4,后面有限的处理便是常规问题了,这是无限化有限的典型例子.
抓住变量的变化趋势或临界状态或边界点,可以把有限的问题转化为对无限的问题来研究,从而比较快速、准确地解题.比如,下面的例2就是有限化无限解决问题的:
例2. (人教A版必修四课本144页B组第5题改编)函数f(x)=sin2022x+cos2022x (x∈R)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f( )= sin x +cos x ,x∈{n|n=2k, k∈N+}利用三角变换,估计f( )在x=2,4,6时的取值情况.
当x=2时,容易得到f( )=sin 2 +cos2 =1;
当x=4时,f( )=sin 4 +cos4 可以变形成什么?
f( )=sin 4 +cos4 =(sin 2 +cos2 )2 -2sin 2 cos2 = 1-2sin 2 cos2 .
将2sin 2 cos2 化单一三角函数,因为sin cos = ,所以1-2sin 2 cos2 =1- . 又因为sin 2 2 = ,所以1- = . 可得到f( )= . 此时 ≤f( )≤1;
当x=6时,
f( )=sin 6 +cos6 =(sin 2 +cos2 )(sin 4 +cos4 ) -(sin 2 cos4 +sin 4 cos2 )= -sin 2 cos2 = + = + cos 4 ,得到 ≤f( )≤1.
因为当x=2即k=1时,f( )=1可以写成( )0≤f( )≤1;当x= 4即k=2时,( )1≤ f( )≤1,当x= 6即k=3时,( )2 ≤f( )≤1所以当x=8即k=4时,( )3 ≤f( )≤1. 因此,当x=2k,k∈N 时,( )k-1≤f( )≤1.
令x=2022,此时k=1011,k-1=1010,便可得f( )的值域为[ , 1].
在高考中,一些问题是需要通过有限与无限思想解决问题的,而一些问题可以借助有限与无限思想简化运算,快速求解的,还有就是帮助我们准确画图,从而得到正确答案的.无论哪种情形,学会用有限与无限思想解决问题都是数学能力、数学素养高的体现. 下面我们再通过例题谈谈他在数学各分支中的应用.
一、有限与无限的思想在函数中的应用
例3.(2020届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理科5)函数f(x)=ex-x2-2x的图像大致为( )
解法一:因为f′(x)=ex-2x-2,f″(x)=ex-2,令f″(x)=ex-2=0,得x=ln 2,当x
解法二:f(1)=e-2-1<0,淘汰选项A,D;当x→-∞时,f(x)= ex-x(x+2)→-∞,淘汰选项C. 故选B.
例4.(2018年长沙一中月考题)若f(x)=ln(kex-x+1)的值域为R,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 (-∞, e-1] B. (-∞, e-2] C. [e, +∞) D. (-2, +∞)
解析:令u(x)=kex-x+1,
(1)當k=0时,u(x)=-x+1为R上的减函数,u(x)的值域包含(0, +∞);
(2)当k>0时,u′(x)=kex-1,易知u(x)在(ln ,+∞)单调递增,在(-∞,ln )上单调递减. 此时,u(x)min =u(ln )=2-ln ,所以2-ln ≤0,解得0 (3)当k<0时,u′(x)=kex-1<0,u(x)为R上的减函数,又x→+∞时,u(x)→-∞,x→-∞时,u(x)→+∞,故u(x) 必存在唯一零点x0,使得u(x0)=0,即u(x) 的值域包含(0,+∞). 综上,可得k≤e-2,即k∈(-∞, e-2] ,选B. 点评:f(x)=ln(kex-x+1)的值域为R,则u=kex-x+1的值域要取遍(0,+∞)的所有值. 例5.(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科20)已知函数f(x)= ln x- . (1)讨论f(x)的单调性,并证明f(x)有且仅有两个零点; (2)设x0是f(x)的一个零点,证明曲线y=ln x 在点A(x0,ln x0)处的切线也是曲线y=ex的切线. 解析:(1)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1,+∞), f(x)= ln x- ?圯f′(x)= ,因为函数f(x)的定义域为(0, 1)∪(1,+∞),所以f′(x)>0,因此函数f(x)在(0,1)和(1,+∞)上是单调增函数; 当x∈(0,1)时,x→0,y→-∞,而f( )=ln - = >0,显然当x∈(0,1),函数f(x)有零点,而函数f(x)在x∈(0,1)上单调递增,故当x∈(0,1)时,函数f(x)有唯一的零点; 当x∈(1,+∞)时,f(e)=lne- = <0,f(e2)=lne2- = >0. 因为f(e)·f(e2)<0 ,所以函数f(x)在(e,e2)必有一零点,而函数f(x)在(1,+∞)上是单调递增,故当x∈(1,+∞)时,函数f(x)有唯一的零点. 综上所述,函数f(x)的定义域(0,1)∪(1,+∞)内有2个零点. (2)因为x0是f(x)的一个零点,所以f(x0)=ln x0- =0?圯ln x0= y=ln x?圯y′= ,所以曲线y=ln x在A(x0,ln x0)处的切线l的斜率k= ,故曲线y=ln x在A(x0,ln x0)处的切线l的方程为:y-ln x0= (x-x0)而ln x0= ,所以l的方程为y= + ,它在纵轴的截距为 . 设曲线y=ex的切点为B(x1,e ),过切点为B(x1,e )切线l′,y=ex?圯y′=ex,所以在B(x1,e )处的切线l′的斜率为e ,因此切线l′的方程为y=e x+e (1-x1). 当切线l′的斜率k1=e 等于直线l的斜率k= 时,即e = ?圯x1=-ln x0 . 切線l′在纵轴的截距为b1=e (1-x1)=e-ln (1+ln x0)= (1+ln x0),而ln x0 = ,所以b1= (1+ )= ,直线l,l′的斜率相等,在纵轴上的截距也相等,因此直线l,l′重合,故曲线y=ln x在A(x0,ln x0)处的切线也是曲线y=ex的切线. 点评:(1)对函数f(x)求导,结合定义域,判断函数的单调性;(2)先求出曲线y=ln x在A(x0,ln x0)处的切线l,然后求出当曲线y=ex切线的斜率与l斜率相等时,证明曲线y=ex切线l′在纵轴上的截距与l在纵轴的截距相等即可. 二、有限与无限的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例6.(2020年高考北京卷,第8题)在等差数列{an}中,a1=-9,a5=-1. 记Tn=a1a2…an(n=1,2,…),则数列{Tn}( ) A. 有最大项,有最小项 B. 有最大项,无最小项 C. 无最大项,有最小项 D. 无最大项,无最小项 解析:由题意可知,等差数列的公差d= = =2, 则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9+(n-1)×2=2n-11, 注意到a1 由 =ai>1(i≥7,i∈N)可知数列{Tn}不存在最小项. 由于a1=-9,a2 =-7,a3 =-5,a4 =-3,a5 =-1,a6 =1,故数列{Tn}中的正项只有有限项:T2 =63,T4 =63×15=945. 故数列{Tn}中存在最大项,且最大项为T4 . 故选B. 点评:考虑问题既要有限项的情况,也要考虑无限项的情况,便不易出错. 例7. 无穷数列{an}由k个不同的数组成,Sn为{an}的前n项和. 若对任意n∈N ,Sn∈{2,3},则k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当n=1时,a1=2或a1=3;当n≥2时,若Sn=2,则Sn-1=2,于是an=0;若Sn=3,则Sn-1=3,于是an=0. 从而存在k∈N ,当n≥k时,ak=0. 其中数列{an}:2,1,-1,0,0,0,…,或数列{an}:3,-1,1,0,0,0,…,满足条件,所以kmax=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等. 从研究Sn与an的关系入手,推断数列的构成特点,解题时应特别注意“数列{an}由k个不同的数组成”的不同和“k的最大值”. 例8. 已知数列{an},an= ,前n项和为Sn,关于an及Sn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n与Sn 都有最大值 B. an与Sn 都没有最大值 C. an与Sn 都有最小值 D. an与Sn 都没有最小值 解析:画出an= 的图像(如图1), 点(n,an)为函数y= 图像上的一群孤立点,( ,0)为对称中心,S5最小,a5最小,a6最大. 答案C. 点评:y= 图像是关于( ,0)对称的曲线,本身没有最值,但当自变量x的取值为正整数时,孤立点(n,an)仍在曲线y= 图像上,此时无限的点中,就有了最高和最低了,即可判断an 有最小值,an有最大值. 三、有限与无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例9.(2019年高考浙江卷,第8题)设三棱锥V-ABC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棱长均相等,P是棱VA上的点(不含端点),记直线PB与直线AC所成角为 ,直线PB与平面ABC所成角为?茁,二面角P-AC-B的平面角为?酌,则( ) A. ?茁<?酌, <?酌 B. ?茁< ,?茁<?酌 C. ?茁< ,?酌< D. <?茁,?酌<?茁 解法1:如图2,设G为AC中点,V在底面ABC的投影为O,则P在底面投影D在线段AO上,过D作DE垂直AE,易得PE∥VG,过P 作PF∥AC交VG于F,过D作DH∥AC,交BG于H,则 =∠BPF,?茁=∠PBD,?酌=∠PED,则cos = = = < =cos ?茁,即 > ?茁,tan?酌= > =tan ?茁,即?酌>?茁,综上所述,答案为B. 解法2:(特殊位置)取V-ABC为正四面体,P为VA中点,易得cos = ?圯sin = ,sin ?茁= ,sin ?酌= ,故选B. 解法3:如图2,让P→A,此时直线PB与直线AC所成角为 =90°,直线PB與平面ABC所成角为?茁=∠VBG,为锐角,所以 > ?茁;又二面角P-AC-B的平面角为?酌=∠VGB,且VB>VG,因为同一三角形VBG中大边对大角,所以?酌 > ?茁. 点评:常规解法下易出现的错误是不能正确作图得出各种角,而能想到利用“特殊位置法”是一种简便解法,本题中更快捷的方法是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方法——避免了繁琐的运算. 例10. 如图3,已知△ABC,D是AB的中点,沿直线CD将△ACD折成△A′CD,所成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为 ,则( ) A. A′DB≤ B. A′DB≥ C. A′CB≤ D. A′CB≥ 解析:这是一个动态问题,在变化中蕴含不变的东西. 当△ACD翻折180°时,若AC=BC,则A′DB= =0,∠A′CB= =0;当AC≠BC时,A′DB>0,∠A′CB>0. =0. 此时,A和C错. 当△ACD翻折0°时, =180°,A′DB=180°,∠A′CB<180°. 此时,D错. 只有B在两种情况下均成立,所以选B. 点评: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即问题包含翻折180°和无翻折的情形,利用这个特殊情形可快速求解. 四、有限与无限思想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 例11. 已知平面上的直线l的方向向量 =(- , ),点(0,0)和A(1,-2)在l上的射影分别为O′和A′,若 = 则λ为( ) A. B. - C. 2D. -2 分析:直线l的斜率一定,但直线是变化的,又从选项来看, 必为定值. 可见直线l的变化不会影响 的值. 因此我们可取l为y=- x来求解 的值. 解析:设l为y=- x,A′(x, y),则 (- )=-1,y=- x,得A′( ,- ). ∴ = ,即( ,- )= (- , ), =-2. 例12. 已知G是△ABC的重心,PQ是过G的直线与AC,BC截得的线段,设 = , = ,若 =m , =n ,则 + =_______. 解析1:本题的基本解法是利用向量共线. 如图4,连CG并延长交AB于M, 则 = = ( + ). 又 = - = ( + )-m , = - =n -= ( + ). ∵ P,G,Q三点共线,∴ = ,可得 -m=- , =(n- ) ?圯3mn=m+n?圯 + =3. 解析2:由于本题是填空题,所以可以让PQ绕G转动,使其到达临界状态,比如当P点转动到点A时,Q应为BC中点,于是m=1,n= ,则 + =3,非常快速解决了问题. 五、有限与无限思想在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例13. 对任意 ∈(0, )都有( ) A. sin(sin ) C. sin(cos ) 通解:当 ∈(0, ),我们知道有结论:0 又当 ∈(0, )时,0 优解: 当 →0时,sin(sin ) →0,cos →1,cos(cos ) →cos1,故排除A,B. 当θ→ 时,cos(sin ) →cos1,cos →0,故排除C,因此选D. 点评:当 ∈(0, )时,sin < 例14. 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C=75°,BC=2,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中,∠A=∠B=∠C=75°,BC=2,从而由∠B=∠C=75°,且BC=2,可以得到以B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已经确定,为此延长BA,CD可以交于E,这样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EBC(如图5). 因为∠A=75°,这样四边形ABCD的形状已经的确定,要使四边形ABCD存在,从图中把A点看成直线BE上的动点,让直线AD平移,只要能保证与直线BE,与线段CE有交点就可以,这样就得到A点的两个临界位置为E和F. 容易得到:cos 75°= ,所以BE= = + ,cos 75°= , 所以BF=4cos 75°= - ,这样就得到 - 所以AB的取值范围是( - , + ). 六、有限与无限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例15. 已知椭圆C: + =1(a>b>0)的离心率为 ,且过点A(2,1). (1)求C的方程; (2)点M,N在C上,且AM⊥AN,AD⊥MN,D为垂足. 证明:存在定点Q,使得DQ为定值. 本题的第1问不难,难的是第2问. 点M,N在C上,说明M,N有无限个点,同样适合“AM⊥AN,AD⊥MN,D为垂足”的点D也有无限个,但这无限条直线MN中,经过一个有限的定点E( ,- )(如图6,7),这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绿色通道. 就是说直线MN恒过定点E( ,- ),得到AE的中点Q也是定点,利用平面几何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得DQ= AE为定值,问题便解决了. 这里有限與无限的思想为我们架通了未知与已知的桥梁. 总之,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方法既蕴含在教材中,也渗透在人类文化的宝库中,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实,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一种意识,是在蜂拥而至的信息面前,捕捉有用信息的那种意识.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