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对比

2021-07-30赵飞琴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雾化消失哮喘

赵飞琴

(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人民医院 焦作454171)

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具有不易根治、易反复发作等特点的慢性气道疾病,急性发作期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反复性咳嗽等,若未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将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吸入糖皮质激素因具有强效局部抗炎效果、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的首选药物,其中布地奈德混悬液(BIS)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糖皮质激素药物之一,具有较强脂溶性,可通过抑制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达到较好的抗炎目的[1~3]。但临床治疗中关于BIS使用剂量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剂量BIS雾化吸入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7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治疗+1.0 mg BIS雾化吸入治疗的53例患儿资料纳入观察组,将采用常规治疗+0.5 mg BIS雾化吸入治疗的47例患儿资料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9.26±2.14)岁;慢性病程6个月~3年,平均慢性病程(1.78±0.86)年;急性病程1~5 d,平均急性病程(3.05±0.36)d。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9.31±2.15)岁;慢性病程5个月~3年,平均慢性病程(1.73±0.84)年;急性病程2~4 d,平均急性病程(3.08±0.3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4];临床资料均完整;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好;入组前1个月内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2)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者;近期患传染病者;存在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期间均进行常规治疗,予以抗感染、6~8 L/min持续低流量吸氧;醋酸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12020123)口服治疗,1~2片/次,2~3次/d;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国药准字H20203019)吸入治疗,1~2喷/次,2~3次/d。连续治疗1周。

1.3.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装置将0.5 mg BIS(注册证号H20140475)+2 ml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用药12 h/次。连续治疗1周。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1.0 mg BIS治疗,药物及用法同对照组,用药4~6 h/次,待症状缓解后改至6~8 h/次。连续治疗1周。

1.4 观察指标 (1)统计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哮鸣音、咳嗽、呼吸困难、喘息)消失时间。(2)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分别采用肺功能测试仪(皖械注准20172210164)测定两组最大呼气峰流速(PET)、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3)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声嘶、口腔感染、皮疹以及水肿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哮鸣音、咳嗽、呼吸困难及喘息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s)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s)

组别 n 哮鸣音消失 咳嗽消失 呼吸困难消失 喘息消失观察组对照组5347 t P 3.62±0.546.35±0.7221.596<0.0013.21±0.336.28±0.5733.413<0.0011.82±0.213.46±0.4722.960<0.0013.04±0.365.93±0.7225.819<0.001

2.2 两组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PET、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ET、FEV1、FVC水平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肺功能比较(±s)

指标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PET(L/min)观察组对照组534735.92916.953<0.001<0.001 t P FEV1(L)观察组对照组53476.8294.844<0.001<0.001 t P FVC(L)观察组对照组534710.3586.839<0.001<0.001 t P 226.31±14.85226.37±14.870.0200.9841.56±0.221.58±0.230.4440.6581.28±0.141.29±0.130.3670.713332.39±15.54276.62±13.8518.844<0.0011.98±0.391.82±0.252.4070.0181.79±0.331.58±0.263.5030.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哮喘为临床常见多发于儿童时期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加重、饮食结构不合理,哮喘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该病急性发作期典型特征为肺功能下降、喘息气短等症状逐渐加重,使患儿饱受疾病折磨。BIS为吸入糖皮质激素药物之一,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确切。

BIS可通过基因和非基因两种途径发挥抗炎机制,其中,基因途径为其经典作用途径,可发挥较长持续作用时间;非基因途径中,BIS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能够有效抑制钙离子通道,减少气道收缩反应及分泌物产生[5~6]。同时,BIS具有较高脂溶性,当其经压缩雾化吸入患儿口腔后,能够对呼吸道黏膜壁产生直接作用,并通过被动弥散方式和呼吸道炎症细胞产生作用,从而迅速和细胞浆内糖皮质激素受体进行结合,促使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转录、结构等发生改变,达到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但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低剂量BIS难以在气道局部达到有效激活非基因途径的高浓度,而高剂量BIS可有效激活非基因途径的高浓度,进而使血管壁通透性降低,达到快速平喘效果[7~8]。此外,BIS非基因途径虽起效快,但是药效不易维持,因此在治疗中高频率使用也很重要,通过大剂量、高频率BIS雾化吸入,能够在快速起效的同时持续维持药效,利于快速缓解临床症状[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哮鸣音、咳嗽、呼吸困难及喘息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更短,治疗后PET、FEV1、FVC水平均较高,表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采用大剂量、高频率BIS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肺功能。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大剂量、高频率BIS雾化吸入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BIS雾化吸入是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且生物利用度较低,即使增大剂量后有少量药物进入血液,也不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采用大剂量、高频率BIS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其肺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雾化消失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