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有三多”
2021-08-03赵良福
赵良福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难点。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只有对写作感兴趣,学生才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会积累写作素材,才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入一些写作技巧,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兴趣;培养习惯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头戏,是指导学生运用好祖国语言文字的着落点。然而,要“演”好这出“戏”却非常不容易。一提到作文,我们的“小演员”们就抓后脑勺,总哭丧着脸。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是错别字多、病句连篇;流水帐“哗哗”响,没有重点;题材狭窄,千人一面;干瘪无味,让人看了味同嚼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呢?关键要解决“一无、三少”。何谓一无三少?即无兴趣,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求过高缺少鼓励,打消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其次,是书读得少,学生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眼睛看得少,虽然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不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时看了也不注意分析。笔动得少,每学期只完成教科书每单元的几篇作文。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变“一无三少”为“一有三多”,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动笔的习惯。
一、培养“一有”——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别人看来它是非常艰苦的,粘燥无味的,但我们也能品味出其中的无穷乐趣,感觉那是一种享受。写作文也一样,只有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写,才能写得好。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有三法:
(一)心理诱导法
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学生参加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余兴未尽时,我们可以这样诱导:“要是能把这份快乐记下来,让家人朋友一同分享,或几年后自己再翻开来看看,那该多好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我们可以这样诱导:“如果把这次教训记下来,告诉我们的同学、朋友,讓他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给同学、朋友的一份珍贵礼物。”让学生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再加以整理,就会形成一篇好的作文。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诱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渐渐地,他们就会爱上写作了。
(二)分层要求,分类指导法
学生怕写作文,原因之一是教师布置的作文基本是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的。但是,在基础参差不齐的班级里,一个班十几个学生,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础特点和个性差异。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制约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这些要求对于中上生来说,不会有很大因难,但对于大部分的中下生,这些要求就偏高了。特别是对于后进生,那是天上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及。他们对作文也自然敬而远之了。为了完成作业,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扯上一篇。这样的作文,整体质量便可想而知了。怎么办呢?分层要求,分类指导法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先把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再根椐各层次的学生特点,设计出难度大小不等的作文要求,形成一定的梯度。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特点选定作文目标进行作文。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希望,认为自己能行。自然地,写起作文来也能达到自己基础档次的要求。这样,学生们就不会怕作文了。
(三)“闪光点”激励法
人越教越懂,越骂则越懵。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面对一篇写得很糟的作文,当看到其中有一个句子写得比较好时,教师就可以在此标上“△”符号,并在旁边批上:“这句写得真好(或写得真生动)。”当某个学生写的作文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教师就可在其作文上批:“有进步(或进步很大),请继续努力,你会写得更好的。”这样,学生得到教师肯定的评语,写作文也就越来越有信心,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
二、要培养“三多”
(一)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很多学生的作文写得枯燥无味,不是因为题材不好,而是语言太平淡,说来说去就那几向话,用的就那几个词。其实,如果把它的词语改变一下,句式调整一下,润色润色,便不失为一篇好文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平时读的书太少了,所积累的语言素材十分有限,没几个词汇可用。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多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可以这样要求:一是略读。每天略读一篇短文(课外读物),虽然这样的读法不可能一下就把文中语言写作技巧等记下来,但读的数量多了,脑袋自然也会灵活起来了。二是精读,每读完一篇文章,要对文中的优美句子、精彩片段,深挖细嚼,细细品味,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妙在何处。三是练习背诵,背诵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把这些好词好句存到脑中,以备写作时选用。
(二)培养学生多观察的习惯
学生写的作文之所以干瘪无味,关键一点就是不善于观察生活。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镜头。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注意抓住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与此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举行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活动前可先不要布置作文,这样,学生就没有思想包袱,让学生尽情地投入活动。只有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态、表情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记忆才更加深刻,写作时才有丰富的生活素材。
(三)培养学生多动笔的习惯
尽管语言素材、生活素材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写起文章来却总不顺畅,原来想得好好的,可一提起笔来却又乱成一团麻。这是因为笔动得少。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多练笔的习惯。
练笔的内容不限,健康积极的就行。练笔的形式可多样:可写读书笔记,把自己读到的优美句子、名言警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谈看法,谈感受;也可做观察笔记,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篇幅可长可短,关健是尽量写得好一点。练笔有几方面好处,做读书笔记,一方面可以积累语言素材,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做观察笔记,一方面可以积累生活素材,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更深层地分析生活,抓住生活的本质。在练笔的过程既积累了素材,又综合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罗素.教育的目的[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丁之境.语文·生长[M].花城出版社,2018:55-67.
责任编辑 李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