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设计探索*——以“ 会计学原理实训”课程为例
2021-07-31陈美希
陈美希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1 应用型高校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定位
根据高校实践性课程的特点及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方法与目标,实践性课程的电子教材应是互动式电子教材,符合课程目标,满足学习者需求,以活动序列为组织形式构建学习内容,具备学习者与多媒体、教学支持工具、教师、组员实时交互的互动式综合资源体。互动式电子教材体现的是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或学习使用全方位的互动理念,应具备富媒体性、互动性和情境性[1]。
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与一般电子书、网络教材、多媒体课件、专用实操软件是有区别的。一般电子书是纸质教材内容的数字化,而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立足于纸质课本,结合教育教学理论,使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种形式对课程内容给予全面的分析与开发,让其能为教学的开展提供助力,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结合课本中的实践作业板块习得某种技术。网络教材通常是在教师和学生不在同一区间的远程教学场景内应用,用网页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而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的教学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具体介绍,教师的具体介绍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形成更好的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设计好的针对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任务的情境模块进行实操,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的使用依然没有脱离课堂。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即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尽管课件的制作一般也融入了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种呈现方式,然而其内容却不够详尽,没有更强的阅读性,也无实操价值,而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不仅能用于课堂教学,也适合课下阅读,还具有实操性。专用实操软件是指专为某些行业和为解决特定的具体问题而开发的软件,其使用范围限定在某些特定的单位和行业,如财务软件的设计主要满足实务操作,高校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购买商业应用软件供学习者熟练实务操作,这类软件一般由几个操作模块组成,学生学习的时候以某一角色进入系统完成相应的任务,它以动手操作为主,基本没有涉及操作所依据的相关理论知识内容,而实践性课程所需要的电子教材既有理论知识的阅读与理解,也有针对该知识点设计的相应学习者实操模块,这样既能巩固掌握理论知识,又能真正掌握相关技能,是理论与实务相辅相成的、既有阅读性又有实操性的电子教材。
2 应用型高校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设计原理
2.1 首要教学原理
大学毕业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具备较高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也是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中,通常会有一些复杂任务的学习,因此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设计也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能够做到高效学习任务操作型课程。
首要教学原理是美国知名的教育技术理论家梅里尔(M David Merrill) 教授的研究成果,拥有实证分析的支撑,获得了多数教学开发理论的认可。它倡导聚焦完整任务、激活既有知识、呈现验证新知、尝试运用练习、融会贯通掌握5 个要素,其中聚焦完整任务是首要教学原理之首,也是其核心内容,它是以问题或任务为导入构建实际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或任务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能够明确具体的问题或任务是什么,先是学习问题或任务之下的子问题或子任务,然后学习如何运用、组织它们来解决完整的问题或任务。其他4 个要素围绕“聚焦完整任务”形成一个激活旧知、试证新知、尝试应用新知和融会贯通掌握4 个阶段的教学循环圈[2]。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要求,是在真实世界情境中给予直接指导的一种高质有效的教学形式。这种“聚焦完整任务”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成分和技能的获得与整个任务的完成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与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理念一致,它既倡导学习者自主地完成知识建构,也重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合理指导的重要作用,与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的目标相符。
2.1.1 波纹环状教学设计模式
梅里尔教授立足于首要教学原理,为让教学设计方式更为智能、实践使用更能满足首要教学原理,给出了波纹环状教学开发模式,为实施满足该原理的教学活动提供具有引导价值的教学设计方式。波纹环状设计方法将教学内容置于第一位,重点含6 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确定真实任务、确定任务序列、详述任务成分、适配指导策略、设计交互界面和形成教学产品。梅里尔指出,影响学习效果的要素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传达形式,而教学内容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占到了1/2,后两者对学习效果的贡献率累计为1/4,其他不明要素的影响也占到了1/4[3]。波纹环状教学设计模式几个步骤的内容全面考虑了影响实践性课程学习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真实的任务是学生在以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会碰到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后可以短时间内熟悉并胜任专业工作;围绕着完整任务把学习任务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引导且持续减少,能帮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此类教学设计的内容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培养目标相吻合。
2.1.2 波纹环状教学设计模式的应用
本文以“会计学原理实训”课程为例,分析波纹环状教学设计模式在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传达形式设计中的运用。
1) 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会计学原理实训”是学生在学习了“会计学原理”的前提下设置的实践类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会计学基础知识后能够对工业企业的简单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懂得实务作业,如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编制报表等。
2) 形成任务序列。以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为例,将要完成的任务按照账务处理的步骤形成任务序列:一是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并审核;二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并审核;三是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登记各类账簿并结账;四是根据各类账簿之间的数字勾稽平衡关系进行对账;五是根据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在这5 个序列子任务中,后续任务必须在先前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将先前任务的结果作为数据依据,同时需要有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本序列任务。但每个任务都是相对独立且完整的,不仅仅是后序任务的某一步骤,还必须具体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给定什么条件、怎么解决。后续任务相比先前的任务更加复杂,完成前面序列的任务的目的是为完成最终任务即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服务的。
3) 设计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是指完成每个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并懂得如何应用知识,根据梅里尔的教学设计理论,可以通过教学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信息、成分、概念、程序和原理。根据完成各序列任务的需要设计每个序列相应的知识技能,见第109 页表1。
表1 序列任务知识技能分析表
4) 适配面向完整任务的教学策略。实践性课程每个任务的内容基本上都涵盖了信息、成分、概念、程序和原理5 类学习结果。梅里尔为5 种学习结果总结了不同的教学策略,见第109 页表2。
表2 呈现出了各种知识技能对象所应使用的有关教学方法,此类方法能够使用于完成所有任务的、与之相关的产品与流程内,但不同主题教学内容的策略排序不同。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会计学原理实训”课程的每个序列任务的策略可以采用讲解、示证、记忆和尝试应用这4 种方法,在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中应着重研究以怎样的形式展示这4 种方法。
表2 不同教学结果的教学策略
2.2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语言表达是电子教材设计过程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它蕴含了认知加工与媒体元素呈现的设计,通过单个画面形成、画面组接、媒体要素创建和媒体要素组合等环节呈现相关信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查德迈耶是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之父,他指出:“根据人的心理开发的多媒体资料对比未根据人的心理而开发的多媒体资料更能帮助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学习”。人的感觉路径有听觉/语言路径与视觉/图像路径,而相同的刺激是跨路径呈现的,进入至感觉记忆中心的听觉表象与视觉表象应当有所抉择,感觉记忆中心在有关路径上唯有选择有限的信息融入至工作记忆中心。多媒体教学信息则是利用词语与画面一起展现的,然而其容量基本都不足,所以应科学使用多媒体,才可以提升学习人员的学习效果。无论从实践性课程本身的特征来看还是从多媒体认知理论出发,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兼顾美学效果,不能过分地注重文字类知识的呈现而导致学生认知超负荷。对难以理解的知识信息,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比只有大段的文字说明或只有抽象的图片展示效果好,当然还要讲究多媒体发挥作用的条件,遵循多媒体认知理论的几个原则,这样才能使图文并茂达到最佳效果,保证有意义的学习发生。
3 应用型高校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的设计原则
电子教材的设计不但要追求教学内容完整、拥有丰富的媒体、高超的技术、精美的包装等,还要考虑如何更深入地发挥电子教材的应用价值。因此对电子教材的设计应进行原则性的规范,帮助设计者更科学地进行高校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使设计出的教育产品更符合实际需要。
3.1 富有教育性
电子教材的设计不仅要紧紧围绕教育目标,避免步入“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还要紧扣课程标准,采用的素材须符合学科目标要求,做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在给学生供应多元化知识的同时,使其懂得如何进行高效学习,并形成科学的“三观”。
3.2 注重学生体验感受
电子教材实际上就是一款电子产品,要提高电子产品的销售率首先要让用户拥有良好的体验感受。电子教材的用户是学生,要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状态下认知事物并且乐意持续下去,这样才能取得较高的学习收益,所以在设计实践性电子教材时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非常重要,具体包括功能体验感受、技术体验感受和美学体验感受[4]。
在设计中必须考虑3 个问题:第一,能否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第二,能否帮助学习者高效地完成任务;第三,是否能让学习者身心愉悦地完成任务,即是否使学习者在视觉、听觉、心理上都有较好的感受,不断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收益。
3.3 加强互动性
实践性课程是将培养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开发人的操作智慧当作目标的课程,此类课程的电子教材需要为教师传授实践性知识提供一种场景式的交流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和交流,通过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掌握、思考与探究,从而拥有有关行业实际业务操作水平的学习工具[5]。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性电子教材应加强交互性设计,以活动序列为组织形式重构学习内容,使其具备使用者与多媒体、教学支持工具、教师、同伴实时交互的互动性综合资源体。
3.4 媒体选择的科学性和适配性
电子教材是一种新型的多媒体化形式的教材,其本质上是教材的一种现代呈现形式。随着“富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教材能够将不同的媒体形式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呈现各式各样的效果,但其设计仍然需要尊重教学实践的事实和需要,具备科学性。所以在编辑过程中应规范表达方式,注意内容的准确性,不能出现常识性和知识性错误,避免出现误导学生的现象,这是作为学习资料的一项重要原则。采用的多媒体元素之间要注意科学搭配,应根据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在空间接近、时间接近、一致性、通道认知、冗余性、个体差异性等方面充分考虑不足与缺陷,选取适当的多媒体来呈现学习内容、优化设计。不同的多媒体呈现形式给学生带来的使用感受和学习效果是不同的,实践性课程的学习成分包括信息、概念、程序和原理,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尽可能地采用能使学习效率最大化的媒体呈现形式。例如,信息和概念可用与生活贴近的实际例子来帮助理解,或者用反例对照剖析,避免因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程序需要让学生了解科学、具体的步骤顺序及每一步骤的详细过程,使用动画类的视频能够形象地演示,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直观地掌握相关内容;对于逻辑性较强的原理,在实际运算过程中通过形象的实例增强趣味性来帮助学生学习。
3.5 前瞻性
电子教材的设计应满足将来教育基本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在内容抉择与表述方面需拥有规划发展意识,考虑到各个学生的学习出发点与不同。
4 应用型高校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功能模块设计
实践性课程电子教材的模块设计应在分析学生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首要教学原理的5 个要素为支点,设计课程导入模块、课程内容展示模块、习题练习模块与课程拓展模块,进而符合学生预习、强化、延伸与运用的核心需求。
4.1 课程导入模块
该模块主要采用视频导入生活工作中的实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解决这些任务。
4.2 课程内容展示模块
该模块是与任务相关的知识讲解模块,主要是内容的图文呈现和视频操作,但它并非如传统教材那样只是告知或演示相关的知识,而是要展示论证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甚至还要有与之密切相关的其他知识的链接。只有加强思维碰撞,才能产生印象深刻的学习效果,这就是首要教学原理教学循环中的示证新知。当然在电子教材中还必须有多样化的富媒体呈现形式、恰当的学习指导方式、高效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收益。
4.3 习题练习模块
首要教学原理的尝试应用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新获取的知识或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任务,这样一方面巩固了新学得的知识或技能,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真实工作场景所需完成的各种技能的操作练习,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其适应社会工作的过程。
4.4 课程扩展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大量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把新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针对偏操作的实践性课程,重点以案例呈现的方式使学生在客观案例与有关资源中找到问题、研究问题与处理问题,进而达成对知识的主动学习。
除以上4 个主要模块外,对于实践性课程的电子教材还需设计学习交流模块和学习反馈模块。学习交流模块的作用在于形成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场景,利用彼此间的思维交流,协助学生接触更多的观点与处理问题。学习反馈模块的功能主要是让教师可以跟踪学生教材的使用情况和学习各模块的轨迹,及时知晓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大可能地进行个别化指导。
5 结束语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高校,应用型高校由于其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对教材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尤其在富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针对实践性课程有必要也有条件设计并开发适应时代需求的电子教材,为新形势下的教学营造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环境,让学生通过互动性电子教材的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