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思考
——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与创新》
2021-08-03郎珺荷
书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与创新
作者:汪信砚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0996-5
出版时间:2017 年1 月
定价:83 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迅速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这对世界文化环境的建设带来深远影响。世界各国社会文化体系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使全球文化环境变得混乱、复杂,身处其中部分意志力与自控力较为薄弱的人将会在外部环境和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下缺失精神理想信念与民族自信,进而开始盲目追求享乐主义,一切皆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社会意识、价值观念及心理情感逐渐扭曲,对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造成重重阻碍。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予人们正确三观意识的重要精神指引,其中国化发展对净化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所以,本文将结合汪信砚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与创新》一书深层次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为促进中国的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 年1 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与创新》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论述,旨在引领人们更加深入地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发展,帮助人们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歌猛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对世界影响深远的理论不仅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起到总指挥作用,还是立足于人类世界经济、文化与政治之上的最基本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引人们全面认识与了解世界的一般哲学思想,就实际情形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发展与世界的现代化运动趋势有着密切联系,既是推进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动力之一,也是辅助国家社会解决时代性难题的重要哲学理论。现如今,国家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加快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建设应从时代性问题出发,从现实角度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与实践。
首先,从不同视角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日益兴盛,狭窄视野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考察范围局限性大大提升,人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时并未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现实性的特征,严重阻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对此,有关人员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时应以中国国情与文化特点为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中国民众能接受与理解的哲学理论,同时,基于世界理论思潮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全方位考察与研析,确保中国马克思主义内容的时代性与适应性。
其次,正视理论与实践、学术与现实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现实是学术的来源,国家应提前认清理论与实践、学术与现实的联系,以中国现实为出发点,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哲学思想与精神积极转化为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精神思想与理论,从根本上丰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与理念,遵循哲学逻辑思维建立带有中国色彩的全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同时,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和规律入手,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探索,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建立与中国社会实际具有极高契合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最后,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现下,中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时期,如何提高社会主义建设水平是国家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人们应集中注意力思考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重心转移,对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好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凝聚了时代精神与思想理论的精华,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科学理论系统。在社会生产方式与交往形式持续变化的背景下、中国运用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下,国家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设重心得以有效转移,加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
总的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中国化的过程并非简单的文本梳理、文字创新工作,不可依靠照抄或引进文献所述内容和理念推演出新理论体系,而是要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出发,理性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与不足,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进而大大推动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