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策略思考
2021-08-02吴梦菲
吴梦菲
摘 要:普通高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它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应重新认识普通高中培养目标与国家培养目标的关系,合理优化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和教育督导部门改变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优劣的单一评价方式,开创多元化评价方式。
关键词: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实现策略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普通高中培养目标也逐渐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我国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以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为了能够让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因而,我国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一、强化落实力度,明确普通高中培养目标
(一)学校应严格按照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实施教育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不应该只以提高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要求,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们能够上大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进行培养,要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首先要了解,普通高中是要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拥有一个成功的大学生活,同时要教育学生为终身学习而做准备。为此,需要学校能够帮助学生习得丰富的知识,为日后的大学生活做准备,还要帮助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
其次,我国普通高中还应为每名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这就要求学校在传授学生学术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课余时间,发展培养学生在日后职业生涯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兴趣,为就业做准备。
第三,在升学和就业这两大培养目标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而做准备。为此,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精神,将学生日常的学科知识与社会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实现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使人们重新认识教育培养目标,认识到培养目标不单单只有升学这唯一的要求,而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师应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践行培养目标
教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直接执行者,应该是国家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中最强有力的执行者。在人与人所形成的交往关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存在着互相影响的现象,教师的思想、情感、行为习惯、处事风格与原则等都将直接作用于学生,而学生作为直接的教育活动对象,深受教师影响是必然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明确“培养什么人”这一首要任务,对于国家制定的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更应该认真贯彻和落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把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为高考、升学,应该为了学生的“全人”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要真正做到“教学生一天,育学生一生”。因此,教师在不断完善自我成长的同时,更应该把从事教育的初心,任教理念融入到培养目标中,以更好地促使普通高中培养目标与国家培养目标相契合。
二、加强教育督导,改进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督导部门在普通高中的监察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学质量、课程设置等实际情况,并对是否认真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等进行深入调研,监察并督促其培养目标与国家普通高中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在升学压力、家长期望压力、社会等评价压力下,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落实情况是否良好则需要教育督导部门认真履行督导职能,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上,教育督导部门要监督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以确保学校能够正常有效地落实国家普通高中培养目标。
教育督导部门要充分发挥指导职能。普通高中在具体办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影响因素,使其不能很好地贯彻和落实国家的培养目标,因此,教育督导部门要充分发挥其指导职能,帮助普通高中修正在办学过程中偏离国家培养目标的行为和举措,使其遵循国家培养目标的轨迹前行,并指导普通高中如何在实践过程中落实好国家的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等。而且,教育督导部门对普通高中未来的发展走向、办学特色等方面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促使普通高中向多元化、特色化发展,使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需求提供人才保障。
三、优化课程设置,实现普通高中高质量办学
按照国家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需要学校及教师都能够严格的遵从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课程的设置中,将原本培养目标中要求的课程都落到实处,为学生们开设第二课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让学生过度地去学习传统考试当中所需要考的内容,而是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培养学生的艺术性和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将培养目标中要求的课程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使学生不光掌握学科知识,还具有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单纯的课程只会让学生更加死板,过分注重考试的科目和成绩,而让学生走出去,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識。例如:让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普及法律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责任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的责任感逐渐增强,是符合我国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精神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总之,我国的普通高中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每一名学生能够成功地进入大学生活做准备,还为了能够让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因而,我国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朱新卓.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及其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15(5).
[2]杨建超.我国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研究述评与再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