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的价值及其生成路径
2021-08-03王慧妹傅淳华
王慧妹 傅淳华
【摘 要】中小学在线教学情境中,基于对学生和在线平台的充分了解,教师具有生成在线教学敏感力的必要与可能,而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具有一体性、多维性、生成性等特点,是信息化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必备的重要品质与能力。通过激活教师的主体自觉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破解教师教学的传统束缚等路径,中小学教师的在线教学敏感力可以被激发,进而助力其在线教学实践,推动教育信息化时代中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学敏感力 在线教学
要全面提升在线教学质量,归根结底还是倚赖于教师内在精神力量的觉醒,而中小学教师的在线教学敏感力无疑是应有之义。然而,纵观当前的在线教学实践,部分中小学教师于在线教学过程中往往表现冷漠,进而导致在线情境下学生主体诉求被无视等问题,整体拉大了在线教学情境下师生的心灵距离。
一、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的意蕴及价值
1. 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的含义及特征
所谓“敏感”,与“麻木”相对立,在词源领域原指“生物体或其一部分对某些因素易于感受的性能”[1]。学术领域则将其理解为个体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功能。具体而言,是人们受到特定刺激时所作出的一种本能而快速的反应,具有生理性和心理性的双重特征[2]。教学敏感力指的则是教师对教学所涉及的全部因素及其变化的快速感知與敏锐洞察的能力与素养。基于此意义,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便是教师以在线教学情境为实践背景,以对学生和在线教学平台的充分了解为基础,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对教学情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所有外部刺激的一种快速、敏锐、及时的洞察力、感知力与迅速反应的能力与素养。总体而言,其特征在于三方面。
首先,一体性。从纵向的时间维度观之,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主要表现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三者一体构成了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的实践进程。在线授课前,教师深入研究本节课的学情与讲授内容等,就会对所涉及的主体与知识等产生敏感,进而清晰地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课堂进度就会更加流畅和顺利等;在线授课过程中,教师从学生课堂表现中迅速、敏捷地判断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情况,并及时捕捉最佳“瞬间”引导学生的发展,进而促进一节优质课的诞生;在线授课后,教师还需从学生的课后作业及家长反馈中再次灵敏、准确地把握学生整体的发展情况,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并总结经验,进而为下一步教学做出合理规划。
其次,多维性。从横向的角度观之,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可以分为在线知识敏感力、在线情感敏感力和在线道德敏感力三种水平。在线知识敏感力是指教师于在线课堂中能够及时察觉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预测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发展态势;与在线知识敏感力相比,教师的在线情感敏感力则更加重视学生内隐的情感思维,强调教师深切感知与灵敏捕捉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发展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在线道德敏感力是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的深层阶段,其范畴比知识敏感力、情感敏感力更深一步,已经拓展到内隐的道德高度。
最后,生成性。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强调的是教师在不断变化着的在线教育情境中,灵敏捕捉课堂的微妙变化并能够随机应变的能力,它总是与特别的、具体的情境有关。也正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敏感力需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所以在线教学情境中教师这种捕捉教育契机的机警能力和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课堂觉察力也就具有了情境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不是一种抽象的、孤立的敏感与理解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基于具体情境的实际理解。范梅南就曾指出,“教育学是一种敏感力的聆听和观察”[3]113,之所以强调“敏感”,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对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生存和成长的一种实际的阐释学。
2. 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的价值
(1)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要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增进师生的情感交互,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之人格。”[4]雅斯贝尔斯也指出:“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当然,作为教育基础的能力、语言、记忆内容除外)。”[5]也就是说,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和技巧,更应该关注学生发展的整全性,如学生的情感需要和人格发展等。正是在此意义上,在线教学情境中,具备这一能力的教师才能时刻有意识地灵敏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及发展方向,注意培养他们富足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指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同时,具备在线教学敏感力的教师也能时刻注意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引领学生发展健全人格。
(2)提升在线教学质量
“师生之间不仅存在行为交互、知识交互,更存在情感交互,情感交互是其他交互的重要‘润滑剂,高层次的情感交互能够使教学生态系统的运行更具灵活性,进而提升师生互利共生教学关系的整体质量。”[6]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在线教学实践中,若想真正实现在线教学质量的提升,师生之间真切的情感交流不可或缺,而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情感交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具备较高程度的在线教学敏感力。因为,只有教师在纷繁复杂的在线教学实践中善于观察、把握住课堂细微的变化,才能准确、快速地感知到学生的情绪起伏,方能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整体上丰富在线课堂的教学内容并提升在线教学的质量。
二、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的现实困境
1. 教师主体层面
(1)主体意识缺失,遏制在线教学敏感力的萌发
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若缺乏主体意识,便极易错过教学敏感力产生的最佳时机。例如,当教师准备好丰富完整的在线教学课时,却发现课堂氛围和学生们的状态非如预期的那样。此时,主体意识比较淡的教师就可能忽略学生在课堂中所发出的信号,勉强按照既定计划把课上完,或者心灰意冷,放弃努力,打发剩余的教学时间。事实上,一个具备在线教学敏感力的好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们的课堂体验决定所学内容的主要意义。教师缺乏在线教学敏感力的原因往往是教师主体意识的匮乏,即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反思意识不足。另外,教师的主体意识是一种元认知过程,如果教师缺乏这种能力,那么也就难以调动起感悟力和理解力,从而遏制了在线教学敏感力的萌芽。
(2)具体行动匮乏,错失在线教学敏感力的转化
由于时间具有紧迫性与不可逆性,中小学教师在具体的在线教学实践中往往会不自知地缩短、减少对学生的关注与回应,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也就由此失却了生成的时机。因为,中小学教师在线课堂教学的空间是复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导致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在课堂活动急促的推进中运行迟缓,甚或于得不到启动。当在线教学情境发生其理论预设之外的紧急情况时,一方面,教师很难于瞬间捕捉到在线平台中学生发生的微弱变化,从而迅速形成在线教学敏感力;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察觉到课堂的某些变化,也很难将短时形成的教学敏感力转化为具体行动,根据学生的在线反应和状态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
2. 外部环境层面
(1)教育传统桎梏束缚在线教学敏感力的生成
“在教学实践中,惯习是生成各种策略的重要原则, 这种原则能使教学行为人应付各种未被预见、变化莫测的具体情境,原有的教学惯习‘不但铭刻于身体姿势(身姿、目光、谈吐、步态),之中,也铭刻于语言和思维之中。”[7]换言之,惯习作为一种结构形塑机制,时刻影响着教学实践者行为的倾向系统,驱动着教师按照内心原有的习惯、经验、个性、风格来开展工作。虽然在线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新态势,但事实上,教师的在线教学行为还是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支配着教师按照其内心形成的经验去处理课堂中发生的各种变化和问题,殊不知“以不变应对万变”的侥幸心理往往可能是导致教师的头脑和心灵钝化的肇因。由于受制于传统教育模式,在面临课堂突发情境和问题时,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的生成就会被所谓的惯习压制,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生成。
(2)应试教育限制阻碍在线教学敏感力的发展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深刻影响下,在线教学往往难脱其各种层面的束缚。由于受到成绩、名次、升学率等硬性条件的制约和压力,在线教学实践中的师生关系往往也如线下教学一般,教师着眼于体现班级整体利益的成绩,往往会选择无视学生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对于教师来说,班级的整体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一堂课中,教师如果将课停下来处理个别问题,照顾个体利益,则班级的整体利益就会受到影响,进而降低班级整体的竞争力和战斗力。由此,即使教师意识到在线课堂中的某些微妙变化,也通常会因兼顾班级整体利益而不得不选择继续上课。但事实上,教师如此这般处理各种在线教学问题,实际上也就放弃了自己在线教学敏感力的转化,让自己的在线教学敏感力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教师的在线教学敏感力日益钝化甚至消失。
三、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的生成路径
1. 内在基础:激活教师的主体自觉意识
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树立中小学教师对在线教学敏感力的正确认知,让他们意识到在线教学敏感力生成的关键点首先在于自身责任意识和反思意识的觉醒,在线课堂中要有意识地观察、捕捉学生不经意的变化,并立即作出回应,课后及时反思线上教学的经验教训,总结心得感受,为在线教学敏感力的孕育和产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增强中小学教师对在线教学敏感力的情感认同。教师的情感认同是驱动教师自觉发展在线教学敏感力的“引擎”,通过树立优秀教师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教师对在线教学敏感力的重视和自觉,进而促进教师主动探索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在线教学敏感力,真正促进在线教学质量的提升。
2. 现实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中小学教师关于在线教学敏感力的理论学习。教师通过自学、参加学校的培训课、观看各种在线教学的观摩课等,领悟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的发生机制,再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重组和改造,实现对在线教学敏感力深入的理解和迁移应用。其次,理论学习要结合动笔实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小学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尝试通过动笔记录在线教学的课堂反思、课堂教育叙事、课堂实录等,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在线教学敏感力。同时,加强教师于在线教学中的教研互助也是发展其在线教学敏感力与促进其专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和机智地指导变化莫测的在线教学实践,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在线教学敏感力。
3. 外在支持:破解教師教学的传统束缚
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要求,如果学校内部管理体系还是局限于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与科层管理体制的规训之中,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的生成与发展将是艰难的。正是在此意义上,赋予教师一定的教学 “公共空间”是改变教师随波逐流、盲目顺从,提升教师教学敏感的重要保障[3]132。也就是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层都应该对中小学教师持一种包容、信任和开放的态度,为其创造适宜的在线教学空间,减少假大空的形式主义任务,让教师真正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中来。通过给中小学教师减负放权,让教师从线上教学的 “边缘” 移向“中心”,支持教师的自主实践,如此方能真正形成涵育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敏感力的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857.
[2] 付光槐.论教师教学敏感的内涵、结构及其生成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8(10):82-86.
[3] 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 宋灵青,许林.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逻辑起点与边界—以知识学习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9(6):14-20.
[5]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6] 郑新,杨晓宏,张靖.教学生态系统视域下师生教学关系的嬗变研究—兼论人工智能时代师生教学关系变革之可能[J].中国电化教育,2020(11):39-45.
[7] 皮埃尔·布迪厄.实践感[M].蒋梓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64.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北京市新手教师道德学习的支持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JYB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