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僵硬的预防作用分析
2021-07-30陈芳
陈芳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焦作454001)
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手术目的为利用人工假体重建髋关节功能,恢复膝关节和髋关节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但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若患者术后不重视护理,配合度低,关节恢复将受到影响,引发膝关节僵硬,不仅影响其生活质量,且长时间持续对膝关节功能康复有危害性。为改善此点,目前有学者倡导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干预[2]。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时髋关节置换术中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3 月~2019 年2 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 例,按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 例。对照组女14 例,男 16 例;年龄 62~84 岁,平均(69.3±1.2)岁;股骨颈骨折10 例,股骨头坏死20 例;体质量指数18.2~24.3 kg/m2,平均(21.3±1.2)kg/m2。研究组女13 例,男 17 例;年龄 61~84 岁,平均(69.8±1.1)岁;股骨颈骨折11 例,股骨头坏死19 例;体质量指数18.6~24.5 kg/m2,平均(21.6±1.1)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术前均接受X 线片、CT 等影像学检查并确诊;满足髋关节置换术指征;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同意此次护理方案。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者;凝血功能异常者;肝、肾、心、肺等功能异常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术后指导饮食,观察心理状况并及时疏导,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和疾病知识宣教等。研究组接受功能康复护理措施干预。(1)术后6 h:指导患者在床上做简单活动,如关节屈伸、下举上肢等,按照其病情制定功能训练计划,逐步加大运动量。(2)术后1 d:指导患者做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运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3)术后3 d:指导患者做高强度训练,缓慢从卧姿至撑坐姿势,身体用手部力量撑住,自主坐起则可,并训练患肢。(4)术后1 周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在家属或护士陪同下下床活动,避免发生关节活动能力降低、肌肉萎缩等,在拐杖辅助下(由双拐过渡到单拐)缓慢行走,整个过程中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5)术后2 周内:指导患者做踝关节拓屈背伸训练和股四头肌舒缩训练,每次运动时间为 20~30 min,2 次 /d,达到改善淋巴回流和局部静脉血流循环的目的,抑制肿胀和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此后可根据患者状况,适当做负重训练。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膝关节僵硬、并发症(肺部感染、下肢肿胀、髋关节脱位)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和Lysholm 膝关节评分标准(Lysholm)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和膝关节功能,Harris 包含疼痛、功能、活动范围等方面,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功能越良好。Lysholm 包含肿胀、跛行、不稳定、上楼、下蹲、疼痛等方面,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功能越良好。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设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 个选项,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僵硬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膝关节僵硬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P<0.05)。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2.3 两组Harris 评分、Lysholm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Harris 评分、Lysholm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 Harris 评分、Lysholm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 Harris 评分、Lysholm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 Harris 评分、Lysholm 评分比较(分,)
护理后Harris 评分 Lysholm 评分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护理前Harris 评分 Lysholm 评分30 30 t P 65.32±1.21 65.36±1.22 0.127 5 0.899 0 59.65±2.32 59.68±2.31 0.050 2 0.960 1 88.32±1.21 71.20±2.36 35.356 7 0.000 1 89.35±2.32 72.02±1.24 36.083 3 0.000 1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髋部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3~4],术后患者髋关节可得到明显改善。但因部分患者对手术缺乏认识,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太理想而影响疗效,所以,近年来倡导加强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干预。已有报告指出,下肢创伤骨折术后患者接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干预,可降低关节僵硬发生率,利于关节恢复[5]。孟丽焕[6]曾在2019 年一项研究中以82 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给予不同护理方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Lysholm 评分为(89.65±6.54)分、Harris 评分为(97.13±5.72)分,高于对照组的(72.69±5.98)分、(91.26±4.55)分;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9.68±3.21)d、住院费用为(35 162.23±4 624.12)元、并发症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4.16±4.28)d、(44 216.58±5 821.34) 元、36.59%(P<0.05)。这提示将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对其膝关节僵硬症状有明显预防效果,进而促进术后康复。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组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干预更为有效,且研究结果与孟丽焕[6]报告结果相符。分析原因为: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模式更具规范化和程序化,护士针对患者病情制定灵活、个性化的护理内容,可避免常规护理中的盲点和遗漏点,让患者在术后各个时间段均可主动、积极地参与功能锻炼,且整个康复锻炼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有效训练患肢,明显改善运动功能和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促进关节恢复。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干预对护患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有显著效果。综上所述,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给予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干预,可显著降低膝关节僵硬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