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录身边的美

2021-08-02张臣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村史成长史家乡

张臣

乡村学生亲近自然,看到的动植物多,对农业生产和田间劳动更是耳濡目染。这些都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笔者在习作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多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

开启慧眼,在观察中发现真、发现美。田园风光、乡风民俗、劳动生产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把这些具体情节融入作文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设置了以“可爱的家乡”为主题的练笔,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发掘其形式美与内在美,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笔者还在其他科任教师的协助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学校附近的田野村庄和山林河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稻、油菜、小麦等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气味等也各具特点,他们还发现各种景物的形态在早晨、傍晚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得更明显。有了观察作基础,之后的习作里,学生不说大话、不喊口号,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事物反映邵阳变了。

身体力行,在体验中悟真情、表真意。大部分学生的劳动体验仅限于扫扫地、洗洗碗等,对农村生活的艰苦和农活的繁重缺乏真实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设置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在体验中悟真情、表真意。

执教六年级下册习作《劳动换来的欢笑》时,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家庭实际,利用周末和父母或爷爷奶奶一起参加田间劳动。家里有秧田的,一起去施肥除草;家里种菜地的,一起去松土浇水;家里圈养猪仔的,一起煮食清栏。学生用不同形式进行劳动实践,并就参加的劳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劳动后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感想,并读给家长听。周末过后,学生写出了一篇篇内容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有的学生写道:“和爸爸一起下地劳动很辛苦,但我却感到非常有意义。在今天的劳动中,我不仅看到了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感受了机械化的威力,也体会了大人的艰辛。”还有的学生写道:“我不仅品尝了甘甜的劳动果实,增强了劳动自豪感,而且明白了许多道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粮食是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以后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寻根溯源,在调查中识家乡、爱家乡。“知之愈深,爱之愈切。”普通的小镇、平凡的村庄其实蕴含着无数的精彩,有着数不尽的故事。笔者设计了“家史、村史、乡史知多少”调查练笔活动,通过调查、访问,让学生去了解乡史、村史、家史和个人成长史,了解家乡以及家人的过去,增进对家人和家乡的了解。笔者要求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明确“三问”:一问自己的成长史。由呱呱坠地的婴儿到如今风华正茂的少年,家人为此付出了多少,经历了多少,里面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二问农家苦难史、创业史。在邵阳农村,爷爷奶奶辈都曾经历过辛酸的往日,如自然灾害、贫穷饥饿、艰苦创业等,作为子孙怎能不了解先辈的过去?记住过去,珍惜今天,笔端自然会流露出厚重的情感和深切的思考。三问乡村发展史。家乡的发展变迁就是一部史诗,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我们去铭记、去珍藏。

廣阔的农村是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帮助他们开启慧眼,让他们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去体验、去追寻,学生就会摄取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就会用自己的笔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云水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村史成长史家乡
村史文化在小学德育领域的实践研究
世界杯也是一部“中国制造”成长史
初见其欢 九处不厌 一个记者九年成长史
共同挽救即将消失的村庄本刊村史编撰工作委员会已顺利出版及撰写村史八部《双龙庄村史》出版发行
一个人的成长史
“老汉写史不辍笔,为圆梦想志不移”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