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播客本质探讨及其情境化的声音景观构建

2021-07-30彭碧萍

中国广播 2021年1期
关键词:情境化受众用户

彭碧萍

【摘要】新闻播客正在成为国外新闻媒体转型的可行路径之一,它以声音为全部物质形态,是数字时代的再生口语文化。本文基于沃尔特·翁的口语文化理论,简要探讨新闻播客与数字时代的受众(用户)之间产生的召唤和回应,并分析了当前新闻播客在新闻业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新闻播客依托现代声音技术构建起情境化的声音景观,给予受众难忘的听觉体验,进一步增强新闻播客与受众之间的联系。国外新闻播客的发展也给仍在探索中的国内新闻播客提供诸多启示,未来新闻播客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新闻播客  再生口语文化  情境化  声音景观  受众(用户)

【中圖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5月,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将首个音频报道(Audio Reporting)的奖项颁发给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播出了25年的老牌节目《美国生活》(This American Life),该节目因为其中一期作品《外面的人群》(The Out Crowd)获得认可。该期作品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受到特朗普政府“留在墨西哥”政策影响的墨西哥移民的境况,利用丰富的声音元素进行叙事,并完整展现了音频新闻的魅力。《美国生活》是美国知名播客,其播出的作品叙事性较强,皆以声音纪实的形式展现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政治、宗教、种族,等等。普利策新闻奖设立音频报道奖项并颁发给《美国生活》的行为对于新闻界而言是一个新的风向标,即新闻类播客迎来发展之春。近几年来,新闻播客的兴起丰富了音频新闻的类型,并为传统的新闻报道和传播注入新的活力,增加了新闻创新的可能性。

一、新闻播客的诞生之于新闻业的意义

新闻播客的诞生建立在播客技术的基础之上。进入21世纪,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播客(Podcast)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得以出现,它是苹果公司ipod音频播放器和广播(Broadcast)的结合,被认为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呈现。播客在2005年左右成为一种热潮,但很快受到在线视频和音乐流媒体等数字新技术的冲击,自此播客的发展被迫放缓。直到2012年,苹果公司推出Podcasts应用,使得播客的发展势头增强,同时播客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其中,新闻类播客在2016年开始受到新闻行业的青睐,此后各大媒体运营商的新闻播客栏目增长幅度加大。加入新闻播客行列的既有广播电视媒体,也有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同时还有专门制作播客节目的公司。

新闻播客的出现为陷入发展困境的新闻行业注入活力。众所周知,全球的新闻业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冲击,逐渐呈现出疲态。由于虚假新闻、垃圾信息的横行泛滥,人们对新闻的信任程度持续下降,造成了受众对新闻的疏离。因此,全球新闻业正在努力寻求变革与突破。新闻播客成为新闻业变局中重要的改革方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9年,媒体分析专家尼克·纽曼(Nic Newman)发布的《2019年新闻、媒体和技术趋势预测》报告中指出,音频新闻内容的生产成为一种商业策略,在未来的市场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①

当新闻业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将关注的焦点转向受众,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创新发展模式,就更加需要开发出能够增强用户黏性的新闻产品,而新闻播客在此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2019年12月,尼克·纽曼在发布的《新闻播客与媒体的机会》报告中对新闻播客做了全面的研究,并指出由于新闻播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黏性,因此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播客拥有更多的听众用户②。

因此,新闻播客正在成为国外媒体转型的可行路径之一。③新闻播客能发挥如此作用,主要源于新闻播客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首先,由于新闻播客开发出丰富的类型样式,可以满足用户的收听需求,如时长较短、内容精炼的新闻简报、新闻摘要,时间较长、叙事较强、故事精彩的深度报道等。其次,一些新闻播客能够对新闻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一档每日新闻播客节目Global News Podcast,每期的新闻话题时效性较强,同时能够对新闻话题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和分析,对于新闻事件的思考具有思辨性。优质的新闻播客始终秉承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理念,以启示性的报道为特点,兼具精彩的故事讲述。另外,在听觉文化兴起的背景之下,新闻播客的制作具备现代声音思维,构建起具有情境化的声音景观,提供优质的听觉体验,让听众沉浸其中。以上这些优点,使得新闻播客成为新闻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事实上,新闻播客是新闻业在数字时代精心打造的新闻产品,借助数字技术,依托移动平台,以语言和各种声音信息为载体,新闻播客的本质即为数字时代的再生口语文化。

二、数字时代的再生口语文化

(一)印刷新闻推动新闻播客的兴起

美国媒介环境学派代表人物沃尔特·翁(Walter Ong)将电子媒介时代的口语文化定义为“再生口语文化”(Secondary Orality)④。沃尔特·翁认为,“广播电视诱发了再生口语文化”⑤。依托技术的再生口语文化在拥有原生口语文化九大属性的同时,展现了电子时代和数字时代才有的虚拟的仿真会话场景,并通过言语—视觉—声觉构建出公共会话。原生口语文化是前文字时期的口语文化,没有受到书面文化的影响,而再生口语文化是文字和印刷术的产物,并且依靠文字和印刷术。⑥

近些年,新闻播客的兴起展现了再生口语文化依靠文字和印刷术的本质特征。自2016年以来,新闻播客的发展热潮主要缘起于传统新闻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如2017年美国《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开始进行数字时代的战略部署以实现盈利,战略之一即从新闻播客着手,其在当年2月即推出早间播客节目The Daily,聚焦各种新闻热点。随后The Daily成为非常受欢迎的每日新闻播客,吸引了众多的听众,在播客收听的排行榜上居于前列。紧接着,美国《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在2017年7月创办了The Daily 202s Big Idea新闻播客,并于2018年创办Post Reports新闻播客,同一时间英国的《卫报》(The Guardian)创办了Today in Focus新闻播客。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以及媒体激烈竞争的局势中,这些知名的纸质媒体逐渐开始探索数字化的生存路径。作为数字时代再生口语文化的新闻播客,实际上是依靠印刷文化的推动,才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闻播客中的新闻信息依然延续印刷文化时期的编排策划理念进行设计。而诸多印刷新闻媒体所制作的新闻播客通常发挥自身深度报道的优势,制作深度报道类的新闻播客来吸引受众。

(二)新闻播客的召唤与受众(用户)的回应

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受众皆成为了用户,而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架构下核心思维之一。

沃尔特·翁认为再生口语文化或多或少拥有原生口语文化的一些特征,例如聚合的、贴近人生世界的、移情和参与式的、情景式的,等等,这些特征印证了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提出的电子化媒介所带来的“重新部落化”。播客的出现使得数字时代的受众再一次被聚集起来,受众因为口语文化中的召唤—回应模式加入播客的阵营,并对播客节目形成期待。新闻播客所产生的用户黏性正是来自再生口语文化的这些特征。

新闻播客对受众的召唤以及受众对新闻播客的回应是以技术为桥梁的。例如:流媒体技术使得不同时空的受众能够接收同一新闻播客节目;互动式的播放平台让受众与新闻播客节目之间进行交互;更为重要的是,一些新闻播客采用每日播出的形式陪伴听众,形成伴随性,使听众对新闻播客产生听觉依赖。这些以技术为载体的接收和交互方式是新闻播客召唤受众的基础,也为新闻播客成为数字时代的再生口语文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新闻播客完成对受众的召唤过程中,形成了部落化的收听态势。

新闻播客对于用户的吸引力还体现在个性化的收听上。数字时代的播客开创了个性化的收听模式,听众可以自由下载、自由订阅播客节目、随时随地收听。因此,播客的贴近性和情景式特征极为明显。在尼克·纽曼的报告中,新闻播客的内容分为新闻简报、新闻摘要和深度报道几种形式。不管哪种类型的新闻播客都十分重视情境化的塑造。新闻播客的情境化体现了口语文化的情景式和移情式传播。用户可以通过新闻播客的物质形态——声音,感受新闻事件的发生以及新闻信息的传递,这种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与广播电视的新闻报道存在差异。为了实现情境化的表达,新闻播客充分利用各种声音元素,因此在新闻播客的制作中具备现代性的声音思维。

三、新闻播客构建情境化的声音景观

(一)现代性的声音思维

现代性的声音思维起源于对于声音的现代性思考。声音的现代性是嫁接在现代声音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在现代声音技术出现之前,声音的时空特性使其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历史学家对于声音的考古研究只能通过视觉(文字、图画等)介入。但是录音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声音能够被留存并反复播放,自此声音的时空特性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技术带来新的听觉体验和声音经验,改变了“以声音为中介的人与世界的关系” ⑦。

科技史家艾米丽·汤普森(Emily Thompson)在其著作《现代性的声音景观》中提到现代技术产生的声音之所以称为现代声音的理由在于:一是声音经过选择和处理,使得听众可以拥有高效率的听觉行为方式;二是产生了现代的声音产品,并调教了听众的耳朵;三是人们对于声音的掌控权利增强。声音制作者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营造声音景观的现代性。尽管艾米丽·汤普森在该书中的研究对象是美国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之间的建筑声学和听觉文化,但是依托数字技术的新闻播客同样具有以上现代声音的特征。

另外,互联网技术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追求个性化的身体实践和媒体经验。新闻播客的发展和创新目的在于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而这种个性化的体验是以声音为载体,从受众的听觉感知切入,搭建情境化的声音景观。声音景观的构建过程不单单是各种声音元素自身构建的景观,更是听觉接受层面形成的景观。因此新闻播客的声音景观构建体现了播客声音制作者对于声音传播的掌握权利以及听众自身的听觉权利。

(二)情境化的声音景观

新闻播客的声音要激发受众的听觉感官,展现精彩的新闻场景和故事内容。在诸多类型的新闻播客中,能够完成精彩故事的新闻播客无一不是为听众构建出丰富新闻场景的声音景观,在听众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今天的受众已经浸润在视觉主导的世界中,对于视觉的感知习以为常。而较为弱势的听觉要想俘获受众,也需要具备从视觉到听觉的思维历程。

声音是新闻播客所展现的全部物质形态。利用声音构建出景观世界,不仅要依靠有声语言,同时也需要充分认识音响和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音频新闻报道中,使用部分音响元素和音乐是不太合时宜的,但是在新闻播客中,声音元素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禁锢。为了留住听众,留下听觉记忆,声音元素的运用始终遵循新闻故事讲述的原则,利用丰富的声音元素将听众带入新闻发生的现场,尤其在深度報道类的新闻播客中,情境化的特点更加明显。

首先,占据主导地位的声音元素是有声语言,包括主持人的解说词和采访问题以及嘉宾或者被采访对象的现场回应或电话回应等。有声语言在新闻播客中承担了极其重要的叙事、解释和说明的作用。让听众接收到真实的新闻信息,了解新闻事件,形成准确的判断,接受制作者所传达的新闻价值观。

新闻播客的声音景观构建还需要依赖声音的另外两种元素:音响和音乐。音响元素的类型丰富,在新闻播客中并不会加入太多特意制作的音响效果,而是利用从现场收音得到的音效素材和环境声,让听众通过这些音响元素进入新闻报道的现场。随着技术的进步,音响效果的层次感凸显,新闻播客中的各种音响元素都能在声音场景中拥有自己的位置。伴随着新闻播客内容的编排策划,音响元素的效果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使听众沉浸其中。

新闻播客并不排斥音乐的使用,音乐的气氛渲染功能、声音转场功能被挖掘出来。新闻播客中使用的音乐是一种点到为止的状态,音乐对于新闻事件并不会过分渲染。

以上声音元素的运用使得新闻播客的声音景观引人入胜,从而增强了用户对于播客的印象和忠诚度。

四、新闻播客在国内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全球的新闻播客发展态势可见,国外新闻播客正如火如荼,而国内的新闻播客尚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国内新闻播客的市场具有进一步开发的前景和潜力。国外新闻播客的发展对国内新闻播客以及新闻业的未来发展也有诸多启示。

相对于广播新闻而言,新闻播客在传达深度内容、进行深度报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前文提到的2020年首个普利策音频报道奖的获奖播客节目《外面的人群》即对被美国移民政策改变的墨西哥移民的生活境况进行深度报道,从他们的个人生活到未来发展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让听众深入了解新闻报道对象的真实境况。

另外,制作精良的新闻播客不但拥有干净清晰的声音效果,而且具有艺术的美感,情境化的声音景观更能吸引受众。对于播客受众而言,聆听新闻播客是一种听觉的享受,这种具有吸引力的听觉体验能够进一步增强用户对新闻播客节目的忠诚度。

在国外,越来越多的纸质媒体以及广播电视媒体进军新闻播客的领域,普利策奖音频报道奖项的设立也表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音频节目利用声音进行新闻报道,讲好故事是具有传播价值的。目前,中国的播客节目主要集中在音乐、访谈等类型上,新闻类播客节目较少。此外,适宜新闻播客成长的外部环境也并没有创建好,所以国内新闻播客的市场依然没有打开。伴随着中文播客开始进入音频节目的主流,播客节目的创新类型与日俱增,新闻播客的兴盛指日可待。

五、结语

2020年6月,尼克·纽曼在路透新闻研究所发布的《2020数字新闻报告》中提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新闻业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从长远来看,新闻环境变得更加数字化、移动化,新闻媒体的生存将有赖于与受众建立更强更深的联系,而播客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报告也强调了新闻播客可以用来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并再一次对新闻播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⑧作为数字时代的再生口语文化,情景化声音景观的建构是新闻播客走近受众的必经之路。

新闻播客将新闻与播客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新闻的信息传播形式与路径,也为新闻业的发展带来了曙光。发展中的新闻播客始终坚持探索新闻媒体发展的新方向、新闻表现的新方式,新闻播客的出现使得“新闻”的外延和内涵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新闻播客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进一步巩固新闻播客与受众之间的联系、与其他音频节目争夺听众市场的竞争压力、广告属性和固定有效盈利模式的探索,以及优质内容和创新形式的需求,等等。总之,充满市场前景的新闻播客在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Nic Newman. Journalism, Media, and Technology Trends and Predictions 2019 [R].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and University of Oxford, 2019-01-10: 35-36.

②Nic Newman, Nathan Gallo. News Podcasts a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Publishers [R].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and University of Oxford, 2019-12-03: 19-20.

③刘滢、胡洁:《新闻播客:国外媒体转型的新动向》,《青年记者》,2017年第10期,第86~88页。

④在何道宽翻译的沃尔特·翁(Walter Ong) 的代表作《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语词的技术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中Secondary Orality也译为“次生口语文化”。由于本书译者认为电子时代口语文化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电话等媒体形态,所以此时的口语文化是次生的、第二位的,口头交谈只扮演次要的角色,不是首要的地位。但由于本文探讨的对象是新闻播客,作为一种声音媒体形态,其口语遗存的痕迹十分明显,且与原生口语文化并无主次之间的等级之差,故翻译为“再生口语文化”。

⑤⑥〔美〕沃尔特·翁(Walter Ong):《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语词的技术化》,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7、168页。

⑦周叶飞、闫霄霄:《洗耳恭听:媒介史书写中的“声音”问题》,《新闻记者》,2020年第3期,第83~91页。

⑧Nic Newman, Richard Fletcher, Anne Schulz, Simge Andi, Rasmus Kleis Neilsen.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20 [R].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and University of Oxford, 2020-06-16: 10-11.

(作者系廣东财经大学广播电视系讲师)

(本文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情境化受众用户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注用户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构建生活化情境优化数学课堂研究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