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对脑梗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7-30楚浓浓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脑梗死

楚浓浓

(河南省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 灵宝47250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是由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所致的脑神经损伤,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脑梗死恢复期通常实施康复锻炼促进恢复,但由于康复进程较长,过程枯燥,进展缓慢,患者多存在焦虑等负性情绪,遵医行为较低,影响临床疗效,故临床应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有效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本研究选取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脑梗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病情稳定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7~75岁,平均(61.44±6.2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19例;左上肢偏瘫26例,右上肢偏瘫24例。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5~75岁,平均(61.27±6.0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18例;左上肢偏瘫26例,右上肢偏瘫24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偏瘫肢体)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 入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且均伴有一侧肢体偏瘫;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同意配合;排除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伴有言语或认知功能障碍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应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类食物为主,指导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定期随访等。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动态评估患者心理情况,鼓励患者表达真实想法,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绪,耐心聆听并解答疑虑,引导患者树立积极乐观情绪,告知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对疾病康复的影响,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认知干预:通过视频、宣传册、讲座等方式,促使患者了解病因、病理及发展,告知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康复治疗的有效性,避免急功近利,对接受力差的患者进行一对一讲解,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纠正其错误认知,树立正确态度,以配合治疗。行为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多种功能锻炼方法,如手法活动、肢体按摩、肢体主动和被动训练,坐位平衡、站立以及步行等,适时给予患者鼓励,同时指导患者家属整个康复过程积极参与、配合,以促进患者自信心和积极性的提高。

1.4 观察指标 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评分。(1)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估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评分越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好;(2)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评估患者遵医行为,包括按时用药、适当运动、科学饮食、合理休息等方面,坚持2项以上为遵医行为完全依从,坚持2项为部分依从,坚持1项及以下为不依从,该量表Cronbach'sα为0.88,将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纳入总依从。(3)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S-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3]。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SS-QOL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差值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Fugl-Meyer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差值5050 t P 42.38±11.7442.49±11.520.004>0.0571.43±9.6458.26±8.927.090<0.0529.05±4.3315.77±4.2915.405<0.0591.34±15.5591.40±15.340.040>0.05188.45±12.67130.72±12.3244.425<0.0597.11±6.8139.32±6.4443.598<0.05

2.2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研究组遵医行为总依从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例(%)]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群体以老年人居多,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其中肢体偏瘫为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恢复期早期给予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降低并发症给予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患者较快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5]。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护理内容单一,护理方式较为被动,无法全面满足患者心理、生理等多方面需求。认知行为干预是现代护理模式,是基于认知行为心理结构分析衍生出的提高患者认知度、改正错误认知、促进行为改变的方法[6~7]。通过心理、认知、行为等诸多方面的干预,可消除患者所存错误观念,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协同参与护理过程,配合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加快恢复进程,加上患者对其家属具有依赖性,还可在心理上给予患者支持与安慰,满足患者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减轻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此外,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为较为漫长的过程,纠正患者认知,促进患者认知行为改变,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连续性,可直接影响患者肢体康复的有效性[8~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遵医行为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可有效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遵医行为,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脑梗死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