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和活,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追求

2021-08-02陈玉萍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教研文言文文本

陈玉萍

4月27—29日,“2021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走进粤东西北(茂名电白)教研帮扶活动”初中语文专场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电白学校顺利举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冯善亮老师精心规划并全程参与活动,来自茂名市各县(市、区)的初中语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共3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以教研需求为导向,以专家名师引领为抓手,以文言文教学专题为重点,聚焦课程改革,通过开展备课交流、课例展示、专题讲座、教研沙龙等系列活动,实现精准帮扶,推进区域教研。

一、诵读经典,汇聚智慧——集体备课为求实

27日下午,冯善亮老师组织茂名市各县(市、区)骨干教师就《陋室铭》一课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由诵读文本开始,老师齐声诵读《陋室铭》,在吟咏中感受音韵之美、文辞之美,轻松自然地走进文章的情境,初步找到授课的感悟点。继而大家研读文本,冯老师明确指出对文本的钻研决定我们对文章中的文言、文学、文化挖掘的深度与广度,要善于挖掘词、句背后的文化底蕴。冯老师以课文结尾引孔圣人之言收束全篇为例,谈文言文教学如何进行拓展教学:“何陋之有”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老师教学时不仅应结合孔子自身的实例,还可由此延伸拓展引入别的事例,如韩愈被贬至当时的南蛮之地潮州,这位君子便在当地开展文化教育,其影响深远,使潮州这个荒蛮之地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这类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君子”的影响力和作者的精神追求。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曾说:“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项目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冯老师引领我们走的正是这条路。

冯老师还指导老师围绕内涵要点、思路脉络、写作特色等深入思考探讨文本的教学价值,在适时的诵读中加深感悟。针对第二天上课的潘玮玮老师的教学设计,各县(市、区)骨干教师提出宝贵建议,冯老师作了点评,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是建立在以“言”读“文”、“言文统一”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实,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言文相融,关注成长——同课异构展活力

28日上午,电白一中附属初級中学潘玮玮老师和语文报杯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刘洋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内容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陋室铭》。

第一节课由潘玮玮老师执教。潘老师从文体及文本特质出发,确定习文言、学文法、悟文化三个角度的学习目标,以期引导学生领会文言字句的大意,掌握托物言志的特点,感受作者刘禹锡的品德与胸襟。教学过程以让学生分享小组座右铭导入,巧设“读文本,晓大意”“品陋室,赏大雅”“知陋‘仕,悟大志”“拓展读,明我志”等环节,以任务驱动学习活动,层层推进教学。潘老师通过师生诵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互释等方式,引导学生从炼字炼句处领悟文章的文学、文化内涵,探究解决“这是一间怎样的陋室”“刘禹锡有怎样的精神追求”“陋室‘陋或‘不陋”等主问题,领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领悟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最后布置课外阅读崔子玉《座右铭》、白居易《续座右铭》,落实1+X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人的高洁情操,明确自己的人生志趣与追求。

第二节课由刘洋老师执教。这节课体现出授课老师文本细读的功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令人赞叹的亲和力。教学一开始,刘老师以“找句子,读懂课文”为主线,从对偶、用典、主旨三方面引导学生诵读和深读文本,领会文章语言特点、言外之意和作者志趣。其中学习支架的搭设可谓非常巧妙。随后,刘老师通过颜色字的标注、品读,引导学生感知作品的声韵和笔法之美。接着,刘老师巧妙地用“‘起承转合背诵法”“‘虚——实——虚背诵法”,从不同的维度将诵读与文意、结构脉络勾连,呈现不同的解读视角,给予学生多重启发。最后,刘老师引用刘禹锡《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经典诗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精神境界。

儒雅、风趣、富有教学智慧的刘洋老师执教的这一课,让学生和在场的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何为有品、有味的语文课。整节课亮点多多。第一,熟读精思,以读带学。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很有章法,随理解的深入有梯度推进,且变换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读得舒缓一点”“读韵脚悠长、重一点”“读重音坚定一点”“读动词活泼一点”,学生在课堂上逐渐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读出乐趣。第二,关注成长,善于鼓励。课前与学生约定“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堂上回答一个问题”,课中鼓励学生时用上“哪位同学能来说一下”“我感觉你想说,来”等轻松幽默的话语,学生背诵不流畅时轻拍及微笑鼓励——“老师相信你可以的,继续来”,处处含着暖意。第三,巧妙勾连,化难为易。刘老师善于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语言和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进行巧妙勾连:呈现并哼唱《奉献》的歌词“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帮学生体会课文开头所用的比兴手法;引入“朋友圈”话题,让学生理解作者的交往和志趣;勾连生活中的语言“素颜的女孩”,让学生领会理解“素琴”中“素”的含义。这样的勾连处理,化难为易,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谓是事半功倍。教学中老师处处显智慧、见修养,课已毕而意无穷。

三、高屋建瓴,启思助行——专家引领悟教法

28日下午,冯善亮老师为来自茂名市各县(市、区)的教研员、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熟读成诵,注重积累——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思考》,明确提出文言文阅读教学要“杜绝讲风,落实课堂;以读为本,回归文本;熟读成诵,注重积累”。冯老师具体从五个方面阐述:一是文言文教学目标。学生要在背诵一定数量名篇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积累精美语言和语文素材,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二是文言文教学观念。强调文言文也是母语,且首先是“文”,教学中老师们要改变有“言”无“文”或重“言”轻“文”的做法,摒弃逐字逐句串讲,“嚼烂了喂”的做法。三是文言文教学方法。强调要围绕诵读、理解、积累三要项,采用“诵读教学法”,根据基本程序,配以朗朗上口的口诀,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有所会意;注意沟通古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进行词语、佳句、典故和语感积累。四是提供文言文教学案例。引用宁鸿彬老师《醉翁亭记》课例和钱梦龙老师《愚公移山》课例,详细指导如何设计文言文教学流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五是文言文教学评价。强调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评价在重点关注三点——加强诵读,重视积累,让学生感受到美。冯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厚的学养,令在场的老师敬佩。

四、分享经验,暖心相助——教研沙龙促提升

29日上午,冯善亮老师组织茂名市各县(市、区)教研员及电白区部分初中语文科组长举办一场教研沙龙,大家围绕“区域教研及校本教研有效模式”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和研讨。茂名市、信宜市、电白区教研室教研员分享各自开展的重点教研活动,各初中语文学科组长结合课件逐一讲述校本教研理念和具体做法。每一个分享都有分量,当中一些学校科组所做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广阅读、促进教师成长、进行教学验收等做法实在而有效,“当好领头羊,带出优秀团队”“用,是最好的语文”等理念得到在座老师的认可。冯老师对大家认真思考、努力工作给予肯定,解答大家提出的疑问,指出初中语文的教学与教研,需要谋三年大局,乃至六年大局,于学生而言,更要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基。同时建议各校加强教研主题专题化和系列化,建议区域重视打造教研共同体,做好跨校集备工作的规划与落实,重视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通过沙龙式研讨,老师们在分享中汲取养分,在对比中观照调整,在思索中找寻路径。

教师成长源于自身努力,同时也离不开教研活动的助力。这次帮扶活动为我市初中语文老师搭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提供见识新模式、新方法的机会,使大家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更清晰认识到文言文教学所承载的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重任。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在思考中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教研文言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文言文阅读专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