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1-08-01李汉羽
李汉羽
摘要:小学生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角色,关系到整个国家将来的发展优劣。而教育在其中给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方向指引和推动作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极为关键,特别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引领学生有更好的道德品质,让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将德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内。本文首先对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归纳了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道德品质;课堂教学
前言:对小学生来说,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对他们影响最大。他们这一阶段的心智发展停留在初期,而家长和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人,甚至在学校的时间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因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小学德育工作重要作用
1.落實素质教育
小学德育工作能够取得一定效果,有赖于素质教育的施行。在小学生的思政课上,不但需要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并需培养其品德素质,让他们实现全方位发展,以便推动素质教育成效。
2.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内容与目的,与学生对人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观、人生观有很大关联,唯有思想品德教育做到位,才能够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另外,德育教育还应该起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功效,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是思政课理念构成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思想政治课观念相辅相成。
3.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教育不可限制在学习成绩方面,而要促成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德育便是最佳的方式,小学时期学生养成良好道德意识,对将来极为重要。因而老师在提升他们学习能力的同时,应该加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但可以从他的技能和成绩得以体现,还可以人格魅力方面,道德品质就是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唯有一定道德品质的人,才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获取想要的发展机会。
4.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我国历史悠久,人们历经了五千年的历史熏陶,德育教育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内心。因而,在教育后代过程中,家长和社会均会特别注意对德育的教育。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人才,我们应当看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二、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1.德育教育不受关注
多数老师和家长只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觉得只要孩子成绩好就满足了,老师觉得“爱学习才是好孩子”,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学习成绩只是评判一个人优劣的一个方面,他的道德品质,是否有正确三观才是最关键的。只会学习的考试机器,是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的。多数学校开设的德育课程很少,师资安排不够,家长也不够关注,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德育的培养。
2.教育环境的缺失
无论哪方面的教育,都要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德育教育而言,很多小学开设的有关课程不多,家长不够关注,由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影响,学生自己也觉得德育素养无关紧要。德育需要一个适合的教育环境,更需要家庭和学校起到启蒙作用,以及整个社会中德育风气的营造。多数家长由于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由学校,而小学单方面的教育显得效果不佳,导致孩子缺少好的德育理念的培养,并未养成好的习惯。
三、加大小学德育教育措施
1.老师担负起榜样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一生会有很多对他们影响最深的人,而老师就是一个。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观念和道德意识刚刚出现,老师的正确引导对他们将来发展十分重要。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孩子们做好榜样的力量。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课前课后的言行,给孩子们起到模范作用。在课堂中,对解答同学提问,并潜移默化引导其是思想理念。在课堂下,老师与同学应该是平等的,像朋友一样,不然,学生很可能会怕于老师的威严而不去提问,导致无法为学生处理问题。应该与学生成为朋友,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走进他们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从而让孩子放下内心的恐惧,向老师学习知识,提升教学成效。
2.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学生的成长需要好的引导,学校有责任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但是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更有更大的责任,他们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孩子会无时无刻学习家长的言行和习惯。因此,家长应当与学校形成合力,让学生的思想、言行获得健康发展。第一,学校要加大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认识到德育的重要作用,了解自己孩子的品德表现情况。由此实现学校和家庭的互动,提升家长责任感,提高学生德育水准。第二,家长定期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品德需要改进的方面,认识到德育的重要作用。学校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而给家庭教育起到引导作用,做到与学校一同参与,研究可行的德育方式。从而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得以落实。第三,家庭教育要以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为基础,不能太过溺爱。比如个别家长就将自家还是的关心教育变成了溺爱。把孩子当做是小皇帝一样,有个孩子回家告诉家长同学打了他的手,这下不得了,孩子父母气愤地找到学校,不管对错,质问谁打了他的孩子。在与科任老师苦心劝解下,他们才逐渐冷静下来。这样教育方式怎样给孩子树立榜样,恐怕只会培养孩子蛮不讲理的不良品德和习惯。父母是每个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3.举行实践活动
德育想要有更好的成果,不能只靠说服教育,还需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领会到品德教育的好处。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很简单,但他们对未来都有丰富向往,希望可以和社会和自然接触,老师要多安排适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孩子的意愿,另外,把品德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中。比如带领学生探望老年人,去警务室慰问警务人员。自己制作一些小礼品送给他们,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从而给他们带来温暖的同时,又可以在与老年人和警察相处过程中学习到优秀的思想品质。或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对环境进行观察和记录。让学生在老师带领中,知道乱扔垃圾会给环境带来的危害,让他们形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或是可以组织学生到农田中参加劳动,让他们知道收获劳动果实的困难程度,以便让其养成良好节约粮食的习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举行,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提升他们独立动手和肯吃苦的品质。
四、结束语
小学时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教育的启蒙,小学德育时刻贯穿他们的成长过程,小学德育的品质直接关联到他们成人和国家的将来和命运。德育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德育教育应该创新、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根据多年教学经历联合实际德育教学,我觉得德育应当与家庭教育结合,发挥老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将德育融入课堂和实践活动,借此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冬菊.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文学少年,2019,000(008):P.1-1.
[2]殷学新.论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20,000(003):P.171-171.
[3]庞波.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19,000(014):P.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