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nterTAN髓内钉对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1-07-30罗永中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稳定型髓内股骨

罗永中

(河南省沁阳市人民医院 沁阳45455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因老年人骨质较为疏松,骨骼强度较低,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1]。股骨粗隆部位血运较为丰富,骨折后愈合较其他部位快,但由于受力特殊性易形成髋内翻,且高龄患者更易发生并发症,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髓内钉技术在临床应用广泛,随着制造业水平及医学研究的进步,该技术日益完善[3]。本研究旨在分析InterTAN髓内钉对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与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河南省沁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男21例,女28例;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77.62±4.35)岁;骨折部位:右侧27例,左侧22例;Jensen分型:Ⅰ型18例,Ⅰa型16例,Ⅰb型15例。对照组男19例,女30例;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78.21±4.31)岁;骨折部位:右侧28例,左侧21例;Jensen分型:Ⅰ型17例,Ⅰa型18例,Ⅰb型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及Jensen分型等基线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开展。

1.2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4],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无既往股骨粗隆间骨折病史;手术耐受性良好;患者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配合本研究。(2)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心、肝、肾功能严重损伤;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未按时复查或未完成随访。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并采用全麻,对照组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麻醉生效,确认患者肌肉完全放松后插管,患者取平卧位,对患肢进行牵引复位,若复位困难应立即采用克氏针或点式复位钳辅助。于大粗隆顶点行约3.5 cm切口,逐层分离皮肤、肌肉,暴露粗隆顶点,透视辅助下将导针置入髓腔,插入主钉,安装螺旋刀片并锁定,选择合适主钉帽及远端锁钉,透视下观察达到满意效果后冲洗术腔,消毒并逐层缝合,需留置引流管1根。观察组行InterTAN髓内钉治疗:逐层分离阔筋膜张肌、臀中肌,暴露大粗隆顶点,透视下钻入头钉导针,导针位置以达到软骨下0.5 cm为宜,根据头钉长度选择合适防旋刀片,置入主钉及加压钉,根据骨折程度适度加压,拧紧限制螺丝,置入远端锁定钉,拧紧尾帽,消毒、清洗、缝合并留置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总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2)髋关节功能及疼痛变化:使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5]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量表分值为0~100分,分值与髋关节功能成正比;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分值0~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6]。(3)手术并发症:统计并对比两组创口感染、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软件分析与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总时间更短,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n 住院总时间(d)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对照组4949 t P 11.04±3.2812.24±3.191.8360.07050.17±6.8548.51±7.031.1840.239110.02±10.25106.41±12.781.5430.126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均更高,VAS评分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比较(分,±s)

时间 组别 n Harris VAS术前对照组观察组4949 t P术后1个月对照组观察组4949 t P术后3个月对照组观察组4949 t P 38.99±10.5137.94±11.250.4770.63454.61±7.5958.82±7.662.7330.00874.26±8.5880.10±8.913.3050.0017.63±1.297.66±1.310.1140.9094.66±1.084.03±1.052.9280.0042.97±0.882.40±0.813.3360.001

2.3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老年人多骨质疏松,轻微磕碰即可导致骨折,加之腿脚不利,摔倒后髋部受力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此外,下肢突然扭转、受到强力外展及内收均可能导致骨折,且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普遍为粉碎性,所造成疼痛较剧烈,对患者自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较大。

目前,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已成为共识,但手术方式较多,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存在一定差异。PFNA是基于钢板内固定术改良而生的术式,虽然螺旋刀头增加了表面积,但对患者骨质影响较大,后期取出固定装置后可能造成一定程度骨质缺损,从而引起骨折复发[7]。相较而言,InterTAN髓内钉是针对股骨近端骨折设计的新一代髓内钉,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股骨骨折,采用联合交锁方式,达到更强稳定性,防切出、抗旋转能力突出[8]。此外,梯形横断面设计能够最大化保护正常骨质与软组织,更具力学优势[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住院总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但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与PFNA相比,InterTAN髓内钉技术能够在保持相近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基础上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提升,同时减轻病痛,利于预后良好发展。但笔者在临床操作中发现,InterTAN髓内钉需要反复实践,对入钉点选择要求较高,治疗肥胖患者时手术难度明显增加,国内使用率较低,需在以后临床中继续深入探索[10]。

综上所述,将InterTAN髓内钉方案用于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显著减轻病痛,对骨质具有保护作用,利于预后。

猜你喜欢

稳定型髓内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锁定加压钢板与顺行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浅谈并发症形成原因及对策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