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针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配合耳穴压磁珠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2021-08-03朱露露农雅萍陈思雨廖文彦莫巧明梁树勇
兰 蕾 朱露露 农雅萍 陈思雨 廖文彦 莫巧明 梁树勇△
失眠症的主要是睡眠时间不够或睡眠质量不够,多见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易醒等。失眠症患者常出现烦躁、疲乏、注意力欠集中等,可伴随身体各大系统功能紊乱。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失眠症列为21 世纪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西医治疗失眠症主要为药物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但由于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师人员不足和患者经济负担大,及长期服用药物的不良作用,让很多医生及患者都望而却步。 脐是人体先后天的连接点,是人体最大的全息元之一,是人体特殊的穴位信息点,能反应和治疗全身疾病,易医脐针将易经理论、中医理论和西医的解剖和遗传学理论运用于临床,通过调动患者的先天之气来调节后天阴阳平衡,有实用快速的临床疗效,在治疗失眠症方面疗效显著。笔者通过运用易医脐针的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配合耳穴压磁珠治疗失眠症获得显著疗效,现将脐针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配合耳穴压磁珠治疗失眠症50例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住院部和门诊收治的100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0.52±8.01)岁。治疗组男15例,女35例;平均年龄(51.32±9.21)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1]。主诉为失眠,兼症包括易醒、早醒、多梦、入睡难、疲乏困倦、日间功能受损等;每周发生次数≥3次,持续时间≥1个月。②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中各型不寐制定[2]。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②年龄18~70岁;③PSQI评分>7分;④近1个月未参加其他试验者;⑤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躯体和精神疾病不能自理者;②有心、脑、肾等严重疾病者;③对耳穴胶布过敏者,或者耳部皮肤有炎症、破损等;④有失语及听力障碍者;⑤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障碍引起的继发性失眠。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脐针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和耳穴压磁珠治疗,对照组仅运用耳穴压磁珠治疗。脐针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治疗:入睡困难的患者脐针选取子时和相对着的午时,睡后易醒的患者根据醒的时辰选丑时和相对着的未时或寅时和相对着的申时(脐八卦全息图定位见图1)。脐针选用华佗牌规格为0.25 mm×25 mm 的一次性针灸针,操作方法:患者仰卧,进针部位采用 75%酒精消毒,以脐蕊为中心,从脐壁上1/3用0.25 mm×25 mm的1寸针进针向外平刺或斜刺,进针深度为针体长度的2/3,留针为 55 min。治疗1次/d,每周治疗5 d休息2 d,共治疗8周。耳穴压磁珠治疗:患者耳廓消毒后, 交替取单耳穴位(神门、交感、内分泌、心、肝、脾、肾), 将磁珠贴贴于穴位上, 穴位用手指按压3次/d,每次每穴1 min。耳穴1次/2 d,撕掉后休息4 h后再贴。共治疗8周。
图1 脐八卦全息图
1.4.2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3]评定。PSQI主要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7个方面,总分21分,总分>7分为睡眠障碍,PSQI评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统计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2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嗜睡、乏力、头晕等,计算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控制:疗效指数≥90%;显效:70%≤疗效指数<90%;有效:30%≤疗效指数<70%;无效: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的积分-治疗后的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者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分别为92.00%、72.00%,经等级资料U检验,2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例,%)
2.3 安全性在观察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
3 讨论
脐针是齐永教授在易经、中医和西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的特色针灸疗法[4]。脐针通过调动先天之气来调节后天身体阴阳平衡和脏腑机能,其治疗失眠症取效机制可能通过生物全息从局部刺激调节全身神经-免疫-内分泌,进一步调节昼夜节律,其具体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脐针有四大全息进针方法,分别擅长治疗不同疾病:脐内八卦全息擅长脏腑病;脐外八卦全息擅长肢体、官窍病;洛书全息擅长疼痛相关疾病;脐十二地支全息擅长时间相关性疾病,对应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四季等。脐针治疗过程中通常运用一种全息,几种全息叠加往往取得更佳疗效。如失眠症心肾不交型用脐内八卦全息我们取坎位和离位,调心肾;这个人正好是入睡难,到晚上11点还睡不着,我们用十二地支全息取子时(坎位)及正对着的午时(离位),虽然只取了2针,实际运用了2种全息进针法,都在取效。耳穴是一种有效的中医外治法,耳穴疗法是通过耳部全息,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刺激耳穴而达到持续刺激身体相对应的部位的作用,加强和维持了疗效。脐针配合耳穴是采用多种生物全息的方法加强了疗效。
通过以上临床观察,我们得出易医脐针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配合耳穴压磁珠治疗失眠症,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脐针通过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治疗与时间相关的疾病如失眠和早醒,如定时发作性疾病午后潮热,如按季节发病的疾病等,都效如桴鼓。相比子午流注开穴法,脐针不必在发病的时间针刺,而只需扎对时辰,所以脐针疗法更加便捷。
近年来,生物节律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有科学家用果蝇作为研究对象,从基因层面上找到了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并发现了调控生物睡眠与清醒的基因。昼夜节律是生物体普遍拥有的一种生物节律,人体的生物钟及其反馈环路控制着人体睡眠-觉醒周期、体温变化、兴奋与抑制等多种行为的昼夜节律,这个生物钟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研究发现钟控基因的突变、内源性节律周期的延长或缩短、对光照等授时因子敏感性的增强或降低等都与节律性睡眠障碍紧密相关[7-10],据此利用光照、褪黑激素来调节轮班、跨时区等节律紊乱性疾病[8-10]。有临床报道传统针灸论治节律性睡眠障碍主要从调节心和脑入手,疗效确定[12-14]。
《黄帝内经》中就提及年、月、日节律。《伤寒论》云:“太阳病, 欲解时, 从巳至未上”,体现了昼夜节律和时间治疗的概念。《灵枢》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亦应之……朝则为春, 日中为夏, 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是说的昼夜节律与四季对应关系。“天人合一”,“因时治宜”,易医脐针治疗失眠症是时间针灸的具体临床运用,易医脐针可能是通过调节钟控基因而调节生物体昼夜节律,其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