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观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2021-08-02周宇
周宇
摘 要:乡村文化景观是传统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以及美丽乡村规划的实施,乡村改造的浪潮空前高涨,在此背景下乡村改造中“千村一面”等同质化问题日趋凸显。文章立足于传统乡村视角,进一步探究乡村文化与乡村景观设计的内在联系,总结乡村景观设计中文化景观的应用原则,促进传承宝贵的乡村文化,推动传统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景观;乡村景观设计;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景观的概念及特征
(一)文化景观概念
美国地理学家索尔(C.O.Sauer)是对文化景观研究贡献最大的学者之一,他在1927年发表的《文化地理的新近发展》一文中首次明确定义了文化景观,即“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体,是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之上叠加人的某种主观愿望,从而创造出来的具有文化传承功能的物质载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换言之,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文化向美结果,是一种反映地方精神文化的物化载体。
(二)文化景观特征
1.地域性
我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传统乡村景观起源于遥远的农耕文明时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主要依赖周边的自然环境,不同地域有着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域特色,各个聚落的发展都体现着当地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例如古代江南地区的传统乡村大多沿水而建,人们都是临水而居,逐渐形成了江南水乡那种小桥流水、舒适恬静的生活情调。
2.功能性
任何时期的文化景观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自然景观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复合型景观,不管是残破的文化景观还是完好的文化景观,都对人类社会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意义。这种功能性意义可以是美学层面的精神享受,也可以是生产生活层面的物质教化。
3.传承性
乡村文化景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不同时期的乡村文化景观反映着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我国乡村发展至今虽历经世代变换,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留下的造村传统思想精髓依旧被传承延续下来,许多传统技艺、手法得以流传,供后人继承发扬。因此,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的传承性是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关键所在,也是传统村落文化脉络得以延续的根本所在。
二、乡村文化与乡村景观设计的关系
(一)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景观设计发展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传承的核心要素,它是乡村老百姓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传统乡村文化底蕴逐渐开始褪色,人们心中的那一份乡愁不再清晰。随着我国乡村景观设计行业的不断完善成熟,不少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乡村景观设计,人们希望通过乡村景观设计传承延续乡土文化,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结合村落历史文化底蕴进行合理有效的文化景观设计,从而保护乡村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乡村都在推广这种系统性的乡村景观建设方式,乡村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二)乡村景观设计延续乡村文化脉络
自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乡村风貌也得到了巨大改善。就在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不少问题也逐渐暴露,比如乡村景观设计形式的同质化,在设计中景观元素的利用、设计语言的表达都出现了雷同的地方,并且这种现象逐渐趋向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乡村所特有的历史底蕴、文化民俗,而是一味地照搬其他乡村的优秀景观设计案例,从而导致乡村景观设计同质化问题的出现。设计人员在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时,应结合每个乡村的文化特色,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将乡村的文化底蕴融入设计当中,赋予乡村景观一种特有的乡土文化气息,从而有效地将乡村文化传承延续下去,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文化景观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一)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原则是文化景观在乡村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原真性保护,设计的形式语言应符合最真实的地域文化。乡村文化景观是反映当地乡村文化、社会形态和地域特色的核心要素,是保持人们与乡村之间精神联系的纽带。设计人员在乡村文化景观设计中要充分遵循当地历史文化的原真性,保留乡村最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守住乡愁。
(二)传承性原则
传承性是文化景观本身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乡村文化景观的设计中,设计人员也要遵循传承性的原则。传统乡村的历史文脉是随着时代的大潮共同发展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在被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我们需要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用发展的眼光找寻乡村文化中不断出现的新的精神特征。因此,设计人员对文化景观的保护设计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底蕴,合理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实现文化景观的动态传承。
(三)人本性原则
乡村的历史文化、空间形态、人文习俗等要素共同构成了它独特的文化景观。在这些要素当中,人类及其生产活动作为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也是决定着文化景观形成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乡村中,村民既是文化景观的创造者也是受益者,同时还是文化景观的保护者与传承者,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影响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到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因此,乡村景观设计师在对文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与需求,要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提升村民在乡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做乡村文化传承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乡村主体作用,让乡村文化景观在和谐的人地关系中得到继承与发展。
四、浙东“唐诗之路”乡村文化景观的应用实践
(一)班竹村简介
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南明街道的班竹村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二批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班竹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空间布局统一,在古代是杭州去天台、临海古驿道上的重要村落,也是现在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在唐朝至宋、明时代,天姥山是中国文人向往的高峰,唐代400多位诗人曾在这里游历赋诗。目前,村内有一条1000多米长的“唐诗之路”,刻有400多首唐诗,村内许多文化墙以及建筑墙壁上都题写着与班竹村相关的诗歌,班竹村可以说是赋有唐诗最多的古村,走在村内给人一种诗情洋溢、空灵秀美的悠然享受。
(二)班竹村文化景观的应用实践
随着国家古村落保护政策的实施,班竹村在2016年启动了古村落保护的项目,同时还提出了打造“唐诗之路”的规划,要对班竹村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改造,计划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唐诗文化古村。班竹村文化景观应用实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村落特色文化挖掘。班竹村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梳理历史上的典故和民间故事,围绕状元文化、名人文化等重点村落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打造文化旅游线路。合理设计应用村内原有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古驿站,除此之外,还修缮了祠堂、寺庙等古建筑,新建了太白楼、观音阁等文化场所,进一步丰富村落文化景观。
状元文化:状元章鋆祖籍班竹,8岁上学塾;19岁成为秀才,在宁波府学学习;22岁优贡生,进入国子监学习;24岁顺天府乡试上榜,成为举人;29岁会试上榜,成为贡士,殿试第一,成为状元。班竹村内现在还有状元祖居地、状元楼等古建筑,都因章鋆而来。章大宗祠前面因此立了旗杆,又叫“状元旗杆”。
名人文化:南北朝时期,杰出诗人谢灵运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詩派,他也被后人尊称为天姥山的“开山鼻祖”,他在此开创的山道称为“谢公古道”,至今保留得比较完整。唐代司马承祯、李白、杜甫、孟浩然等都曾踏足这条古道;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清代诗人袁枚、现代文学家郁达夫等文人雅士都曾在班竹投宿驻足,村内现在仍有霞客亭、司马悔桥、司马悔庙等文化遗迹。
第二,唐诗文化特色融合。据竺岳兵先生统计,在《全唐诗》收录的2000多位诗人中,到过新昌地区“唐诗之路”的有450多人。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曾经游历新昌,并有大量与此地相关的脍炙人口的佳句传世。
唐诗文化可以说是班竹村最靓丽的文化元素,作为浙东“唐诗之路”上重要的节点村落,在早期乡村景观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应充分结合唐诗文化的设计语言,活化班竹村的唐风文化。走在班竹村的古道中,大家会发现带有唐风韵味的公共设施随处可见,各种指示牌、装饰物件都是体现唐文化的载体;家家户户门前的墙壁上都挂有一个竹制装饰品,上面题有一首唐诗和一个汉字;民居建筑的墙壁上会镶嵌一块竹简,上面同样有一首首精细镌刻的唐诗;还有许多商家店铺的门头装饰包括店名都是带有典型唐诗韵味的,例如“唐人酒家”等。由此可见,班竹村把唐风元素融入乡村的建设发展和村风文明建设之中,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带来唐诗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五、结语
随着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乡村景观设计依旧有极大的社会需求。传统乡村要想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充分挖掘乡村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并将之融入乡村文化景观的设计思考中,这样才能营造出带有浓厚乡土特色的乡村文化景观,激活乡村文化价值,从而更好地延续乡村文脉,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单霁翔.从“文化景观”到“文化景观遗产”:上[J].东南文化,2010(2):7-18.
[2]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9):45-47.
[3]郭栋桦.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传承保护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4]丁莉.文化景观视域下的乡村改造设计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