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导语初探
2021-08-01左步生
左步生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教学导语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注意力和求知欲。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如此,上课也一样,导语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关系到一堂课的和谐和成功。如果导语冗长繁琐,千篇一律,那么学生的精神状态就消极被动,师生的感情交流就要受阻,这种“夹生饭”式教学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导语设计是优化课堂结构的第一步。导语要“入情入理”,并非“烟涛微茫信难求”。好的导语熔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基本原理于一炉,在数学教学中善用教学导语,效果会事半功倍。
一、导语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性导语是学习的催化剂,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许多成功者都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后进生则往往表现为兴趣不足。自信力不够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如何在40分钟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找到学习数学兴奋点,这是导语首当其冲的任务。
教师可将抽象的讲解转化为形象的实例,穿插相关的趣味故事、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挂图、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我在教学一年级《O的认识》时,准备了3个盘子,每一个盘子里放了3个苹果,让学生看实物写数;在第二个盘子里放了1个苹果,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数。学生个个情绪高涨,我见机会来了,便拿出一个空盘子问:“这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学生答:“一个也没有”,“一个也没有,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这样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对“O”所代表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教师可采用幻灯图片,实物展示,课件演示等手段来增强学生对抽象数学的感性认识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教学导语要精练
据心理学家测试,学生一般课内15分钟注意力最集中,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先入为主的认识规律,有目的地设计导语,做到要言不烦,精炼准确,如同新闻写作中最常用的“倒金字塔”式导语,把最有价值的信息置于首位,任何偏离教学目标的开讲,即使妙趣横生,都只能隔靴搔痒,不起作用。上复习课时,教师有必要先向学生交代本课重点及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针对性复习,避免走“冤枉路”。
三、导语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疑问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始是一问。”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导语设置悬念,质疑引起相关矛盾,可激起学生心中的疑问,促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任何顺向、求异、发散思维都应予以肯定。求知欲望由疑惑发端,学问长进因释疑见效。
四、导语要以情动人
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导语讲究以情动人,有助于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原因有二:首先,学生的情感具有情境性,易受具体形象事物刺激,材料越具体,形象越鲜明,情感共鸣就越强烈。教师用精彩优美的语言艺术,以讲故事,即兴演讲,音乐欣赏,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导入新课教学,能够感动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其次,学生的情感具有感染性,即以情动情,易受外界情绪感染,产生相同或相应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积极情感。
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形象在塑造课堂气氛、熏陶学生情操方面起主导作用。学生对课文的情与意的理解和感染程度,往往取决于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和恰如其分的体态语言,去叩击学生心扉,与学生开展情感,知识的交流,情境导语应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激昂扬抑,深沉悲恸,清新明快,诙谐幽默等。体态语言不只是举手投足而已,应引起生动直观的辅助功效,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教育家嚴济慈称:“教育是一门艺术”。此乃肺腑之言。
导语如同航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导语的设计十分重要。自然风趣的导语,能引人入胜,使人情绪高昂,如果教师的导语设计新鲜,就将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应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开好一堂课的开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味地学”这是素质教育的理想教育境界,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