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康复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
2021-08-02张红星刘塞兵武涛
张红星,刘塞兵,武涛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发病原因复杂,包括性别、年龄、血管相关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等。目前脑卒中的发病率达2.03%,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另有研究指出,每年我国约有130万新增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首因[2]。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其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4]。临床实践指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脑组织功能会出现损伤,导致其运动及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心理功能障碍,一项针对200例脑卒中患者的调研显示,伴抑郁或焦虑的患者高达40%[5]。还有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不仅可能出现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和运动能力的缺失,同时还可能伴发交流、认知、感知方面的障碍,因而其远期生存质量较差[6]。国外已有较多研究指出被动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有较好的效果,但关于上述方式对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不多。本研究发现,被动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心理状态,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男34例,女32例;年龄40~76岁。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意识清晰;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合并智能低下;合并其他脑部疾病或严重躯体疾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合并颅内出血。剔除标准:研究期间死亡;研究期间主动要求退出。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22例:①对照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43~76岁,平均(53.65±3.26)岁;②被动训练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44~73岁,平均(53.01±3.81)岁;③联合治疗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40~73岁,平均(53.61±3.64)岁。3组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实施,所有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包括口服神经营养因子、针灸按摩、健康宣教、康复护理指导等,治疗3月。被动训练组给予肌肉关节被动训练,主要包括关节无痛范围内的被动运动、下肢床上桥式训练、下肢负重训练、立位及坐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四肢协调性训练等,同时还可增加对患者关节的按摩防止其挛缩,对肩关节恰当垫高防止肩关节脱位等,每天训练40 min,每周训练5次,连续治疗3月。联合组:同时给予对照组及被动训练组的治疗方式,治疗3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
1.3.1 运动功能评估 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及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3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MAS量表包括坐位平衡、步行、上肢功能等九大项(肌张力评分不列入总分),每项0~6分,满分为48分,分数越高,代表运动功能越好,>33分为轻度运动障碍,17~32分为中度运动障碍,0~16分为重度运动障碍。FMA量表上肢部分包括33项,每项分值为0~2分,满分为66分,分值越高代表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3.2 神经功能评估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对3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MMSE量表可对7个方面进行测试,包括语言即刻记忆、时间定向及地点定向等,分值为0~30分,>26分为正常。NIHSS量表可测定脑卒中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包含15项、3个维度,评测时间为2 min,总分为0~42分。
1.3.3 心理状态评估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3组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HAMD量表共17项,采用0~4级评分法,得分≥24分为严重抑郁,17~24分为抑郁,7~17分为可能有抑郁,<7分为正常。HAMA量表共14个维度,每项采取0~4分5级评分法,其中4分为极重,3分为重度,2分为中等,1分为轻度,0分代表无症状,总分值为0~56分,<7分为正常,>7分为可能有焦虑,≥14分为有焦虑,≥21分为明显焦虑,≥29分为严重焦虑。
1.3.4 远期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对3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及治疗后2年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ADL量表共10项,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强,61分以上为轻度受损,41~60分为中度损害,40分以下为生活能力严重受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运动功能比较
3组治疗前的MAS及FMA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MAS及FMA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同时联合组的MAS及FMA评分高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评估(分,±s)
表1 3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评估(分,±s)
组别对照组被动训练组联合组例数22 22 22 MAS评分治疗前30.32±2.65 31.26±3.05 29.98±3.68治疗后36.23±3.26①40.13±2.68①②46.39±1.02①②③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与被动训练组比较,③P<0.05
2.2 3组神经功能比较
3组治疗前的MMSE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升(P<0.05);联合组的NIHSS评分低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MMSE评分高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3组心理状态比较
治疗前3组的HAMA及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对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组低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3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3组的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评估显示治疗后1年及2年联合组的ADL评分低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ADL评分比较(分,±s)
表2 3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ADL评分比较(分,±s)
组别对照组被动训练组联合组例数22 22 22 HAMA评分治疗前21.62±2.65 20.98±2.98 21.29±2.81治疗后18.63±2.61①16.23±2.61①②13.01±2.55①②③HAMD评分治疗前20.95±2.31 21.06±1.98 20.86±2.51治疗后16.32±2.12①14.95±2.34①②11.02±1.98①②③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与被动训练组比较,③P<0.05;与治疗1年比较,④P<0.05
3 讨论
早期的积极治疗是提高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正确、规范化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6-9]。被动训练是指在他人协助下,由受试者主观完成的训练方式,相比于主动训练,被动训练适用面更广,活动范围及活动强度也更大,对受试者的刺激更强烈。张艳等[10]通过将160例脑卒中后出现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发现,采用被动训练的观察组治疗4周后其上肢功能、手指运动功能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李范强等[11]也通过对8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发现,实施被动训练能提高卒中患者的上肢机能,改善其运动功能,同时还有利于缓解其神经功能缺损。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心理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优于被动训练组,而被动训练组又优于对照组。笔者认为,被动训练能通过不同机制来加快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可能是因为如下几点:被动训练能通过持续、反复的肌肉及神经刺激,提高肌肉张力,通过使肌肉被动收缩来加速血液流通,对改善肌肉微循环、提高肌肉活动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被动训练能缓解肌肉痉挛状态,对提高肌肉长期稳定性具有积极效果;被动训练可控性较强,能提高患者的机体协调性,通过固定频率的活动能防止制动带来的疼痛感和肌肉僵硬感,通过不断的运动来强化肌肉记忆,也降低因长期制动带来的水肿、关节积液等问题发生率。总之,被动训练治疗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