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旗渠上的特种兵

2021-07-29白青年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除险红旗渠民工

白青年

引子

红旗渠是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而红旗渠除险队的故事尤为曲折动人。因为除险队是建设红旗渠的特种兵,他们进行的是一种为了保障民工施工安全,避免伤亡事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战斗”,是修建红旗渠的开路先锋。

除险英雄、特等模范王天生,仿佛是出生在天上的人,一辈子和大山相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间,凌空除险,穿山峰于奇险之间,解民工于危难之时,不惜洒热血、流热汗,成为活跃在太行屋脊上的一名“特种兵”。

一个隐居深山、默默无闻的农民,把一生献给了大山,献给了太行山腰的这条生命之渠——红旗渠。

太行五猴  开路先锋

1958年4月,修建南谷洞水库的进军号吹响了太行山麓。

南谷洞水库是一座堆石坝,巨大的工程量就像移动一座山一样,爆破除险是第一要务。工程建设首任指挥长是县长李貴,他感到压力很大,立即召开指挥部领导会议,决定成立一支爆破除险专业队,并让任羊成负责组建。

任羊成机智、勇敢自不用说,点炮、抡锤、打钎更不在话下。爆破除险队很快组建起来了。可是,凌空爆破除险确实是个新的大难题。正在他一筹莫展之时,有队员说石板岩公社的大山顶上,有一个会下崖掏五灵脂的高手。任羊成一听,风风火火地跑去找到石板岩公社的副社长郭更福,请求帮助找这位高手。消息传出,马上有个叫王天生的中年人,主动前来请缨。

王天生,石板岩公社上坪大队的下崖高手。他出生贫寒,从小跟着叔叔伯伯们学下崖掏五灵脂、烧柏炭、练柏油,挣些零碎钱养家糊口。苦难的岁月磨练了他不怕苦、不怕死的坚强意志,大山里摸爬滚打练就了他“飞绳下崖”的好武艺。

在王天生的带动下,石板岩公社的张怀昌、贾永伏、李运成、李江林四位青年,也纷纷向郭更福请命要参加爆破除险队,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颂为“太行五猴”的五位热血青年。

当郭更福把这一喜讯告诉任羊成,晚饭后席棚里的民工炸了锅:“任队长,我要去学下崖,我不怕死。”“任队长,我也要去学,我更不怕死!”

任羊成高兴地跟大家说:“咱们队员里只要想学下崖,就轮流学,学会这武艺的人越多越好。明天咱们就开始学习!”

第二天天还不亮,郭更福带着王天生、张怀昌、贾永伏、李运成、李江林五人来到了任羊成的住地。王天生一见面就说:“任队长,我是一个大老粗,说话没水平,以后你不要见笑。”

“你是师父,以后就不要叫队长了,你比我大8岁,叫我老弟就行,这样我觉得亲切。”任羊成紧接着说。

王天生十分高兴:“今天是学习除险的第一天,大家对下崖不懂,这里有许多技巧,我给大家先做示范。”

在烟囱崖顶,选好下崖方位。王天生叫一位民工砍了三根一米左右的硬蚕坡木头,王天生边干边给他们讲:先把三根木桩呈等边三角形,用大锤砸入地下,露出三四十公分,这叫打桩,同时在三根木桩中间用石块儿卡紧;然后他拿起10米长、3公分粗的麻绳,挽了个绳套绑身上,说这叫绳套;接着又挽了一个梅花型结,说这叫护心疙瘩。

“挽套绳和挽护心疙瘩,这可是下崖的基本功啊!”王天生叫上贾永伏:“你在上边给我看绳,我给大家做个示范。”

王天生虽是个粗人,但是粗中有细。他带上绳套,结好护心疙瘩,把大绳绑在身上准备下崖,转身又给大家讲道:

“大绳下边要放些杂草,这样绳子不易磨断。大绳下崖,不管崖上崖下的人千万不能叉绳。不能坐在绳上休息,下崖要有口令:呜儿……呜儿……这是叫崖上的人给放绳。这口令有停、有放,没有什么讲究,都是搁伙约定,崖上崖下各自理解明白就行。”

今天是王天生第一次下崖做示范,也是让大家见识一下。只见他来了一个飞身跳崖,像雄鹰一样在空中展翅,飘荡自如,身轻如燕,有时又像壁虎一样伏在悬崖上,成功除下了一块又一块险石。

他从崖下返上崖顶,继续讲道:首先心里不要紧张、不要害怕。一般下崖需要四个人,崖低一点三个人也行。必须记住:木桩打好,石块儿卡紧,绳下必须铺垫杂草和软树枝,以免岩石磨断绳索。还要提前检查一下绳索是否有断裂,崖上看绳的人要全神贯注,万一木桩有松动,千万要把大绳控制住,不能抛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下崖人心里不能有杂念,要放下一切顾虑。常言说:人有天胆,马有神力。边放绳边用两只脚蹬山壁,这个是必须经过锻炼才能磨出的胆量和坚强意志,要在锻炼中去摸索经验……

王天生掏五灵脂练就的武艺,在修建红旗渠工地上有了用武之地。他是老师,又是参谋,更是一员虎将。好师父带出好徒弟,在王天生的指导和帮助下,除险队成了战斗队。除险队员们不畏艰险,英勇善战,成为工地上的开路先锋。

党的温暖

南谷洞水库建设过程中的爆破除险队员,都来自不同的村庄,他们素不相识,但他们同甘共苦,团结友爱,情同手足。他们心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坚定不移跟党走,重新安排林县河山。

为加速南谷洞水库工程进度,除险队员们在王天生的指导下,用最短时间学会精湛的技艺和高难度的凹凸崖和走平绳诀窍,凌空作业大显身手。

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天寒地冻,除险队员依然坚持在悬崖峭壁的太行山腰,选炮位、打炮眼,装炮、点炮、除险。

1959年冬天的一天,任羊成来到王天生、贾永伏的爆破除险小组时,发现王天生的棉衣破得不像样子,花絮早已飞光。贾永伏依然还穿着两三件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单裤,两人的手冻得皮开肉绽,脚上的打掌鞋,脚指头从鞋里拱出来,冻得通红。任羊成看着很心疼。当时,王天生手被砸伤了,鲜血直流,任羊成连忙说:“快,我领你到医务室包扎一下。”王天生笑着说:“不用,当个老农民,还能少了磨些皮?”顺手从山坡上找了一把羊粪蛋,用石头砸成碎末,用手按到伤口处说:“这可以止血、不疼。”

任羊成让他们休息一会儿,他们说:不休息!不累!我们爱出力,出力就能换来火龙衣。任羊成心里十分感动,掏出8分钱的火车牌香烟给他们一人一支,抽着聊起了家常。

王天生的爱人刚过世,无儿无女孤身一人,家里没人给他缝补衣衫。贾永伏全家六口人,家里三个男孩、一个小女孩,生活也十分困难。

中午时分,任羊成跑到总指挥部找到指挥长马有金副县长,给他汇报今天所看到的情况,马有金听后急忙就说:“你是队长你解决不就行了?”任羊成顿时发火似的说:“我也是没钱才来找你们领导给帮助解决的。”

马有金副县长,说起话来嗓门高,听起来怪吓人,可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马有金又说;“当领导要学会吃苦在前,约束自己,要爱兵如子,关心同志。” 说着他们看到民工陆陆续续出工了。

“那两位是在哪个队干活?”马有金指向王天生、贾永伏问。任羊成说:“他们就是我给你说的那两位好同志。”马有金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一阵难受,说:“任羊成这点小事你今天晚上给他们解决了,千万不能冻坏同志。今天晚上带他们两个到供销社,每人买一身棉衣、一双棉鞋给他们换一下。关于贾永伏家中困难的事,你给他买上十来斤棉花,扯几丈布叫他回家换上棉衣,你看着解决就行,叫供销社开个报销单,你必须签名。像这样的同志应当帮助解决,以后有什么困难再给我说。”任羊成一听心里热乎乎的,高兴地说:“这就是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当天晚上,任羊成带着王天生、贾永伏二人到供销社买了棉衣棉鞋,又买了10斤棉花,20尺布,给了贾永伏,让他第二天带回家去给老婆孩子用。顿时,王天生、贾永伏搂住任羊成痛哭起来。任羊成说:“这是政府对你们的照顾,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毛主席!”

与书记下崖打锤

1959年腊月的一天,民工们刚吃过早饭,工地指挥部通知各公社队停工休息。可是,爆破除险队里的任羊成、王天生、申起艾三人为了削平一个对工程有巨大障碍的山头,依旧背上大绳、钢钎、大锤来到崖头边,选好炮位以后,在山头打下了木桩,拴上麻绳。为了万无一失,把剩余的绳头拴在崖边一个大蚕坡树上,准备下崖打炮眼。当时由于天气冷,他们在崖上捡了点树叶和干柴生起了火,烤一烤钢钎驱一驱寒气,先暖和一下,等太阳升起后,再进行工作。

不知什么时候,崖边来了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脚蹬着砍山鞋、身穿中山服的人,左肩上还挎着一个小黄包。啊!这不是杨贵书记吗?

“杨书记你来做啥哩,这么冷的天。”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

“你们三个在干什么?工地不是今天放假吗?”杨贵书记问他们。

“是放假啊!但是这里障碍较大,年前不处理了它,等到年后也是麻烦。现在下边没人施工,正是个好机会,把它处理掉,对明年开工不受影响,会进展顺利,更能提前完成任务。”任羊成回答。

杨贵书记微微一笑说:“想得好!工作就应当与时间赛跑。我看你们很辛苦的,今天我要和你们在这里一起干活儿。我听说任羊成、王天生都是干活不要命的人,阎王殿里敢敲门,今天我也领教领教!”杨贵幽默地说着,和他们一起烤起火来。

由于离火特别近,杨贵发现王天生他们的双手已冻成了冰棍,鼻流清涕、满脸灰土。他忙从小挎包里掏出了手套:你们每人戴一副。又从中山服的上衣兜里掏出了“前进”牌香烟,给他们抽。杨贵从来没有一点官气,每到工地都及时了解干部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不论大小事,他都要掏出小本本记下来。今天他们四个人在这里也不例外。杨贵问他们每个人年龄多大了,在这里干活累不累,吃饱吃不饱。说着说着,杨贵书记两眼湿润了。他说:“我这个县委书记没有当好,国家现在正穷,修水库让你们受罪了,太辛苦了。”

这时,杨贵书记深深地抽了一支烟,从口袋里摸出点钱来说:“给你们每个人五块钱,过年回家都割上几斤肉,补一下。”任羊成说:“杨书记你的工资也不高,听说你经常接济老百姓,我们受点伤受点累算个啥!改变家乡面貌是应该的,我们绝不能要你的钱!”他们三人推辞着。那年月,一天挣一个工日,三毛多钱,一斤肉才四毛钱。杨贵一下子给他们15块,他们想都不敢想……这时杨贵书记说道:“任羊成你刚入党就不听党的话了?你们都拿好,就当我是代表党向你们慰问。咱们下崖吧!”

他们三人下崖后,杨贵也手握大绳脚蹬崖台,下到了崖下工作面。崖上到崖下只有两三米高,往山下看也是心惊肉跳,不过抡锤打钎这个地方稍微有点平,杨贵给他们轮替打锤扶钎,并幽默地说:“咱仨轮替,看一看一口气能打多少锤。”杨书记和他们三人轮替,一口气把原来的600锤变成了800锤。

此后,杨贵把各公社大队的领导集合在一起说:现在虽是困难时期,干部仍都要想办法,从今以后每个工地都要让民工吃饱吃好,大队要多补助一些粮食,既要让人吃饱,还要勤俭节约,要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任何领导和干部不能搞特殊化起小灶,包括我在内。工地各个伙房,民工吃饭全不定量,吃多少拿多少,要記住能吃才能干。

除险马牙峰

南谷洞水库在如火如荼地修建中。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建设正式开工了。大部分除险队员都转战到了红旗渠工地。

6月份,谷堆寺段山体坍塌,城关公社9名民工当场遇难,3人重伤,总指挥部又一次组织专业爆破除险队。

为了民工安全施工,任羊成、王楼全、桑广付、杨青等人又在马牙峰西崖下崖除险了。

“呜——”呜——” 随着两声悠扬的呼号,从崖顶上抛下一团团大粗绳,两个人在悬崖间一个接一个腾空而起,瞬间又风驰电掣般地飞进罗窝崖里。可是就在他们刚冲进罗窝崖里时,仿佛被什么猛地绊了一下又荡了回来。他们没能钻进去。接着,他们又反复冲了几次,还是没冲进去……这已经是第三天了,天已黑得看不清人,留在指挥部的马有金正在焦急地等着他们。

总指挥长马有金是一个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他知道大伙在崖上遇到了困难,于是,爽朗地笑着说道:“怎么样?你们这些‘孙悟空也叫‘白骨精给难住了?”

桑广付笑着接上说:“难不住!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白骨精毕竟是妖精,终究是要被我们这些孙悟空拿住的。”

任羊成忙说: “老马,根据这两天俺们下崖的情况,罗窝崖确实不太好对付,所以还是派人去把俺的老师王天生请来。他经验丰富,他来了就好办多了。”

马有金说道:“县委负责同志对这里的除险工作特别关心。昨天在县社干部会议上已通知了石板岩公社党委,让王天生到这里来。郭庚福社长说王天生仍在南谷洞水库工地上,他这两年过年都没有回家!”

第二天天刚拂晓,雄伟秀丽的太行群山还被一层晨雾盖着,除险队员们早已拨开晨雾,登上了马牙峰顶。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个四十多岁的彪形大汉,沿着巍峨的太行山路,正向马牙峰崖走来。他身上的衣服全被露水打湿了,下半截裤子沾满了湿漉漉的泥。他一边走,一边打听上马牙峰的羊肠近道,他就是奉命从南谷洞水库工地赶来的王天生。

来到工地,王天生一边了解情况,一边查看地形,随后他大声说:“兄弟,给我把绳取过来!”

任羊成急忙拦住说:“天生哥,你当好参谋就行了,下崖还是让我们这帮年轻人下吧!”

王天生嘿嘿一笑,挥着长满茧的大手说:“没事儿,甭瞧我年纪大了几岁,干下崖这活儿,要比你们年轻人强多了,先让我下去探探路!”

王天生一边说着,一边迅速挽好绳套,结好护心疙瘩,便下去了。真不亏是老手,下得又稳又快,身子也不摇摆。除险队员一个个看得出神。

只见他一纵身,在半空中荡动起来,越荡越快,越荡越远,荡动的速度与时间的间隔结合得相当完美。最后他认准绝好的时机,突然从遥远的漳河上空向崖里扑去,可是就在接近成功的最后几秒,绳索松了,荡劲也用尽了,第一次失败了。

“呜——呜——”

王天生发出信号,一股劲儿手把倒绳上了崖顶,(一般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准手把倒绳)就对羊成说:“我探了一下不好进,只能使用我们掏乌灵芝时祖师传下的一招了,腰间再拴一道绳,让崖下边的人来拉着,帮助荡动,增加荡力。”

接下来王天生开始分工:任羊成负责看绳指挥,王天生下崖示范,小雷在山腰渠线上等待拉绳,上下左右安排就序。王天生选好突击点,把拴在腰间的绳子丢了下去,小雷立刻跑过来抓住绳子,像打钟一样,一游一荡摆了起来。王天生趁着劲儿便在半空中荡动起来。从地面上看,那荡动的幅度已经够了,可是王天生还嫌荡劲小。这时,任羊成果断地对小雷说:”用劲拉!把劲儿使匀些!”小雷被提醒后,加大了拉甩的力量,这一下,上下配合得当,同心协力,王天生一游一荡,像一只矫健的雄鹰一样,翱翔在天地之间。少顷,他呜呜的一声哨,向山顶发出了下绳的信号,任羊成迅速放开绳,小雷也立刻松了摆绳,王天生闪电般向罗窝崖冲去,还没等人们看清,他已经顺利地站在了崖的石壁上了,山上山下,顿时发出了一阵欢呼声。

那罗窝崖里的活石,呲牙咧嘴的,有的像碾盘,有的像石磙,在王天生的钢钩下一个个落入漳河……

渠不修成誓不回家

红旗渠山西境内渠段建成后,工程进入林县境内,但是山势更险恶了,除险队在闯过鸻鹉崖、谷堆寺、马牙峰、通天沟、老虎嘴等后,新的挑战又出现了。

青年洞、四眉崖、鹰雕鼻子、小鬼脸,道道天险,尤其在四眉崖、葡萄沟放过大炮以后,这里出现了一段六七米深的直角大倒檐。那大倒檐的崖壁上,怪石横空而岀,落石不断,修渠民工无法靠近施工。

任羊成看着这种情景,决定自己下崖,让王天生留在上边看绳,可谁知王天生已挽好了绳套绑在身上,任羊成一把拉住不放。王天生严肃地说:“羊成!你已经连续下了一天崖了。这一次轮也该轮到我了。”其他人都拉住他说:“王老师,您年纪大了,又加上今天这里风大险多,不安全啊!”王天生激动地说:“弟兄们,正因为风大,险情复杂,我才更得要下!”说完,他便冒风下崖了。刺骨的狂风卷起着雪粒和石子,打在人们脸上,如锥刺一样疼。王天生一游一荡地在空中撬动着活石,任凭风吹雪打,不见他有一刻停歇。正在这时,有一组岩石从他的正前方迎面倒了下来,眼看就要劈头盖脑地砸在自己身上,在旁边负责观察的任羊成焦急地大声呼唤:“注意!险石下来了!”谁知王天生早已看岀了危险,当机立断,顺着险石用脚一蹬,顺势腾在了空中,险石从他面前擦身而过,哗啦一声,落到了漳河里,激起了几丈高的水柱,人们禁不住发出一片惊叹声。落石伴着一阵风卷着沙土,把王天生的眼睛给迷住了,不巧这时又一组险石掉下来,他躲闪不及,腿被砸伤了,王天生在空中忍着疼,坚持把险石扫除干净后,才降落到渠线上。人们迅速把他围了起来,才发现他受了重伤。由于伤情严重,流血过多,王天生很快昏了过去。

指挥部党委非常关心王天生的傷势,决定送他到盘阳住院治疗。可是他执意不去,决心要留在工地当除险参谋。除险队员们以及修渠民工们,都以他为榜样,一个个更加奋发努力地忘我工作着!

在王天生的精心指导下,爆破除险队越来越精锐能干,又一次在修建红旗渠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业绩突出,1959年8月24日至26日,林县县委召开第一期水利英模会议,王天生被评为特等模范;1965年4月5日,在庆祝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典礼大会上,他被评为模范;1966年4月20日,在庆祝红旗渠一、二、三干渠竣工通水典礼大会上,他被评为特等模范。

据任羊成说,红旗渠建成后,他和王天生二人先后到河南荥阳、鹤壁等地做打钎、放炮、除险的技术指导老师。石板岩太行隧道开工时,王天生又积极投身于隧道建设中,直到工程结束,他才返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高山顶上。

在石板岩上坪村,他默默无闻独自一人生活,从未向政府提出过生活上的任何补助要求,直到80年代与世长辞。但是,他的动人事迹与身躯和灵魂,早已融入巍峨的太行山,铸就一座英雄丰碑,让世世代代永远仰望……

(责任编辑:孙燕丽)

猜你喜欢

除险红旗渠民工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布恩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完工
红旗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
拍摄电视剧《红旗渠》就是要让当代人不忘初心
水利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分析
民工买保险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探究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探究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作用 培育新一代红旗渠精神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