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2021-08-03张丽波杨惠雯焦雨梅
张丽波,杨惠雯,焦雨梅
(1 锦州医科大学 医疗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2 锦州医科大学 康复与运动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在过去的近十年间,教师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做过多次方法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学生出勤率较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较好、课前能够做到简单的预习、与教师互动较多等。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目的性不足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的课堂激励推动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具体表现为:其一,课堂内容完成不足,大多数只能完成课堂内容的一半,且动物模型的建立不完善,数据采集缺乏纠偏,大多数同学都无法完成实验结果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动物模型建立耗费大量的时间;大多数同学的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或意识不足。其二,每个实验组的学生之间缺乏团队协作,即便有的组能够做到一定的配合,但只是一种自发的、朦胧的合作,建立在平时关系较好的基础上。实验分组缺乏约束力,大多数同学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有时候会发生矛盾冲突,甚至赌气放弃实验的现象。其三,课堂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教师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缺乏约束和促进,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评分的标准不够明确,学生对自己的失误认识不够,最后导致课堂评分不了了之或者是敷衍过关。
根据护理学专业生理实验教与学中还存在的不足以及原因分析,在以往教学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加入了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将每次实验课都当做一次特别任务来完成,目标明确,反馈及时。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一、实验对象
随机抽取2017 级护理专业2 个班的60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班30 人,分6 组,每组5 人。
二、实验内容及评分标准
独立学院护理专业的本科生,生理学实验共有8次课,每次课4 小时,实验内容及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实验内容及评分标准(分)
三、实验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课程进程均分为3 段,在课程前30 分钟,教师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视听结合、图文并茂讲授实验内容与要求,包括实验对象、实验原理、实验器械与药品、实验步骤、实验结果采集要求及注意事项,并提出思考题。课堂给予学生140 分钟时间按要求完成实验,最后30 分钟进行总结、讲解、讨论与反馈。
对照组:6 个小组按照传统的实验课安排,按要求自由完成实验,教师不干预小组内的实验安排管理,只在实验完成后按照评分标准来进行评价。
实验组:要求6 个小组在实验开始前推选组长,教师明确组长的负责范围,并要求由组长组织管理组内实验活动,要求组内的学生在实验开始前都能明确实验任务并进行细化实验分工,以小组内任务形式责任到人、分工合作,以团队形式配合完成实验内容,并在实验总结中要求每组学生自我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得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评分项目
指导教师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实时掌握每组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器械使用是否规范,药品抽取及使用是否有核对,桌面是否整齐整洁以及最后动物造模成功与否,有无动物死亡现象等;观察每组的学生在实验数据的采集过程中,是否按要求连接装置,在调试软件时是否有根据数据的变化来调整设置和纠正连接的不完善部分,图形采集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数据采集后能否初步分析图形的变化规律、特点并在实验报告上做出正确记录[1]。最终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内的6 名学生的参与度、分工合作以及实验完成的时间和完整度,数据处理等方面来给团队合作打分。具体评分项如表2 所示。
表2 实验评分项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8 次实验的成绩如表3 所示,两组在实验数据采集及实验结果记录的分数差异不大,但在实验操作、结果分析以及团队协作三个项目的分数有明显差别。
前4 次实验都是以蟾蜍为实验对象,5、6、8次实验是以家兔为实验对象,第7 次实验为人体实验,每次实验平均分及总的平均分见表4。
从分数的变化趋势看,对照组的第1 次、第4次和第7 次实验成绩较高,其他实验成绩都较低,而实验组的成绩都相对稳定,只除了第2 次和第3次实验成绩略低。
第一,从表3 的实验成绩可以看出,第1 次实验内容比较简单,对团队协作要求不高,以实验操作为主,没有数据采集和记录任务,在结果分析项目,对照组和实验组思考题的回答都不尽如人意,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实验课,对实验课程的了解不够,没有提前预习相关理论知识,因此理论知识准备不足而导致分析项目成绩不高。而在之后的几次实验中,各种评分项目都有所要求,但是经对比发现,数据采集、结果记录项目两个组的分数几乎没有差异,说明学生在实验课的学习中,在以往多年的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学生能够依从教师的课堂要求,认真完成实验内容,大多数同学在实验课学习态度端正,能有目的地组织实验内容安排,合格地完成实验任务,但是在实验操作的完美度上、实验前的理论准备上以及有意识地团队协作上,对照组的成绩明显要较实验组低,体现在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团队合作三个项目评分的差距。这就可以看出,在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促进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团队分工合作,以小组为单位,采取竞争为手段,利用青年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和好强不服输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高质完成课程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表3 实验平均分明细表
第二,从表4 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实验成绩较稳定,不受实验难度和实验动物的改变而产生较大的波动,而对照组的实验成绩随着实验的难度、实验动物的改变波动较大。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法和团队合作有利于集全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相对较难的任务。
表4 实验平均分
第三,从表3 可以看到结果分析项目的得分趋势,对照组的8 次实验成绩基本徘徊在及格线水平,并没有随着实验课的推进而有所改变,而从课堂表现来看,参与结果分析的学生占少数,组内的讨论不够充分,属于个别学生的成绩占主导;而实验组,由于团队因素的参与,结果分析项目分数稳中有升,随着实验进程的推进,理论准备也越来越充分,可见外因对学生学习的推动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六、讨 论
第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很好应用于以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2]。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护理专业生理学实验课程是以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非常适合应用任务驱动法来进行教学,因此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3]。采用任务驱动法,抓住年轻学生渴望荣誉感和成就感的心理以及团队合作的责任感,教师在课前明确设定多维度的实验评分标准,对实验任务给予明确要求,按评分标准总结评分,并在课程最后给予点评,以此来推动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在实验进程中紧紧围绕任务目标开展广泛全面的讨论,有效提高知识保留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质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第三,高质量的学习任务是真正实现“任务驱动”、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在设计任务时,必须遵循4 个原则,分别是任务要有趣味、有生活气息;任务要尽可能多地涵盖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任务要求要明确,要具有可操作性;任务的难度要有层次性,数量要适度[1]。本实验在任务设计时,严格遵循这一原则,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清晰明了自己的工作任务,了解评分标准,能通过个人努力和团队协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明显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表现为学生的执行能力提高,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尝试解决,还可以与教师增加互动,能为实验结果负责,失误减少。在课堂上,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是实验组的成绩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的最根本的原因。
第四,本次研究的样本只选取了两个班级,有可能存在选样误差,并且没有就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只是对小组进行了总体评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之后将扩大任务驱动法在实验教学中的使用范围,以更多的样本来验证这一方法在医学生实验教学过程的适用性。
多角度、多维度的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自身兴趣的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以外,还能通过持久的外在因素的驱动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去多途径地获取学习信息。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尽快贴近临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目前多样化的医学教学方法中,选用符合学生层次的、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是医学教育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升的又一个高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