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综艺主持人“跨屏主持”能力培养

2021-07-29薛丹

传媒 2021年14期

薛丹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综艺节目舞台早已由传统电视荧幕拓展到“二次元”审美的网络平台。在基于4G技术的手机端短视频热潮之上,人们又将迎来5G技术助力下的中长视频风口。随着融媒体的转型与深化,综艺节目主持人借助技术的东风实现多平台、跨媒介的主持传播将是必然趋势。面对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和多元的媒介文化土壤,主持人需要在夯实主持核心技能“本身”之外,完善符合新媒体平台定位的“分身”。鉴于举办主持人大赛早已是各级媒体平台选拔培养主持人队伍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央视、省级卫视、网络媒体的代表性主持类赛事,论述融媒体时代综艺主持人应如何提升核心专业技能以增强行业竞争力,实现“跨屏”发展。

关键词:综艺主持人 主持人大赛 跨屏主持

2019年央视主持人大赛再次让大众开始关注主持人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面对融媒体时代日新月异的综艺节目,媒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主持人该如何增强竞争力获得长远发展,专业院校又该如何培养适应性强的专业人才,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行业主持人队伍目前的选拔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依赖于制片人,二是通过人事校招或社招,三是借助主持人大赛选拔。现阶段,主持人大赛成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入行的主要渠道。其赛制和内容也直接反映出各个媒体对主持人的能力要求。笔者将通过分析近三年举办的央视主持人大赛、央广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江苏广电“未来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的全国总决赛以及湖南卫视《嘿,好样的!》等养成类主持人选拔节目,探讨综艺主持人应如何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下提升专业技能、实现“跨屏”发展。

一、基于平台特性培养编导意识与宏观视角

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的综艺节目创作和传播规律对主持人跨平台、强适应性的主持传播能力提出新要求。当下主持人已从电视荧屏延伸到“两微一端”,综艺类主持人通过生产节目相关的“短视频”内容,借助新媒体引流完成收视率转化也将逐步成为常态。只有把握了平台特点,从节目深度、广度与创新度三个维度上灵活调配,才能培养主持人强适应性的编导意识与宏观视角,这也是其具备跨平台主持传播能力的前提。

纵观各个主持人大赛,无一例外都设置了“模拟主持”考核环节。该环节主要考查主持人节目创作与主持的核心技能,直接体现了不同平台对主持人编导意识和宏观视角的内在要求。在央视主持人大赛文艺组第一环节的“自我展示”中,选手结合个人从业经历或成长背景完成三分钟节目,展现的是“大国小家”情怀;在江苏广电决赛的“我是大明星”环节中,选手在传统电视节目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朗诵、配音秀、脱口秀等专业技能,确保并提升了节目的完成度与效果;在爱奇艺《嗨到你红了》养成类主持人选拔节目的第四期考核中,选手进行了脑洞大開的发布会主持。从节目选题、结构设置到布局谋篇、语言组织均体现出主持人对节目主旨精神的宏观把控和结构编排的微观设计。

综艺节目主持人在编播节目过程中表达主题思想、设计主持流程的宏观视角应适应不同制播平台的特点。在央视等强调“深度”的播出平台上,主持人应运用质朴的语言形式表达极具思想性的内容,以文化性见长。该类平台的主持人身负引导受众审美、促进社会发展的特殊功能,其节目内容也应侧重传递时代精神。除此之外,以小见大地展现人文情怀、时代脉络的编排逻辑也更符合该类平台的内在要求。卫视主持人大赛如江苏广电、湖南卫视则更重视主持人舞台化的表现形式,关注主持人涉猎文艺娱乐的“广度”。面对这类平台,主持人的节目选题要有接近性,能够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同时又应当具有一定趣味性。这也代表了大部分传统电视综艺节目对主持人的宏观要求——艺术性与娱乐性并重。爱奇艺的主持人选拔强调主持人节目策划的创意,主持场景模糊了表演与主持的界限,出其不意的“神反转”策划、与观众不惧尴尬的卖力互动皆体现了主持人对“网感”的探索实践。

综艺节目主持人在未来的中长视频创作中还应针对不同媒介终端的“受众画像”和算法技术调整节目编排策略,实现节目“人格化”传播。例如,央视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准确把握了平台特点收获了口碑和流量。相较于新闻特殊的政治性,综艺节目主持人更应该把握机会,在新媒体的“圈粉文化”中找准宏观定位延伸节目内容,以实现节目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二、基于平台需求强化即兴主持能力

由于综艺节目内容的丰富性、偶然性、创意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即兴主持能力一直被视为综艺节目主持人的立命之本。融媒体时代,综艺节目主持人镜头前的即兴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基于传播方式和平台需求内外兼修。“内”指语义内容,“外”指语言表达。语言是内容的载体,广博的知识储备加上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即兴表达出彩的关键。同时,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风格塑造能力又决定了内容输出的质量与效果。

纵观各项大赛风格鲜明的赛制和内容,即兴考核贯穿其中。例如,央视主持人大赛“90秒即兴考核”要求选手根据相关图片和文字串联节目内容;央广主持人大赛“连线大来宾”环节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呈现考核题目,要求选手根据“名嘴”主持们提出的与播音主持相关的业务问题进行现场回答;江苏广电主持人大赛“购物专家”环节在场上设置3个盲盒,选手上场后随机选择一个,根据盒内商品进行模拟购物主持,期间会有主持人举牌,进行即兴关键词的情节反转,选手需根据关键词作出临场反应;在爱奇艺《嗨到你红了》的一期节目中,选手变身为“杯缘子”在巨大的道具杯子上一边完成高难度指定动作,一边在极端环境下播报娱乐新闻,并在空白处即兴补充完整内容。这些环节的设置,均需要综艺节目主持人具备对文艺话题的高度敏感性以及提炼、概括信息的强大思维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传播平台对于即兴主持能力的要求有所区别。传统媒体注重主持人的即兴控场能力,考查内容与实践中的主持场景有着高度相似性甚至直接还原节目现场。例如,央视主持人大赛文艺组即兴主持试题“家乡的歌声”“假设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天,你将与海外华侨进行直播连线,请进行一段即兴主持”等,主要考验主持人在限定场景中引导流程、烘托气氛、升华主题的即兴主持能力。而新媒体更加注重主持人的即兴“救场”能力,如爱奇艺“直播过程中针对现场评委举牌的弹幕即兴互动”,注重主持人实际抗干扰能力、“接梗”能力以及化解极端突发问题的能力。另外,不同传播平台也决定了主持人即兴语言表达的风格特点,如弘扬文化艺术精神、寓教于乐的大众传播类综艺节目,要求主持人语言表达具有极强的思辩力和逻辑性,即兴陈述完整且深入;娱乐至上、轻松活泼的新媒体平台更倾向于“短平快”的碎片化语言呈现,期待主持人以“跨次元”的语义创新、语法重构、逻辑颠覆带来“神来之笔”。

即兴并非真的全靠现场发挥,而是依托于长期的“广义备稿”和实践积累,综艺节目主持人首先必须跟上时代节奏,基于不同平台需求熟悉社会娱乐焦点。其次,还应在实践中了解不同平台传播方式的话语体系,掌握言语活动在社会不同情境中的运用范式。

三、基于平台受众拓展多元互动方式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平台的演变,主持人与观众的对话方式和话语体系出现变化,但交流反馈的本质却从未改变。1956年,心理学家霍尔顿和沃尔在《大众传播与准社会交往》一文中提出了“准社会交往”概念,用于描述受众对媒介人物产生的近似社会交往的依恋关系。新媒体技术下传播方式、传受关系的变化更是推进了媒体“准社交社会”的形成。对于主持人而言,掌握“准社交社会”的沟通方式,保证与受众的良性社交关系,是跨屏主持传播的基本准则。白岩松在第三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的演讲中说到:“在多元审美的趋势下,主持人宁可表达贴近受众需求、给受众以启发激发情感共鸣的大白話,也好过流畅又标准的一甲废话”,正是当下最直白、最真实的解读。

首先,综艺节目主持人应强调互动语态的交流感。口齿清晰、准确规范的播音发声是观众对于主持人的第一印象。气息吐纳的分寸之间彰显语言音韵之美,是主持人基本功的体现。但由于综艺节目主持的场景变化较多,基于不同语境下的心理体验和传受关系,主持人必须准确把握灵活多变的语言样态。可以发现,即使是传统电视媒体也越来越强调主持人的人际传播意识和语态。例如,央视主持人大赛某选手在模拟主持大型晚会时没有把握好尺度,被评委指出存在偏“朗诵化”的语态问题。综艺节目主持人如果太过注重修饰声音的美感同样会拉大与观众的心理距离。相较于过去“点对面”传播多以“调高身端”的仪式感调动观众的感觉器官、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新媒体平台则强调“点对点”的人际传播语境,要求语言样态以讲述为主,用声自然,情感朴实且克制,强调点到即止、卸下架子,弱化仪式感、增加接近性。

其次,综艺节目主持人应掌握新的互动方式。有研究表示弹幕文化加深了用户的“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极大地满足了移动社交时代用户“被关注、被尊重”的心理期待。弹幕的即时性、匿名性,促使用户得以更加自由、真实地进行表达与互动,“看弹幕、发弹幕”成为移动视频社交时代的全新交互体验,需要综艺主持人尽快熟悉直播弹幕、VR等新的互动方式。

最后,综艺节目主持人互动内容应体现专业性。主持的核心在思维方式,并非几句网络语言主持就有了“网感”,形式大于内容的投机取巧只能带来短暂的听觉刺激。在培养综艺感、喜剧感的同时,主持人更应坚守分寸感、专业性,不能在节目中本末倒置。比如,在爱奇艺访谈节目的考核环节中,某选手抽到“访谈一只网红浣熊”的试题。这看似无厘头实则更加考验主持人的提问、倾听等访谈技巧。在采访过程中,主持人需要真的把浣熊当成嘉宾,与它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抒发幽默的自我感慨。如此,这场访问才可以做到有重点、有意义。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强调“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句话在传媒行业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从2012年真人秀再次席卷,到2015年网络自制节目井喷式发展、从2017年一众小清新慢综艺、文化类综艺的收视飘红,再到2018年芒果台“观察类”系列综艺节目的崛起,综艺节目市场成了多流派平分秋色的江湖。现在,直播短视频又为主持人铺设了一条新的赛道。综艺主持人应适应融媒体发展的时代需求,扎根平台土壤,培养、提升“跨屏主持”的能力。高校也应与时俱进地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适应能力更强的优秀综艺主持人才。

作者系武汉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汪雅倩,杨莉明.短视频平台准社会交往影响因素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发现[J].新闻记者,2019(11).

[2]吴涛.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发展趋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1).

【编辑:沈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