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涵洞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2021-08-02王兴洲秦鹏一贝家震张杰王永琪

重庆建筑 2021年7期
关键词:圆管涵洞盖板

王兴洲,秦鹏一,贝家震,张杰,王永琪

(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313000)

0 引言

涵洞在公路工程中占较大比例,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然而,由于涵洞规模较小,往往在施工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影响公路使用寿命。并且,相比其他涵洞,盖板涵和圆管涵这两类涵洞病害发生率较高[2]。而地基承载力不足、地基处理不当、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等均是产生涵洞病害的重要原因[3]。本文针对圆管涵和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结合实例探讨在软土地基施工条件下,针对地基进行的加固处理办法,可为后期的公路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霞浦县,公路等级为三级,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8.5m,双向两车道,路面设计标准走轴载为BZZ-100,路面结构为级配碎石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改性乳化沥青单层表面封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该区域平均气温在16℃~19℃之间,春季雨水相对丰富,夏季台风较多,冰冻天气较少,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比较明显,呈现典型的季风气候特点。本文主要探讨涵洞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研究对象为圆管涵(K1)和钢筋混凝土盖板涵(K2),该两处涵洞分别地处居民区排水沟和天然排水沟的位置,开挖过后,地基承载力明显达不到设计要求,均为软土地基。

2 涵洞软土地基的隐患分析

软土地基,主要包括软黏土、有机质土、腐殖土等,地基不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需经过处理后才能够正常使用。在软土地基上修建涵洞等建筑物将存在一定的隐患,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甚至会失去相关的使用功能。因此,有必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并对有隐患的地基段落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关的防护应对措施。

软土地基对涵洞的施工以及后期的安全使用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涵洞洞身开裂、涵洞淤塞积水、节段错台等。当地基(尤其是在涵洞的洞口位置)存在不均匀沉降时,涵洞的翼墙以及侧墙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其裂缝与水平方向存在一定的交角,影响涵洞安全使用。同时,如果涵洞地基处理不当,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涵洞会出现淤塞、流水不畅的现象,影响涵洞使用功能。

“驼峰”土压力会引起地基变位[4]。在软土地基上,该项隐患极为明显,路堤填土越低,其隐患越明显。

若软土地基处理不当,涵洞的纵向不均匀沉降将会更加明显。根据相关数据,并通过有限单元法进行计算,发现涵洞洞口至涵洞中心的压应力不断增加,因此,沉降量也逐渐增加[5]。

3 涵洞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1 新建涵洞设计

新建的涵洞主要为圆管涵和矩形盖板涵,结构形式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盖板、涵身均为C30钢筋混凝土,帽石采用C30混凝土,涵身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基础铺砌采用M7.5的浆砌片石。圆管涵和盖板涵地基设计承载力分别不小于130kPa、250kPa。

3.2 涵洞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对涵洞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之后,采用动力触探的方法对地基承载力进行现场测试。经过测试,圆管涵地基承载力约为30kPa,盖板涵地基承载力约为20kPa,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在基础开挖之后,针对不同的基坑条件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换填法和预压法。

在基坑有水的情况下,采取换填法。当换填厚度小于2m时,挖除2m的软土,换填碎石土,并进行夯实,并在上部铺0.5m厚的片石混凝土,通过混凝土的养护期之后,对涵洞结构进行修筑。

在基坑无水的情况下,采取换填法或预压法。在选择方案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施工工期、施工条件等因素,针对不同的条件,综合考虑施工方案。采用换填法,对工期的影响较小,但是成本相对较高。采用预压法,需要预压时间,同时需要铺设临时排水管道,对工期有所影响,但是施工成本低。因此在施工工程中,需要考虑各项因素,确定最优施工方案。

4 工程实例

4.1 软土地基的处理

对福建设霞浦县某项目涵洞施工,施工过程中,两处涵洞均存在软土地基,分别位于K0+020(圆管涵孔径1~0.75m)和K0+558(盖板涵1-3×2m)处。在确定好两处涵洞的周边施工条件之后,对涵洞的基坑进行开挖,K0+020圆管涵周边、临时排水管周边生活废水较多,因此在开挖前,需测量定位出涵洞的进出口位置。在进出水口位置处,首先挖至设计标高,之后分别挖出2m×2m×2m的集水坑,并配备污水泵进行抽水,同时,对基坑进行开挖,但基坑底部仍存在部分湿渍。对地基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测出地基承载力约为30kPa,与设计承载力相差较大,因此,需要对该处地基进行有效处理。

通过测试,软土地基的厚度为1.8m,采用换填法处理该段软土地基,在挖除软质土之后,使用碎石土进行换填,换填至距离基坑底部0.5m的位置。在回填的过程中,分层压实,松铺厚度控制在0.3m之内,在回填至要求位置时,现场再次测试基坑的地基承载力,待合格之后,在顶部铺0.5m厚的片石混凝土封层加固。通过换填碎石土,并压实之后,测出地基承载力为145kPa,达到设计承载力的要求。

通过相同的调查方法,对现场开挖部分段落的基坑进行现场测试,发现地基承载力为200kPa,不满足设计要求。考虑到该阶段施工工期相对较长,且该项不在施工工期的关键节点上,因此为降低施工成本,采用预压法对该处地基进行处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先填筑路堤,利用路堤的荷载在施工过程中对路堤进行分层碾压,促使涵洞处软土地基固结沉降,从而达到提高该处基坑地基承载力的目的。在该段路堤填筑完成之后,对涵洞基坑进行开挖,并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为290kPa,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

4.2 沉降观测

在处理完软土地基之后,对圆管涵和盖板涵进行施工,同时在圆管涵管壁和盖板涵侧墙处分别布置沉降观测点,圆管涵布设6处,盖板涵侧墙分别布设3处,根据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施工后一周内每天观测一次,之后每周观测一次,并记录沉降数据,观测数据统计见表1。

表1 观测时间及沉降值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延长,圆管涵和盖板涵的沉降不断减小,逐渐趋于稳定。由此可以得出,通过以上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是可行的。

5 结论

在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软土地基问题。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渗透性小、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等特点,导致地基承载力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地基进行人工加固处理。涵洞作为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时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当涵洞存在软土地基的情况下,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施工条件,通过换填法和预压法可以解决涵洞软土地基设计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有效保证构筑物的安全施工和使用。

猜你喜欢

圆管涵洞盖板
强夯法施工对高填方涵洞稳定性影响分析
不规则防辐射盖板施工技术在核电项目的创新应用
2.5D触摸屏盖板玻璃翘曲控制技术
沟埋式矩形涵洞土压力及填土等沉面分析
一种方便连接的涂塑钢管
梳棉机用固定盖板针布发展趋势探讨
降低深埋涵洞侧壁摩阻力的效果分析
浅析涵洞的种类及特点
一种圆管内孔自动打磨机的设计
KD403:碗盖和桶装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