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中的廉洁故事
2021-08-02本刊整理
本刊整理
01 小展览教育全军
1928年4月,朱毛会师成立红四军后,部队供给困难,士兵成分也变得复杂,特别是某团三营司务长因诈骗群众被处决案件的发生,使毛泽东深感不安。他指示军部在小井办一次小展览。
讲解员通过展出的一把军号和几根针、几条线、几个红薯、几双鞋子、几块银圆等,说明“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的纪律要求。
随着展览的举办,“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深入军心,部队面貌大为改观。
02 一件破布褂
1930年,赖森和当选于都县苏维埃执行委员,掌管全县的财务分配。一天,他的堂弟到县苏维埃政府找他,问他有没有东西带回去。赖森和说:“带回去的东西没有,倒想叫你把我上次换在家里的破布褂带来我穿。”堂弟很惊讶:“过去做官的,要用箱用笼往家搬东西。你做了官还要从家里拿破布褂穿。那些从地主家没收来的绫罗绸缎,你不会捡几件出来穿?”
赖森和听了堂弟的话,脸色凝重起来:“那是公家的,怎能私用呢。我管的钱物多着呢,若公私不分,我哪有资格当这个官,不成了贪官污吏?那还革什么命呢!”
一年后,赖森和在一次作战转移中不幸牺牲,人们发现他贴身穿着的竟还是其弟捎来的那件破布褂。
03 毛泽东照章交费
1933年8月17日,毛泽东和江西军区参谋长陈奇涵(当时叫陈奇寒)一行4人到苏区江西省长胜县铲田区调查工作。
次日清晨临行前,毛泽东对警卫员吴吉清说:“你按照规定去区苏维埃政府财政部结清伙食费和食宿费,我们先走一步,你随后赶来。”但区财政部部长怎么也不肯收,吴吉清无功而返,毛泽东大为生气。陈奇涵见状主动请缨去办这件事,毛泽东再三叮嘱其一定要办妥。陈奇涵最终代表毛泽东向财政部转交了食宿费,在区财政部账本上记下:“十八日主席毛泽东住,到还大洋1元4角8分。”
04 腰缠万贯的“流浪汉”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北上长征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奉命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在一次战斗中,他中弹昏迷,第二天醒来发现战友们早已转移,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他挣扎着爬回原来藏身的洞口,找到一个装着13根金条、银元和首饰的小布包,那是组织委托他保管的党的活动经费。这些钱足够刘启耀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但他丝毫未动私心,把小布包缠在腰间,身穿破棉袄、头戴斗笠、手拿打狗棒,化装成流浪汉沿途乞讨,一边寻找党的组织,一边联络失散的同志,最终将钱全部交回党组织。
这本特殊账簿收藏于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05 邓小平婉谢“病号面”
1938年,在太行山上,邓小平与司令部、区党委的干部一直同吃一锅饭。红高粱或黑豆面加野菜树叶和在一起蒸成的菜窝头又黑又硬,大家诙谐地称之为“砖头”。
一次,邓小平生病了,炊事员单独为他做了一碗热汤面,被他婉言谢绝。他还语重心长地对炊事员说,我们八路军的干部,要像普通战士一样,绝不能搞特殊。
06 留作纪念的三块银元
1941年3月,中共重庆地下党员肖林受南方局党委安排,开始从事经商活动,为党筹集工作经费。很快,肖林经营的一家商行在江津开张,后扩大发展为大生公司。
当解放战争结束,商业经营奉命终止时,肖林把全部资金约合黄金12万两、固定资产折价1000万美元全部向党组织移交。面对不计其数的钱,肖林夫妇常说:“那都是党的财产,一分一厘也不能挪用的。”
与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肖林,最后只向党组织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想留下三块银元,以作纪念”。如今,这三块銀元作为文物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
07 为六毛钱作检讨
1941年,受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影响,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生活条件极其艰难。为了维持正常运营,董必武亲自制定伙食标准,实行包干调剂。
一次,在月底伙食结算的时候,账面上有六毛钱的开支平不了。董必武十分自责,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之后,董必武在办事处大会上作了检查,并向中央写了检讨信。
08 什么人入党都要坚持党员标准
1951年2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爱琴(刘少奇大女儿)党员预备期满。一般情况下,党员预备期内只要没有犯错误就可以转正。然而刘少奇在得知此事后,却提出反对意见。他专门给学校写信,认为刘爱琴并未达到党员标准,不应该批准其转正。“不管什么人入党,都要坚持党员标准,严格要求。”最终,组织部门没有批准刘爱琴转正。1958年,刘爱琴主动响应国家机关干部下放边疆的号召,去内蒙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终于在1966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09 不能搞裙带关系
1956年,周恩来的家族亲戚到北京找他,想让周恩来给他在北京安排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周恩来教育他说:“工作要到绍兴自己去找,北京不能安排。共产党干革命,不能搞裙带关系。”之后,周恩来出钱,给他买了回程车票和招待所的几天餐券,要他好好回原地参加劳动。为这件事,周恩来专门写了《告亲戚朋友书》的10条家规。
封面
地下党的“红色掌柜”肖林仅留下三块银元作纪念。
10 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
1964年5月14日,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逝世。从焦裕禄的遗物中可以看到,他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有不少地方破损。当时有人劝焦裕禄同志换个新的,他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是修了修,照样使用。
有一次,有名干部提出要装修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11 人民的财产,应该拿去换外汇
1974年,朱德到秦皇岛贝壳厂视察,他走遍各车间,向职工们问好,关切地询问生产情况。贝雕厂职工很受鼓舞,决定将他们精心制作的一幅《山峡夜航》的贝雕画送给朱德,就把画悄悄放在警卫员的车座下送走了。
第二天,朱德派康克清把这幅画送回厂。见工人们言辞恳切,康克清亲切地说:“老总一再说了,这是人民的财产,应该拿去换外汇,支援国家建设。大家的心意,老总已经收下了,谢谢大家。可是这幅画坚决不能收,我看还是按老总的意见办吧!”
12 十全十美
某年秋天,一个大军区的两名同志来到陈云的住所,向他汇报军事演习的情况,并带来当地产的两盒葡萄。他们汇报完工作起身告辞时,陈云让他们把葡萄拎走,还说:“我是中央纪委书记,不能收。”两位军人解释说:“这值不了几个钱,不是送礼,只是让您尝尝。”陈云接受了他们的心意,说:“我吃10颗,叫‘十全十美,剩下的你们带回去。”
13 不要死人和活人争地
开国中将张震的双亲辞世时,他未能及时回家奔丧,二老的丧事都办得很简单,坟墓修建得也很简朴。
1992年秋,张震的老同学看到将军祖坟荒草丛生,残垣断壁,有几座还被夷为平地种上了蔬菜,便向区里提出将军的祖坟“也应修得像个样子”,并计划向区里申请一笔修整经费。不久,区里拟了几张图样寄给张震。张震却在复函中回绝,他不同意公家出钱修坟,“不要占乡亲们一分地。不要死人和活人争地,如果乡亲们要在坟地上种菜,就将我父母深埋,上面种菜。我是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应该保持艰苦创业的革命本质,不要讲排场,不能因私事动用公款。那种旧社会的‘光宗耀祖是最低级的、最不光荣的,会受到人民唾骂的。”
百
年
晚年的张震将军。
焦裕禄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办公坐的是一把破藤椅。
16 这里没有金钱能打通的关节
2001年4月,任长霞担任河南登封市公安局长后不到一个月就收到了控诉王松黑恶势力团伙的群众来信,信尾有100多名村民的联合签名和血红的指印。任长霞立即部署行动,然而王松背景复杂,关系网密集,且还有市优秀企业家等外衣作包装,加剧了破案的难度。
4月29日,王松手下的爪牙因参与作案被抓获,在外出差的王松闻知后迅速赶回登封,一到任长霞的办公室就把一沓钱往桌子上放。任长霞拍案而起,说:“在我这里没有金钱能打通的关节,只有公正的法律。”此时,早已守候在门外的民警听到拍案信号,立即冲进屋来,一举将王松擒获。
2004年4月,年仅40岁的任长霞不幸在一次车祸中因公牺牲。14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在长街上泣不成声,争相追随灵车,高呼她的名字。
17 永远的巴山红叶
在担任四川南江县纪委书记的几年里,王瑛始终把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她曾为住房与耕地被河隔在两岸、村民每天只能赤脚过河种田的洋滩村建起一座铁索桥;她曾用自己获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所得的2万元奖金,资助贫困的农村孩子读书;她还为南江的“背二哥”们建起了宾馆和餐厅,让这些贫困的苦力人不再风餐露宿。
王瑛一生清正廉洁、不徇私情,先后多次拒收礼金,拒绝了亲弟弟要她特殊关照的要求。她曾说:“我是得罪了很多人,但我从没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
2008年11月,王瑛因肺癌晚期不幸去世。她被大巴山人亲切称为“永远的巴山红叶”。
15 管不住自己,就站不稳脚跟
1998年,梁雨润任山西夏县纪委书记。一天,一个老乡以拜访的名义来向梁雨润打探某件案情,还拿出红包请他“高抬贵手”。梁雨润脸色严肃起来:“这事必须按原则办,涉及案子上的事,不要说你老乡的面子不给,就是我父母来,也不会给这个面子。”说完,便毫不客气地将红包退了回去。
“管不住自己,就站不稳脚跟”,是梁雨润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夏县任纪委书记的3年间,梁雨润被当地民众誉为“百姓书记”“梁青天”。2001年3月5日,他离开夏县赴运城出任市纪委副书记。早上8点多,县委大门口锣鼓鞭炮齐鸣,数百名群众打着“百姓的好书记”“夏县人民想念您”等横幅标语,前来为他送行。
2003年12月18日,中央纪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纪检监察干部向梁雨润同志学习。
14 孔繁森扶贫济困
1993年,孔繁森的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
封面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后选择继续留在西藏,到自然条件恶劣的阿里地区担任地委书记。图为孔繁森到农牧民家中访问。
王瑛
18 百姓心中的“草鞋书记”
杨善洲曾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1986年,一个年轻干部了解到杨善洲在老家的母亲已经80多岁,家里的生活很困难,便买了200斤粮食送去接济他的家人。杨善洲知道这件事情后,狠狠地批评了这名干部,并叫家里的人把粮食送了回去。
杨善洲的老伴是农民,组织上多次提出把他的家人转为城镇户口,杨善洲都坚决不同意,他的三个女儿也一直在农村种地。杨善洲的足迹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因他总是戴草帽、穿草鞋,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为“草鞋书记”。
1988年3月退休以后,杨善洲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20余年,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19 清清白白做人,安安稳稳睡觉
2006年,廖俊波刚从邵武市政府副市长调任南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时,就急着买房。他跟妻子林莉说,这工作有风险,会有开发商来“围猎”,“咱有房,就可以一句話打发他们。”廖俊波多次和林莉说,咱清清白白做人,就可以安安稳稳睡觉。
荣华山产业组团,一开始就有4000亩土地“三通一平”,工程很多,廖俊波没有介绍过一个熟人或亲戚来承包。“谁要打着我的旗号拉关系、搞工程,你们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朋友。”廖俊波走到哪里,都这样强调。
2017年3月18日晚,时任福建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的廖俊波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同年,他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 青山常在,初心不改
周永开曾任中共达县地委宣传部长、达川地委副书记、达州市纪委书记等职。在职期间,他恪尽职守、苦干实干,带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顶着压力查办案件,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1991年6月离休后,他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牵头组建退休干部义务护林队,不遗余力参与万源市花萼山护林造林,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他对自己和家人始终严格要求,主动放弃单位集资建房选房名额,至今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家属院,绝大部分家具仍是老家具。2020年12月,中共中央授予周永开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