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关怀与中职班级管理转型

2021-08-01夏莹莹

红豆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转型

夏莹莹

【摘要】中职教育是为我国社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主要营地,因此做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极其重要。本文从生本关怀角度,为中职班级管理转型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生本关怀;中职班级管理;转型

一、生本管理與生本关怀

生本管理强调严格与宽松相结合,重点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给予师生自主的空间。生本管理的思想主要是为了革除传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体现出了人性的关怀[1]。

生本关怀吸收了生本教育理论,还包含了关怀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关怀与被关怀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相互尊重、平等互惠、互相关心。通过这种关系的确立,让学生的潜能、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让老师在这种关系中体验成功与幸福的感觉。

二、中职生与中职教育

1.中职生。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在普通高中录取后剩下的学生,多数学生都是因为成绩不理想才进入中职学校进行学习。因此,中职生这个学生群体具有以下三点特性:第一点是,没有在义务教育阶段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动力,文化知识储备少、底子薄,有一定程度的厌学心里,通常被人们称为“学困生”、“差生”,加之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遭到老师、家长、同学的鄙视,因此较为自卑,缺乏自信;第二点是,由于没有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因此常常会通过旷课、迟到、打架斗殴、扰乱课堂纪律等不良渠道来释放过剩的精力,也期待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最后通常都会成为班主任严重的麻烦者;第三点是,虽然他们成绩差,好表现,但经过长期的磨练,通常具有更强的交际能力与吃苦精神,个性率直,更能适应社会。因此,中职生群体既是一个爱惹麻烦的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

2.中职教育。中职教育与义务教育区别很大,其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教学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在这里,中职生没有学习成绩的压力,只是要锻炼一手过硬的专业技能;中职老师也没有升学指标的束缚,因此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教育情怀。因此,中职教育的班级管理无论是内容、关键、模式、方法都区别于义务教育,这就要求中职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理念进行创新,结合中职教育目标与中职生群体特点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让中职生也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现状

在当前跟多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中,管理观念老旧,依然是以师为本的管理方式,班主任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而管理目标依然是保守目标,只是确保孩子在学校没有事故发生,能够四肢健全,平平安安的走出学校大门;学生依然是被当做“差生”看待,身上贴着的仍然是“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的标签,而班主任则是“保姆”、“管家”、“警察”的角色,对中职生严加看管,对犯错的中职生大力处罚,而对于中职生的实际诉求充耳不闻,对中职生的劣迹怨声载道,却又毫无作为。

四、中职班级管理向生本关怀的转型

1.班级管理目标转型。长期以来,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为课堂教学所服务,管理重点是维持课堂纪律,以及处理矛盾冲突。中职生的班级管理目标更只求一些表面的事物,如师生相安无事、学生毕业可以找到工作等,注重短期效果,对学生的心里、人际关系、学习能力等具体方面并不予以考虑。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发展不全面。

管理是一种实践,目标是一种期望。中职教育的班级管理目标应当展望深远,专注于如何将中职生培养成为合格的职业人。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职业教育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石,是帮助中职学生完成从自然人到职业人的过渡过程,是要把一个个依恋父母的少年变成一个能够有一技之长,独自安身立命的青年。因此,要想提高中职班级管理水平,就要进行班级管理目标的转型。

2.班级管理观念转型。中职学校学生来源复杂,中职班级组成具有职业倾向性,管理起来要比普通高中困难得多,因此中职教师应当转变班级管理观念。首先,要树立本生关怀的学生管理理念,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能够接纳学生,给予学生真情实感的关怀,要有一颗包容心,在学生犯错时不要一味的指责埋怨,而是要以心理疏导转化学生[2];其次,要树立科学的中职发展观念,不能在用带色的眼光去看待中职生,而是要把他们当做发展主体,发掘学生的优点,辩证看待中职生;最后,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风格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3.班主任角色转型。班主任,是学生与学校的中间人,既要向下贯彻学校意图,又要向上反应学生情况。在传统管理中,班主任是“管家”、“警察”,主要是管制学生,班级管理也由班主任一手包办,既让班主任心力交瘁,又养成了学生的被动心理。因此,中职班主任应结合本生关怀理论进行角色转型。首先,要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对于精神相对匮乏的中职生,班主任应担特别给予关心,充分感知学生的心里世界,及时为心中充满阴霾的学生送去阳光;其次,要做学生的心里保健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科学看待学生的心里问题,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环境,利用开展文化活动来增强学生的交往,塑造学生好的心里品质;再次,要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协调各方面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能够科学合理选择未来岗位。

4.班级管理模式转型。过去的中职班级管理模式简单粗暴,班主任盯着学生,一旦犯错就罚,剥夺了学生的天性,危害学生身心。因此中职班级管理模式要转型为本生关怀型模式来让学生健康成长。首先,班主任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来掌握中职学生群体的发展规律以及发展的个人差异;其次,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自己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机会,选拔班干部,师生共同制定班规,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决策中;再次,要鼓励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既要扮演管理者角色,也要扮演好被管理者角色。

参考文献:

[1]齐俊红.生本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6,000(004):00113-00113.

猜你喜欢

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转型
价格认定的创新转型
IBM世纪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