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术后应用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修复情况分析
2021-07-30陈伟卫
陈伟卫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淅川474450)
宫腔粘连可分为周围型粘连、中央型粘连以及混合型粘连,引发宫腔粘连的原因较多,且均会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继而引起宫腔部分或者全部粘连,患者可表现为腹痛、月经改变、复发性流产,严重者可导致不孕,对患者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其身体损害较大[1]。临床治疗主要有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通过宫腔镜能够明确诊断,且镜检的同时,可对轻度粘连进行分离,利用腔镜器械松解粘连组织。但临床发现该手术术后容易复发粘连,尤其是中重度的宫腔粘连患者复发率极高,因此需要在宫腔镜术后给予有效干预,以防止粘连的复发,促进宫内环境的恢复[2~3]。有研究指出,在宫腔镜术后给予雌激素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宫腔粘连复发的情况[4],但是对于用药的剂量存在争议。本研究将不同剂量雌激素应用于宫腔镜术后患者,观察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3 月~2019 年3月收治的60 例实施宫腔镜下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按照术后给予雌激素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30 例。低剂量组年龄24~39岁,平均(30.12±2.01)岁;中度宫腔粘连 21 例,重度宫腔黏连9 例。高剂量组年龄25~39 岁,平均(30.69±2.11)岁;中度宫腔粘连20 例,重度宫腔粘连10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5]:年龄低于40岁;均为已婚女性,且有生育要求;近3 个月未使用过激素类药物;经诊断为中重度宫腔粘连,并宫腔镜手术成功,分离情况好,能够见到宫腔的正常形态,双侧输卵管开口可见;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有其他原因引发的月经减少等情况;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有先天性生殖系统缺陷或者畸形;伴有妇科肿瘤。
1.3 治疗方法 月经干净后的2~7 d 进行手术,术前一晚阴道内置入400 μg 米索前列醇片(国药准字H20000668),第2 天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术中根据子宫位置探查子宫方向,并且充分扩张宫颈,再用电切、微型剪分离宫腔粘连部位,术毕立即在宫腔内放置FOLEY 球囊,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待3~5 d 后将球囊取出,并放置金属圆环。
1.3.1 高剂量组 给予戊酸雌二醇片(国药准字H20000031)口服,术后第 2 天服药,2 mg/次,3 次 /d,连续口服21 d,在最后5 d 给予醋酸甲羟孕酮片(国药准字 H33020715)口服,10 mg/次,1 次 /d。治疗 3个月经周期。
1.3.2 低剂量组 给予戊酸雌二醇口服,术后第2天服药,1 mg/次,1 次 /d,连续口服 21 d,在最后 5天给予醋酸甲羟孕酮片口服,10 mg/次,1 次/d。治疗3 个月经周期。
1.4 观察指标 (1)统计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对比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宫腔粘连情况,宫腔镜下评估宫腔粘连范围,包括粘连面积、膜性粘连、结缔组织粘连、月经量等,轻度为 1~4 分,中度为 5~8 分,重度为 9~11 分。(3)统计并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等级资料用Z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后,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子宫内膜明显更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更高(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对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g/ml)治疗前 治疗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组别 n 子宫内膜厚度(mm)治疗前 治疗后30 30 tP 6.35±1.33 6.67±1.25 0.960 0.170 9.10±0.88 9.79±0.84 3.107 0.003 1.06±0.59 1.02±0.68 0.243 0.404 2.11±0.88 2.87±0.79 3.520 0.003
2.2 两组治疗后宫腔粘连情况对比 高剂量组的宫腔粘连情况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宫腔粘连情况对比[例(%)]
2.3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均未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相关文献指出,有90%以上的宫腔粘连发生与宫腔手术操作对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有关,且该疾病多发生于人工流产术后[6~7]。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思想地不断开放,无保护性生活增多,增加了意外怀孕的人数,进而也增加了人工流产人数,加之手术操作对宫腔的危害性,多数流产术后的女性伴有宫腔粘连情况的发生,因而刮宫术也是引起宫腔粘连的高危因素[8]。作为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宫腔镜能够对粘连的部位、范围以及性质进行准确评估,也能够评估子宫内膜的情况,且在宫腔镜的直视下,分离粘连的效果更加确切。但宫腔粘连被分离后,宫腔内会形成一个创面,创面修复是需要经过复杂的生物学反应过程,其中伴有炎性渗出、胶原沉积、细胞增殖等现象,这也是宫腔发生再粘连的原因。粘连分离同时还对子宫内膜造成伤害,破坏子宫内膜动脉血管的修复功能,导致雌激素应答不足,也是引发宫腔粘连复发的原因,故而术后给予雌激素补充能够有效预防粘连。
戊酸雌二醇是一种人体天然的17β 雌二醇前体,口服之后能被人体快速吸收,可在肠道、肝内迅速代谢为雌酮以及硫酸盐。醋酸甲羟孕酮片属于孕激素,该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促使子宫内膜增殖分泌,雌、孕激素的联合使用,可以增厚子宫内膜,并促使腺体增生。但是雌激素的用量在临床上并无统一定论,有研究认为,高剂量的雌激素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更加利于子宫内膜的修复[9]。本研究对高剂量、低剂量雌激素使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子宫内膜明显厚于低剂量组(P<0.05),提示高剂量的雌激素对改善子宫内膜状态有着较好的作用,而使用低剂量雌激素的患者易发生宫腔组织纤维化,也是导致宫腔再次粘连的原因之一;另外高剂量雌激素的使用,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又不会引起过度化的表达,促进子宫血管以及子宫内膜的修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相比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更高(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主要的血管通透以及血管生成诱导因子,参与子宫内膜周期血管的形成,与子宫内膜疾病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当宫腔内发生炎症反应或者组织损伤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降低明显,而子宫内膜得以修复后,其水平升高,进而也表明子宫内膜恢复情况好。
综上所述,高剂量雌激素应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且应用高剂量药物并未引起不良反应,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