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伤灵一方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2021-07-30孙飞汤智姜升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髋部二聚体血栓

孙飞 汤智 姜升平

(湖南省湘潭市中医医院 湘潭411100)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其危险性在于深静脉栓子脱落可造成致死性的肺栓塞。目前公认的是,静脉血栓发病机制与患者血流减慢、凝血功能异常和静脉内膜变化相关[1],虽然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导致的肺栓塞发病率仍然很高。骨伤科目前以预防DVT为主,笔者采用本院长期使用的协定处方“祛伤灵一方”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湘潭市中医医院骨伤科2018年12月~2020年2月因髋部骨折后行髋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尾号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7例,女23例;<60岁7例,60~80岁22例,>80岁11例;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60岁6例,60~80岁25例,>80岁9例;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拟行髋关节置换或骨折内固定治疗;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对本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较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并控制不佳者(严重的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有利伐沙班过敏史患者;有明确的凝血机制障碍、出血倾向患者;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有血管功能异常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或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治疗组口服祛伤灵一方,方剂组成:桃仁10 g、红花10 g、生地15 g、当归15 g、赤芍15 g、川芎15 g、三七粉(兑服)6 g、炮甲5 g。每日1剂,由湘潭市中医医院煎药房同意采用电煎,真空包装,分2次温服,内服14 d。对照组术后采用利伐沙班片(国药准字H20140132)口服,10 mg/次,1次/d,连续服用14 d。患者除进行下肢静脉气压泵治疗、功能锻炼等基础治疗外,不再进行其他治疗。因疗效不理想需要合并或改其他治疗者,退出本研究,按脱落病例处理原则处理。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第7、14天患肢肿胀情况,测量下肢髌上10 cm和髌下10 cm处腿围数据;检测两组术后第7、14天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水平;术后第7天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统计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记录两组术后用药期间异常出血现象,如术区周围血肿和皮下瘀斑等。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出现以下情况判定血栓形成[3]:(1)血管腔通畅,有实性低回声;(2)血管径增宽且不能被压扁;(3)血管腔内无正常血流信号,通过挤压肢体对血管加压后仍无血流信号出现;(4)虽有血流信号,但血流不能充盈管腔,有充盈缺损现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中的非等级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PT及APTT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及术后第7、14天PT、APTT水平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PT及APTT水平比较(s,±s)

表1 两组术前、术后PT及APTT水平比较(s,±s)

APTT术前 术后第7天 术后第14天治疗组对照组组别 n PT术前 术后第7天 术后第14天4040 t P 11.63±1.3211.78±1.281.75>0.0512.45±1.4412.36±1.422.78>0.0511.87±1.3611.83±1.512.57>0.0531.66±4.3131.78±4.581.95>0.0533.45±5.4633.36±5.721.57>0.0531.97±5.3532.13±5.591.76>0.05

2.2 两组术前、术后患侧下肢肿胀情况比较 术前及术后第7、14天两组患侧下肢髌上10 cm周径、髌下10 cm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患侧下肢肿胀情况比较(cm,±s)

表2 两组术前、术后患侧下肢肿胀情况比较(cm,±s)

髌下10 cm术前 术后第7天 术后第14天治疗组对照组组别 n 髌上10 cm术前 术后第7天 术后第14天404041.3±3.141.5±3.042.4±2.843.2±3.141.9±2.942.5±3.232.4±2.732.6±2.834.5±3.033.9±3.033.2±2.933.8±2.6

2.3 两组术前、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及术后第7、14天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ng/ml,±s)

表3 两组术前、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ng/ml,±s)

组别 n 术前 术后第7天 术后第14天治疗组对照组4040 t P 1632±6611786±6791.146>0.053526±8653672±8952.133>0.051879±4531836±4792.527>0.05

2.4 两组术后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比较 术后第7天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第7天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比较

2.5 两组术区周围血肿和皮下瘀斑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术区周围血肿和皮下瘀斑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区周围血肿和皮下瘀斑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病名,骨折患者因创伤、长期卧床等因素引起静脉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速变缓等导致血小板聚集在损伤部位,同时创伤后凝血酶的释放诱导纤维蛋白形成,促进了血小板凝块与血细胞的结合,这种结合体附着于血管内壁上即形成血栓[4]。中医学中“股肿、脉痹”等描述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所致大腿肿胀疼痛、皮肤紫暗、血液瘀滞等表现相对应。《内经》提出了“脉道以通,血气乃行”,指出了脉管通畅、气血调和是机体条达的生理基础,初步指出了血栓病位在脉,根源是气血不通,“瘀”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病机,因此“行气活血、化瘀消肿”为中医治疗基本原则。祛伤灵一方中重用桃仁、红花为君药,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功能;生地、当归合用可以起到养血调经、滋阴之功效,赤芍养血和营,川芎为血中气药,活血祛瘀止痛,兼有行气作用,上药调畅气血共为臣药;三七活血化瘀通络,缓急止痛;炮甲则有活血通经散结之功效。全方共奏祛瘀血、生新血、畅气机的作用[5]。以敏等[6]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桃仁提取物可以降低血浆和全血黏度,促进血循环加速,从而发挥抗血栓的作用。川芎的主要成分为川芎嗪,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稳定细胞膜、降低细胞通透性、保护血管内皮作用。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当归多糖及硫酸酯等能显著延长APTT、凝血酶时间(TT),能有效抗血小板聚集[7]。赤芍的主要成分为赤芍总苷,赤芍总苷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过抑制抗血小板聚集实现抗血栓作用[8]。张清涛等[9]运用活血化瘀方作为髋部骨折患者治疗组用药,通过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稠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证实活血化瘀方能有效降低血液黏度。现阶段对于骨伤科下肢大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主要有物理和药物两种手段[10],药物抗凝为最常用的手段,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等。这些药物预防DVT的效果已经得到临床验证,但存在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等弊端,因此使用有效、安全、方便、经济的中药进行术后抗凝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本临床研究表明,祛伤灵一方用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可以取得与利伐沙班相当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并且用药安全性与利伐沙班无显著性差异。

猜你喜欢

髋部二聚体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