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08-03高光华

智慧健康 2021年18期
关键词:阶梯抗菌重症

高光华

(东莞常安医院 重症医学科,广东 东莞 523560)

0 引言

多种因素可决定肺炎严重的程度,如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炎症的播散、局部炎症的程度,通常重症肺炎会有急性呼吸衰竭或严重低氧血症出现,需通气支持,或有休克、低血压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和器官功能障碍出现,临床主要表现为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症状。临床主要以抗生素治疗该症,病情可有效得以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所以临床一线治疗中如何合理选择针对有效的抗菌药物是患者康复的核心要素。有相关临床研究发现,重度感染患者在疾病早期选择抗菌谱较广的强力抗菌药物,在72h后以细菌学以及药敏学分析结果为依据,针对性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这种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方案已经成为当前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1],为明确其实际的价值,本文将其给予我院重症肺炎患者,分析其应用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在东莞常安医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患者中60例,均符合2001年美国胸科学会对重症肺炎判定的新定义。所有患者随机均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9岁,平均(58.7±4.5)岁。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2~82岁,平均(59.2±5.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签署了同意书。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如内环境稳定的维持、祛痰、吸氧等,治疗期间以检验病原微生物学的方法检查细菌,对痰标本实施细菌学检查。

治疗时,对照组选择传统的抗生素,以检查病原微生物学的结果为依据,选择抗生素的类型,取2g头孢唑肟钠(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574,规格:1.5g/支),静脉注射,间隔8h注射一次,500mg左氧氟沙星(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40062,规格:10mL:0.3g(按C18H20FN3O4计算)),每日注射一次。

观察组选择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取3g舒普森(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97,规格1.5g),静脉给药,间隔8h开始一次注射,静脉注射莫西沙星注射液(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431,规格:20mL:0.4g,以检查药敏和病原微生物学的结果为依据,对窄谱抗生素类型进行选择,结果若为阴性,则需继续治疗5d,感染控制后,在选择适宜的窄谱抗生素。

1.3 评价指标

经治疗后,临床体征均消失,各项指标水平恢复正常,即为显效;经治疗后,有效改善了临床体征,检测病原学、检查实验室的结果发生改变,即为有效;经治疗后,临床体征无变化,即为无效[2]。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2.0对数据展开分析,以()、(%)分别表示计量、计数,行t、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分析[n(%)]

2.2 观察指标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指标分析()

表2 观察指标分析()

2.3 不良反应

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分析[n(%)]

3 讨论

重症肺炎患者中多数均合并有其他系统的基础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较差,在感染性疾病的影响下容易引发重度感染以及内脏器官衰竭,从而导致患者死亡。重症肺炎患者在发生细菌性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实,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中门诊病例的病死率不足5%,而住院病例的病死率则高达25%,在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死亡率在20%~50%之间。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传统抗菌治疗方案的基本原则是针对病原菌、不断升级的方式。在传统方案的实施总结中发现,这种方式对重度感染的控制效果不佳,还可能导致炎性疾病持续进展,无法阻止病情不断恶化。在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病死的风险因素分析结果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同时在疾病不断进展的情况下,患者机体长期处于病理状态下,营养吸收也会受到影响,整体免疫功能不断下降,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替换抑菌效果更为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也不一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减少重症肺炎患者的死亡。在临床上重症肺炎属呼吸系统重症的一种,存在较强的发病力,治疗该症主要的手段即为抗生素,治疗时首先选择广谱抗生素,后以具体情况和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结果为依据选择不同的药物、剂量继续治疗。但因最近几年抗生素使用的量较大或滥用,降低了治疗的效果,病情不仅得不到控制,医用资源也浪费了,致病菌出现耐药性,治疗难度加大,治疗后极易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因而抗生的合理选择十分关键[3]。

抗生素可分为两种,即广谱、窄谱,抗生素传统的治疗常选择广谱抗生素,病情虽可得到控制,但无法预防二次感染和细菌耐药性,且针对病情的作用较低,效果理想度较低。而窄谱抗生素存在较强的针对性,但对于真菌或细菌的其他种类作用效果较差,作用范围较小,病情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致病时机极易延误[4]。

降阶梯治疗方式是在2001年第二十一届急诊医学及加强监护国际研讨会中,国际专家共同研讨确定的策略,为重症感染患者提供了新的抗菌药物治疗方向[5]。降阶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重度感染性疾病的临床预后,还可以有效减少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减轻了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降阶梯治疗方案是以重度感染性疾病救治经验为基础,经总结与调整后确定的抑制病原菌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治疗方案确定的基础是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感染的程度、患者所在地的病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药敏实验结果等[6]。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是指首先选择广谱抗生素开展一阶段的治疗,病情控制住后,检测患者的药敏试验、病原微生物,以检查结果为依据,选择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窄谱抗生素继续治疗,可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真菌、细菌耐药性明显降低,且因其较强的针对性,致病菌可得到更好抑制,因而疗效更佳[7],且降阶梯治疗强调了用药的早期性和及时性。

本文中,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6.7%较对照组63.3%高,与李彩红[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文中选择降阶梯方式以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的总有效率达96.42%,表明抗生素降阶梯式治疗重症肺炎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重症肺炎治疗时,以降阶梯的方式开展抗生素治疗,疗效确切,可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控制感染的时间,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缩短住院的时间,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阶梯抗菌重症
什么是抗菌药物?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良师·阶梯·加油站
艺术创意阶梯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