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材线虫病防控与疫后森林植被修复调研报告

2021-08-03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陈俊强刘德玺武海卫杜振宇许景伟王清华段春华季延平

山东绿化 2021年3期
关键词:疫木松材线虫病

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陈俊强 刘德玺 武海卫 杜振宇 许景伟 王清华 段春华 季延平

2020年10月至11月,省林科院以省自然资源厅部署“大学习、大调研、大走访、大提升”调研活动为契机,组建了由森林保护、森林生态和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科研人员参加的专题调研组,针对山东省松材线虫疫情防控与森林植被修复情况,分别到泰安、威海、烟台等地开展调研工作。调研组采用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和书面汇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关情况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初步取得阶段性调研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针对松材线虫病疫情,各地均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有关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组织制定了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和有关规定。在松材线虫病治理和除治过程中,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指示精神,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综合运用伐除与诱杀相结合、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等措施对松材线虫病进行综合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经验和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全面清理病死树,以绝疫情再次发生隐患

各疫情区按照疫情除治方案,成立了专业队伍或通过招标聘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按照疫区和疫木管理的有关规定,对病死树、濒死树、被压木、衰弱木等疫木进行了全面清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疫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各地加强了疫区疫木管理,建立和实施严格的采伐、运输、加工监管措施,严防疫木流失。疫木采伐期间,林业主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全程监管,按规定办理采伐手续,严禁擅自采伐和借疫木采伐进行乱砍滥伐。对部分新发现的孤立疫点,采取“杀鸡用牛刀”的策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皆伐清理,以绝疫情第二次发生的后患。

补植的黑松小苗

补植黑松

(二)多措并举,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传播

我省大多疫区连续多年组织实施飞机喷药、人工地面喷施噻虫啉等措施防治松褐天牛发生,每年平均完成防治作业面积100 多万亩,有效降低了松褐天牛虫口密度。近年来,全面推广诱捕器诱杀技术,采用多种技术防治松褐天牛,每年悬挂诱捕器数万套,每年平均诱捕松褐天牛、褐梗天牛约1000 多万头。据调查,烟台市的牟平区、莱山区、莱阳市、栖霞市等地尝试人工繁育和释放松褐天牛专属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天敌,已探索出一套生物防治松褐天牛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强化检疫封锁,防止疫情传入传出

我省大部分地区充分发挥现有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查站、木材检查站的作用,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重点林区出入口设置检查哨卡,安排专人严防死守。同时,加大木材流通领域的检疫,对木材加工企业进行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要求其立即整改,严禁带病苗木、木材及其制品进入市场流通。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合作,加大对进口木材和木质包装材料的检验检疫和后续监管力度。利用张贴宣传标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普及松材线虫病防控知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林区周边群众对松材线虫病疫情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大大地消除了松材线虫病人为传播的隐患。

(四)建立多级防控体系,实施网格化管理

我省许多地市建立了“林区(林场)—管理区(林管区、乡镇)—工队(村)—包片负责人”等多级防控责任体系,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将调查和报告松树枯死情况列入护林员的重要职责,分片到人,构建以护林员为基础的地面网格化监测管理体系,对全域松林定期逐块排查,坚持以疫情监测普查、死树清理、检疫封锁等为重点,使防控工作做到一天一汇总,一周一通报,严格执行疫情逐级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疫情,集中处理,大大降低了疫木、疫树数量,实现拔除疫点的目标。例如烟台市建立起以县市区森防站为基础,以现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队伍和基层护林员为依托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防控体系,松材线虫病监测覆盖率达100%。

(五)加强宣传和监督,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是全社会的系统工作。重点抓三方面工作:一是重新发布和制定进山、进林区物资的检查检疫工作,强化疫情的监督管理,进一步细化了各部门的职责,严把审批、检疫、通关和复检四个环节,确保新的疫情不进入核心景区;二是执法局、森林公安、森防站和各管理区(乡镇)联合执法,打击非法运输松木及松木制品行为,查处违法车辆,杜绝无检疫证的外来木材和树苗;三是利用网络、广播、赶大集和走村入户的方式,给驻地周围的单位、居民发放宣传册、宣传单等材料,增强全民防控意识。

(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疫区森林植被恢复

全省各地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发生后的疫区森林植被修复工作,针对不同迹地的危害程度,采取人工补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地进行森林植被恢复。在树种选择上,坚持乡土树种和抗逆性强树种优先的原则,选择麻栎、臭椿、皂荚、黄栌、元宝枫、刺槐、紫穗槐等造林成本低、管理简单的树种,有效提高森林抗病虫能力。在营造模式上,选择适宜的针叶、阔叶树种,以形成块状混交、带状混交或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生态系统防护功能和稳定性。在造林方式上,对一些山高、坡陡、土层浅的区域,采取埋根的方式造林,对交通条件较差、位置偏远的干旱瘠薄山地,采取直播、撒播等方式造林,显著提高生态恢复效果。

植被修复模式

据威海市调研,针对不同区域采用分类施策方法进行森林植被恢复,取得显著效果。如在松林中大于6 平方米采伐空地,采取人工补植营造混交林的方式进行森林恢复;在株数大于110 株/亩的混交林内采伐疫木后,原则上采取自然恢复为主的方式恢复;在株数小于110 株/亩区域,采取人工补植为主的方式恢复。对纯林天窗明显的迹地,按110—160 株/亩密度进行人工补植阔叶树种,补植成活率可达85%以上。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疫情防控中存在重治轻防的问题

我省松材线虫病发生的程度愈来愈重,频率越来越高,各地集中精力忙于治理或伐除染病树木,而对疫情的预防却一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据调研,许多疫情发生地是由于一些企业活动、中外包装材料带有松材线虫病,导致病虫害迅速扩散和蔓延。

(二)病死木清理不及时,作业方法粗放简单

在清理枯死松木过程中存在作业方法粗放简单,未严格按照要求将树枝、树头全部清理销毁,树桩处理不到位。调研也发现,在松树密度较大、自然整枝较高的松林中,因下部枝条均已枯死,工人在林下开展现场清理枯死木工作时,无法准确判断和区分是自然竞争枯死还是已经受害而死亡的松木或枝条,导致清理工作难以精准到位,留下安全隐患。

(三)造林树种选择不当,植被恢复模式不合理

一些地区对疫区补种松树有恐惧和对抗心理,急于选择其它树种替代黑松的造林,造成园林景观树种和不适生的常绿树种造林偏多,林木生长不良,存在再次发生病虫危害的风险。

(四)疫情防控和森林植被修复资金不足。

我省各地政府除治经费与实际疫情防控和森林植被修复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存在较大差距。按政府采购招标结算要求,工程完工后结算金额不得超过预算的10%,由于经费不足,会导致对松材线虫病实际防治、清除和疫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出现措施不到位的问题,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防控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建议和对策

(一)建立灾害监控体系,及时掌握松材线虫病疫情

通过完善松材线虫病的疫情监测系统,加强对疫情的有效监测和防控,及时掌握疫情传播和发生规律,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精准到位、从严从快”的原则,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防治和及早消除。首先,在辖区的境内以及入境公路口分别设置检查站,对于携带有病虫害的植物严禁进行运输;其次,对辖区内松林的疫情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此外,对本地的木材市场进行严格检查,通过加大检疫的执法力度,对问题木材及时进行销毁。

(二)清除线虫病病源,切断病害传播途径

坚定贯彻“疫木清理为核心,源头管理为根本”的防治思路,严格做好死树清理、媒介昆虫防治、古树名木预防、检疫封锁、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等工作。山场的所有的病死(枯死)松树,连同树枝、树头一同带下山粉碎或销毁,严格伐桩除害处理。对跨县级行政区域间调运松科植物及其制品实行检疫和复检制度,检疫合格方可调运和使用;疫区内的松树只能进行除治性采伐,疫木只能粉碎或销毁,疫木粉碎物由具备资格的企业用于制作人造板、造纸、制炭。

处理不到位的伐桩

采伐迹地

(三)及时恢复疫区森林植被,提高森林生态稳定性

疫木清理后的采伐迹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迫切需要加快迹地森林植被修复。近些年,省林科院在困难立地造林树种选择和荒山荒滩植被恢复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如研发的荒山造林树种(品种)有黄连木、楸树、核桃、刺槐、元宝枫、接骨木、榛子等,沿海造林树种有白蜡树、杜梨、旱柳、海棠、白榆、木槿等;研发的恢复模式有松树与麻栎、松树与刺槐等针阔树种混交模式,松树与紫穗槐、松树与胡枝子等乔灌树种混交模式等。

(四)优化林分结构,增强森林抗病虫能力

通过补植乡土树种和优良阔叶树种等措施,优化树种结构,提高森林植被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率、危害率;通过合理的密植和间伐抚育等措施,及时调整林分密度结构,确保林木在通风透光良好的环境下生长。同时,注重营造混交林,逐步减少松树的比例,形成以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林分结构。

(五)加强科技攻关,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摸清松材线虫病发生的机理和机制,强化对松材线虫病防治药物研发力度,筛选松材线虫病疫区内主要适生树种和造林配置模式,加强森林健康状况和生态防护效果科学评估,探讨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控方式和方法,确保我省松材线虫病防控和森林植被修复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六)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市场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用于松材线虫病疫木采伐清理和迹地森林植被恢复。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将重点松材线虫病防治和森林植被修复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制定投资优惠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到疫区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和森林植被生态治理的公益性事业中来。

猜你喜欢

疫木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疫木的科技监理
松材线虫病疫木生物除害技术要点探究
肉牛消化道线虫病和呼吸道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平昌县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有序复工
关于利用松材线虫病疫木栽培茯苓的可行性报告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我国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探析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