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趋势和特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1-07-30金瑞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图谱应急

□刘 樑 金瑞丰 魏 华

[西南科技大学 绵阳 621010]

引言

2003年,我国开始了针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研究,通过分析美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专家学者从中寻找能为我国建设危机管理体系提供借鉴的经验[1]。曹广文提出我国正进入公共卫生危机高发期,应该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研究,并指出目前我国主动监测尚在研究中[2]。舒彬系统地从类别、等级等方面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3]。李岳德对我国通过的《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背景和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对若干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和研究[4]。叶冬青研究了我国新形势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并提出了新的应对计策[5]。李莉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析了四川省公众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影响因素,农村是薄弱的环节,提出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和普及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建议[6]。徐勇、颜博秋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对学校的研究应该具备其特殊的地方[7]。刘鹏程研究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存在的关键问题,指出加强资源配置和理顺卫生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以达到提升应急处置能力[8]。张宁熙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网络舆论的现状和特征,探讨网络舆论信息工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提出了一系列有效建议[9]。仇蕾洁等学者分析农村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脆弱性,评述了应急系统脆弱性的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10]。安璐等学者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网络情感网络图谱,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发现自媒体和企业在发现情感传播路径和情感演化态势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11]。涂文校等学者评估了2018年1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12]。郑文基于Selenium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微博中真实求助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现社交媒体在舆论传播上和流行病学分析上具有重要意义[13]。

2005年,我国学者引入了科学知识图谱,经过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努力,知识图谱作为新方法和新领域在我国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不断涌现出各种优秀的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许多学者努力下推出了许多操作简单方便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工具。其中,CiteSpace 软件操作简单且数据处理准确、有效,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之一。Omwoyo利用CiteSpace 对非洲东南部的艾滋病毒和艾滋病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14]。Morar等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化工领域相关的作者、领域和期刊之间的关系进行共现分析[15]。李琰为了解《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的发文特点与变化规律,统计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的相应数据,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相应的分析[16]。刘毅等对1994~2013年发表的舆论学论文研究,发现存在发文量大,高水平论文少等问题,提出应该重视理论创新和学术合作,多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精华[17]。陈叶叶等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发现在当今媒体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谣言引导研究、新媒体研究则共同成为重要的研究前沿[18]。徐增林综述了知识图谱中的知识抽取、知识表示、知识融合、知识推理四大核心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一些典型应用[19]。汤志伟运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知识图谱的功能,统计CSSCI数据库中公共安全有关文献,对公共安全当下的研究情况及热门问题和将来可能的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20]。杨月巧利用CiteSpace软件的共现分析对国内的应急管理领域的期刊作者以及研究机构进行分析[21]。陈孝慈等搜集了知网1980年以来安全管理领域论文数据,通过CiteSpace软件研究了安全管理的热点和发展趋势[22]。梁怀新等分析2003~2017年我国国家安全研究的核心作者、机构、发文期刊以及高被引文献,分析我国国家安全研究的发展趋势与理论前沿[23]。

借鉴前人研究,本文将运用文献统计方法和CiteSpace软件,对2003~2019年的文献数据转化为科学计量知识图谱,系统地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年间在作者、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基本特征,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方向性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4],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要求上升到国家层面。本文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题词展开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全部核心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段为200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得到1 128个搜索结果,剔除其中无作者的通讯、教学改革、编辑部声明和年鉴等非学术论文数据,经过筛选后得到988篇有效数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应用软件(2004年由美国陈超美教授开发),该软件有多元、分时、动态的特点,它尤其适用于复杂网络分析,是近年国内外在科学计量学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可视化软件。其功能主要有,合作分析可以得到“作者合作共现图”“关键词共现图”“机构合作共现图”,共被引分析得到“作者共被引图”“文献共被引图”“期刊共被引图”[25]。它将某一研究领域不同阶段的研究前沿通过时间图表示出来,还能展现出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特征词)是学术论文的精髓,字数虽少但是概括了论文的核心,让读者一下就能抓住文章重点,关键词可以让学者快速检索到需要的文献,还可以通过对关键词的统计和分析了解到相关的领域发展情况[26]。通过对研究领域文献关键词网络图谱的分析,并有效结合研究主题的词频(词语出现的次数)、词语时间趋势(词语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词汇的突发性即突变词检测(Burst Term)等[27],可以得到当前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与未来研究的前沿趋势。收集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文献数据通过CiteSpace软件的运算,得到作者、机构合作和关键词的共现图谱,通过对图谱中的中介中心值和网络节点出现频次的凸显性强度等信息的分析,帮助我们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当前研究成果的整体状况,得到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对我们未来研究突发公共卫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8]。

二、可视化分析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文献年代分布

2003年SARS事件后,我国众多专家学者聚焦于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并对其展开研究,在此之前我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只有为数很少的论文和只言片语的期刊文章,因此本文从2003年发表的文献开始研究。整体来看,2003~2019年的发文量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特点,符合一个学科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具体来看,2003年SARS事件发生后涌现了大量研究,随后发生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09年H1N1流感病毒疫情,因此到2010年一直保持着较高发文量,说明突发公共卫生在我国成了学术研究热点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2011~2019年与以前相比发文量较少,呈现出标准正态分布的特点,说明我国此领域的研究趋于成熟和平稳。

图1 2003~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文量统计图

(二)研究机构分布

运用CiteSpace软件开展“机构合作网络”这一指标的研究,将2003~2019年按照年为单位进行划分,在每个时间切片中按照“提取前50名且机构发文量最低为3篇”的原则展开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研究机构数量为79个,合作关系数为19个,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机构呈现出大分散少合作的特点,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运用CiteSpace软件计算核心机构的信息,发现: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学院、管理学院和各省的预防控制中心,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1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解放军总医院(6)、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6)、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和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4)等科研院所。从图2中可以看出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解放军总医院等机构组建了各自的合作网络,这些机构在此领域研究上有着重要的学术影响且成为科学研究中心。分析发现:传统科研高校,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解放军总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中逐渐成为主要研究力量,而如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疾控中心发文量逐渐减少,各省疾控中心和高校间合作联系很少,资源流通和信息共享较差,难以形成跨学科的推动力对理论创新进行有效的支撑,而新形势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需要各行业协调和合作,应大力倡导多维度跨学科研究。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作者合作分布

对文献年代和研究机构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作者合作情况进行分析,依据作者发文多少和合作强度可以分析作者在此领域的权威性,时间设定为2003~2019年,并将节点的类型设置为“Authors”,经过调试设置为“Top50”,采用最小生成树精简算法后生成作者的合作网络,筛选后得到206个作者,作者合作关系数量为148个,如图3所示。

图3 作者共现网络图

通过共现网络图发现:主要形成了4个大小不同的研究群落。吴群红在2003~2019年排名第一,他所在群落是最大的群落,其中还包含了郝艳华、宁宁、胥娇和李斌等发文量较高的作者,这些学者主要对我国的基层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现状进行了研究,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键技术入手,指出现场快速检测能力不足和风险沟通中面临严峻的考验,提出根据需求对疾控人员在线进行应急培训,从基层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建议[29~32],这些作者组成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层研究的核心力量。规模排名靠前的作者还有徐勇、郝模和金连梅等学者。农村是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的薄弱环节,而学校是公共卫生爆发的高风险地区,对二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提前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33]。郝模所在群落主要对国内外的应急处置体系和我国的应急处置政策变迁进行研究,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我国提出改进的建议[24]。金连梅研究群体对基层部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34]。从合作网络图可以看出,各个群落有很明显的时间聚集特性,各群落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说明前期的研究为后续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促进了此领域的发展。

(四)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关键词能有效反映文章内容,是比较重要的判断指标之一。因此,本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词开展共现分析,选择以关键词作为节点,分割时间片段以年为单位,同选择以最小生成树精简算法MST(Minimum Spanning Tree)进行剪枝[35],最终生成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将其规范化后处理形成关键词145个,其中,一个圆代表一个关键词,圆圈越大说明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颜色随时间变化,从内到外依次递增,关键词连线越多则说明关键词起的中介效应越明显[36],如图4所示。

图4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从时间线图可以看出,高频关键词间连线较多较粗,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国内研究热点主题主要围绕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中心展开研究,“传染病、学生保健服务、流行病学研究和应急能力等”以各自为中心展开相关的研究。详细来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反应等关键词从2003年一起出现,说明我国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2009年甲型H1N1流感出现,在以往经验上提出了综合预防,接着从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进行研究,研究逐渐深入基层;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逐渐成熟,网络舆情和风险沟通成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重要领域。

对规范化后的145个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如图5所示。关键词分为应急机制、流行病学、学生保健服务、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应急法制、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delphi法和疾病预防控制9大类,可以发现:#0、#3和#4聚类说明我国在完善的应急机制和公共卫生体系下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逐渐形成有法可依;#1、#2和#7聚类说明在突发卫生事件后学者在研究流行病传播特征基础上主要研究预防预控;#6聚类表明疫情下信息通畅的重要性,对资源调配、人员调动和稳住民众情绪至关重要;#5和#8聚类表明学者对该领域做着补充研究,补足此领域存在的短板。

图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共现图谱

同时,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反应研究特征和趋势的重要指标,主要发现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术交流的热点,大量同类型论文探讨的内在联系较强专题或学问。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文献关键词的突现情况来探究该学科知识范畴在不同的时间段中,研究前沿主题的变化情况。2003~2009年,对应急体制、对策和应急管理等方面深入的研究;2010~2019年,对流行病学、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站在宏观角度从风险评估、流行特征、传染病和学校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卫生事件的起源、传播、控制、消灭及后续预防等全过程,着重思考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应急能力的提升、资源有效调配和信息有效的传播,提升应急软实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点到面研究热点的变化,说明我国逐渐把各个群体纳入到医疗防控体系中,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预防治理体系。

三、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和数据挖掘技术,获取CNKI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资源,对2003~2019年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现状和热点进行了全面综合性分析与研究。

第一,2003~2019年我国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呈现正态分布,有明显的增长和降低。2003年SARS事件后我国逐渐完善的“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应急体制和应急法制)应急管理制度,从体制、机制和法制上,中央明确提出,应急管理需要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和分级负责等体制,在现有条件下使社会预警体系不断健全,逐渐形成满足从上到下统一指挥,能应对各种特殊情况和保障信息畅通无阻的应急机制。随后在2007年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从法制上完善。因此2003~2010年是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黄金期;2010年后研究量逐渐下滑,可能与2010年后安全生产监管和卫生管理部门职责进行了调整相关,从而导致了研究发文量的不断减少。

第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力量从疾病防控中心等政府事业单位逐渐转向高校,但疾病防控中心与高校、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薄弱,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效果差,需要加强疾病防控中心、医院等与高校的合作。

第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作者群落主要是吴群红、郝模、金连梅和赵景志等几个研究群落,群落有明显的时间聚集效应,跨学科跨区域学者之间的合作较少。

第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具有很强的时间特性,2003~2019年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主要分为应急机制、流行病学、学生保健服务、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应急法制、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delphi法和疾病预防控制9个方面。通过突发性检测发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系统性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分级应急机制政策对策研究是未来研究趋势。

我国自2003年以来经历了SARS、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3年H7N9禽流感和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众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和应对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面对全球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综上,未来我国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是应积极发挥高校和疾病防控中心、医院的智库作用,为党和政府科学应对疫情防控建言献策,及时动员相关领域专家对疫情发展、救治手段、防控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研判,让政府和民众做好相应科学的准备;二是利用5G速度的优势,打造智慧城市,建设重大疫情信息化综合平台,完善重大疫情应急管理多层次预案体系,同时加快应急管理法制建设,为政府的疫情防控行动提供法律的依据;三是构建“大联动+中循环+微治理”市域智慧治理新模式,根据地域的特点,构建以市、县、乡、村为管辖单元的四级城市,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各单位内医院救治能力,对物资调配能力进行整合,依托互联网打造综合社区应急联动救治平台;四是做好疫情短期冲击和中长期影响应对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及灵活合理的就业政策解决短期问题,对受影响较大的行业提供结构化产业扶持政策,实施开放政策稳定出口和扩大内需,以便有效解决中长期影响[37]。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图谱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绘一张成长图谱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