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矛”的理科生
2021-07-30肖楠
肖楠
从寒假开始,我一直在费心费力地搜集史料,为编写百年来的北大社团史准备素材。搜集1920年代北大社团活动的史料是个繁琐的工作,有段时间我一直“泡”在图书馆里。一天,我无意间看到了1980年代出版的一本旧书——《共进社和〈共进〉杂志》,一下子如获至宝,我盯着其中引用自《共进》杂志的一篇文章——《打倒军阀的意义》看了很久,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关系进行了精彩论述,指出:“国际帝国主义者唯一的目的是:帮助你们一个比较反动的势力,供给你们军械和金钱,使你们国内混乱,工商业不得发达,经济上控制你们的咽喉,直至变为他们真正的殖民地为止。”文章认为,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的“伟大革命事业”,必须要“工人、农人、商人、教育界、实业界亲自武装起来,与军阀拼命,才可以有获取成功的希望!”整篇文章直抒胸臆,论证充分。
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和担当,一下子让我对《共进》杂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主编这本杂志?我不禁自问,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也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吗?有勇气和魄力主办这样的杂志吗?
起初,我以为能够有这么好的文笔,这个杂志的创办者一定是北大的文科才子,结果发现創办者刘天章居然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读的是化学系。我更加好奇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让这样一位理科生毅然决然地选择以文为矛投入到时代的战斗中去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刘天章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什么,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才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于是我连着好几天“泡”在图书馆,查找与刘天章相关的历史资料,随着了解越来越深入,我开始由衷地敬佩他。
1893年12月,刘天章出生于陕西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时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也尝遍了生活的疾苦。在进步老师的指导下,他大量阅读进步书籍,在青春的心灵里播下了谋求民族独立、民主富强的种子。
刘天章怀抱着寻求救国之道的热切心愿,努力读书,1918年,终于考上了心心念念的北京大学预科部。入校以后,他不单认真读书学习,而且非常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1919年5月4日当天,刘天章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会的负责人之一走上街头,同学们高呼“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火烧赵家楼
刘天章还和同学们一起发动“救国十人团”,不知疲倦地进行爱国演讲宣传。穿越历史的漫漫长河,我似乎看到刘天章怀着满腔革命热情的身影,活跃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刘天章曾作为北京学联代表参加了北京各界的联合请愿活动,在新华门外,他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痛斥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勾结。在此期间,刘天章还负责主编北大学生会会刊,他每天忙得顾不上吃饭,得了胃病,但是依然没有停止革命的步伐。
1920年春,刘天章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7月,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1年10月,刘天章和杨钟健、李子洲等人商议,决定创办《共进》,刊发革命文章。刘天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时全国和陕西的革命情况,发表了多篇文章,如《对于未来宪法之要求》《科学的根据》《要改造陕西应先改造陕人处世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针砭时弊,提出了改造旧社会和旧教育的各项主张。
后来,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学生团结在《共进》周围,共进社成立,并确立了“提倡文化、改造社会”的宗旨,刘天章被选为共进社的常任主席兼编辑部主任。《共进》杂志一共刊出了105期,在学生群体和进步人士中间广为流传。
刘天章在编辑《共进》的同时,还翻印了《共产主义ABC》《社会科学概论》《社会进化史》等革命书籍。
1927年,刘天章受党派遣,赴陕西任中共陕甘区委候补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并兼任陕西《国民日报》社长。后来,刘天章又被派往山西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1931年10月,刘天章被捕,不久在太原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