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021-08-03杪秋

青春期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利用内容思维

文/杪秋

所谓碎片化阅读,是指阅读碎片化阅读材料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状态,其典型表现是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零碎的文本。碎片化阅读并不是新兴的阅读形式,古人也会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只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阅读呈现常态化,具有鲜明的网络时代特征。那么碎片化阅读的兴盛,对于读者而言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能够进行系统化阅读的时间逐渐被压缩,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微博、微信阅读等成为时尚,人们通过手机等浏览各类新闻资讯。这也正适合了如今人们的阅读现状,使得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丰富的内容。因此,我方认为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

首先,在掌握结构化思维方式的前提下,采取碎片化阅读,可以有效利用人的碎片化时间,满足读者需求。现如今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很难有时间专注于阅读,这时碎片化阅读便恰好弥补了这个缺憾,人们可以利用候车时间、等人间隙等进行阅读,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其次,阅读内容的可选择性更强,人们可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不仅可以在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还可以自行搜索想要获取的某一方面的内容,大量的相关内容出现后,再通过筛选、比较,选择符合需求的内容加以关注,既节约了时间,又满足了自身的阅读需求。

最后,阅读内容更新及时,呈现形式丰富,有利于全民阅读。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阅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一方面,在移动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助力之下,可供人们阅读的信息内容丰富多彩、更新快速,大众在短时间内便可尽知天下事,且阅读成本低;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促使了内容呈现方式的音视频化,知识得以以更加生动、形象且易于理解的方式传递给读者,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使得文化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人都能够读懂,从而拓宽了知识传递的广度,有利于全民阅读。

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

碎片化阅读可以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但是在互联网中选择阅读内容的弊端也日渐凸显。互联网虽然可以提供读者多元化的阅读内容,但其内容经常缺乏科学性及真实性,且知识无法系统化;当人们适应并且习惯于阅读碎片化内容,就不再追求深度阅读。这些都不利于人们阅读水平的提升。因此,我方认为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

人们在选择阅读内容时,会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知识鸿沟”以及媒介素养等因素的影响。海量的信息和便捷的阅读手段让阅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面对五花八门的阅读内容,如果读者自身的素养不足很容易迷失在纷繁复杂的碎片化内容中,无法正确判断和选择适合、积极健康的内容进行阅读。再加上接收大量的不同类型的零星信息,很容易让阅读者对获得的信息形成模糊、混淆和错误的印象。

媒介技术的发展虽然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但是由此也养成了人们的惰性思维。阅读文字需要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才能弄清楚的知识结构及内容,如今三五分钟的视频就可以呈现给读者,降低了人们阅读的时间成本。这种“速成”办法呈现的碎片化内容简洁易理解,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但在这种阅读形式之下,人们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缺失了深度阅读纸质书籍时应有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依赖和惰性思维,从而容易习惯并依赖于碎片化阅读。这种习惯会把对问题的思考转变为通过便捷的搜索来实现,不利于建立起深度、理性化的知识体系。

(本文正反方均系作者个人观点)

总结陈词

碎片化阅读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它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内容,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合理利用,对实现阅读全民化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在网络时代碎片化阅读发生了变化,诸多弊端明显呈现,读者应该保持理性和清醒,无论是进行知识系统、完整的阅读,还是碎片化阅读都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的内容不零碎。碎片化阅读,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其优势,运用结构化思维,规避其劣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先进、科学的生活方式为我们所用,而不是将我们利用。

猜你喜欢

利用内容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