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应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的临床分析

2021-08-03罗斌谢成

智慧健康 2021年18期
关键词:基底节开颅血肿

罗斌,谢成

(东莞市樟木头医院,广东 东莞 523600)

0 引言

高血压脑出血也可称为出血性脑卒中以及脑溢血,发病人群主要为50~60岁,脑出血是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出血和血肿的颅内占位会对脑血管和周围脑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随着病理变化,提高了患者残疾率和死亡率[1]。对于存在高血压脑出血应当尽早的开展手术治疗,以此提高预后。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高血压性脑出血进行外科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但是在脑干血肿和深部血肿之中进行手术,治疗整体较差[2]。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应当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时的缓解脑组织受压和清理血肿,这可提高预后,为此本文针对5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患者作为分析,探究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患者50例,所选时间区间是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分为研究组(n=25)和参照组(n=25)。研究组男19例,女6例,年龄在44~70岁,平均(55.6±10.63)岁,13例下丘脑血肿,4例基底节区血肿,小脑血肿8例。参照组男18例,女7例,年龄在45~70岁,平均(55.78±10.7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依据:研究经过医院伦理会的准许,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实验研究均知情,且签署了同意书;通过CT检查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为30~80mL等。

排除依据:存在脑疝,因血管存在畸形、肿瘤等造成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3],即在手术前通过CT扫描确认患者的血肿体表投影区,并进行全麻,之后依据术前CT扫描所得的结果进行马蹄切口,并且选择相应的额颞部位进行开颅,采用放射状将硬脑膜切开,注意避开血管以及功能区域,切开皮质大约为2cm,将血肿清除之后,进行止血,并且常规的放置引流管,之后再缝合手术切口。

研究组实施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详细方式如下: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之后,在耳前的确认位置之后进行小骨窗开颅,切口的长度设置为4~5cm,骨窗直径为3~4cm[4],在硬脑膜的位置划定“+”字切口,并以电凝止血,让颞上、中回能够充分的显露,并用显微镜电凝在脑皮质切开1cm,进入血肿腔之后将血肿吸出,并在血肿腔的中间位置将吸引器的头端放置,这能够避免和血肿腔壁脑组织进行接触。为了避免吸引器的吸力太大,进行吸除血肿的时候有少许的灰白脑组织即可停止。将血肿清除之后。当小血管处出现活动性出血时,应当立马将血管吸住,采用弱电凝进行止血,倘若出现渗血,需要立马利用止血纱布来止血。创腔可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5],一直到清亮之后,对于脑室内血量不多的患者,则不需要进行脑室外引流,对于出血量多的患者,则需要进行脑室外引流。对颞肌、帽状肌膜和头皮逐层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记录和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当治疗之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正常,且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即可归为效果显著;当治疗之后,患者意识已经恢复,但生活仍然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进行,即可归为有效果;当治疗之后,患者的意识不清晰,且需要长期的卧床,即可归为无效果,计算公式:总有效率=(效果显著+有效果)/总有例数×100%。

测评和分析两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血肿清除程度以及两组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软件处理50例患者的数据,计量资料依据正态分布检验,(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记录两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血肿清除程度,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进行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组间对比P<0.05即可证实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

2.2 对比两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血肿清除程度

研究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血肿清除程度均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对比两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血肿清除程度

2.3 对比两组并发症

表3数据证实,研究组总并发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0.05)。

表3 对比两组并发症[n(%)]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因为动脉硬化高血压恶性发展造成的,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等,发病的位置通常以基底节区为主,手术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式[6],能够清除血肿,减少直接或者间接的对脑损伤,提高脑保护,降低患者的颅内高压情况,对于脑组织的缺氧情况也能够明显的改善。目前临床常使用的手术有开颅手术、小骨窗微创手术,钻孔微创手术等,其中开颅手术、钻孔微创手术对患者的伤害较大,很容易造成患者出现脑损伤,会存在因为快速减压,灌流量急速的变多造成脑水肿加重的情况,且术后会出现肺部感染,出血等情况,患者的耐受性普遍较差。

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相对比开颅手术、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更佳,不仅创伤小,可以将血肿进行有效的清除,还能够获得清除的手术视野范围,避免患者的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且在显微镜的辅助下,能够清晰的看到血肿腔,能够精准的清除血肿,降低对脑组织的损伤,加强脑保护,止血的效果也较为理想,更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9],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切口较小,也更为美观,患者的接受度也就更高。

综上所述,采用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进行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清除血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颅内感染,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开颅血肿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机器人医生”,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
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