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画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地位、功能及运用
2021-07-29荆世林
荆世林
摘 要:图画是初中历史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在历史教材中加入了许多图画内容,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中的图画,发现图画的隐藏功能,再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创新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历史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图画 初中历史 功能及运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5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仅对教学内容、教學方式提出了要求,还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新的设计。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图画,图画的出现方便学生对文物、历史事件有更加清晰地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结合文本仔细分析研究教材中的图画内容,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个人能力。
一、初中历史教材图画种类
历史讲求真实,就是因为历史学科拥有“过去性”的自身特点,与学生的生活相隔遥远,而教师又无法将历史事件还原让学生直接观看,因此这无疑是历史教学中教师难以突破的教学难点。当学生无法较好地理解文字或者是其他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中所出现的历史图片为学生进行讲解,在刺激学生感官的同时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在脑海中建立具体画面。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图画的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第一是历史文物图片。如青铜器与甲骨文章节中出现的四羊方尊、后母戊鼎图片,东汉兴亡章节中出现的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的图片,盛唐气象一章节中出现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开元通宝、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的图片。
第二是历史人物像。如林则徐、邓世昌、左宗棠等人物的人物图片;唐太宗、武则天、康熙皇帝以及乾隆皇帝像;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华佗、张仲景的人物像;还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为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图片。
第三是历史遗址图片。如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标注出了北京人、山顶洞人、元谋人的遗址位置;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三元里平英团旧址等。
第四是历史古迹图片。如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圆明园、苏州园林、河北赵州桥、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七七事变”卢沟桥、明朝修建的长城等。
第五是示意说明图。如宋代海外贸易图、元大都平面图、元朝疆域图、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等。
二、初中历史教材图画功能及地位
历史教材中图画的出现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它能运用鲜艳的色彩、简洁的线条将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展现出来,将历史教材更加形象、立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历史图画的功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首先,历史图画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证明历史的功能。在教材中针对“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章节有这样一句话:“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同时在旁边还配有了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纂及铭文的图片。在图片中学生不难观察到后母戊鼎体态的庞大和雄伟、四羊方尊精美的纹路,证明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丰富的种类与制作工艺的精湛。为教师的教学增加了可信度,符合了历史学科真实性的特点。
其次,是具有解释历史的功能。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还包含有各种不同的示意图。示意图是以线条、符号、文字和简笔画表示历史内容的一种形式。示意图运用简洁、直观的方式来表达历史事物之间的关系与演变过程。如在《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中,将大树干比作天子,枝干表示诸侯、分支表示卿大夫、小树杈表示士。示意图将抽象的知识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图画清楚地认识到“西周宗法制度”的等级制度。
再次,则是具有叙述历史的功能。在《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章节中首先就为学生介绍了“造纸术的发明”。教材中写到“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教材中虽然没有针对造纸工艺步骤进行详细描写,但是却运用图画的形式将造纸工艺的具体流程表现了出来,在图画中旁边还配有关键字,不仅使得内容更加的生动,还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间接也说明了教材中的图画具有叙述历史的功能。
最后,历史教材中的图画还具有再塑历史过程的功能。历史教材中每一幅图片都讲述着一段历史,都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章节中,其中有一张“开国大典”的图片,图片中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的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再塑了开国大典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了新中国诞生的激动人心的时刻。
三、初中历史教学应用策略
1.借助图画设计问题,引出知识点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教材中图画的功能,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运用图画为学生设计相对应的问题,提升学生分析历史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1课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本次课程的目标是要学生通过学习直观感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特点,通过张謇、侯德榜等爱国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本次教学重点在于“变化”二字,如果说教师只是让学生阅读,然后自己在文本中找出变化的内容,学生对久远的事件没有了解,因此在找变化的过程中会找不到重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效率还十分的低下。在教材中这一章节配有六张图片,第一张图片是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第二张图片是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第三张图片是上海街道上行驶的有轨电车;第四张和第五张分别是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和上海路上的行人。这些图片反映的都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生活。教师可以运用这几张照片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请你们观察图片上的事物、人物,说一说这些人物、事物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哪些不一样,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总结。这样的方式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借助图画突破重难点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每一课中的教材插图,运用插图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使课堂效率最大化。例如在《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中,本次课程的教学难点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由于教材中没有对于这一内容的详细讲解,因此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教学内容。如果说教师只是单纯地通过文字向学生讲述这一现象,学生又会觉得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好可以利用宋代的《耕获图》向学生详细讲述,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人以小组的形式观察图片内容。在利用图片的帮助下比较轻松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了提升。
3.借助图画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情感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再以历史知识为教学目标,要运用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画内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历史思维等各方面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片内容,发现图画中的内在含义,促进学生情感的形成。
以《抗击八国联军》教学为例。在教材中有这样一段文字:“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教师在学生阅读了本段文字后,再结合文中所出示的“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美军抢劫的白银”两张图片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到八国联军的无耻与残忍,让学生体会到当时国家的无能以及国民的悲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祖国富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图画的运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图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将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的历史知识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再运用图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瑶《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的应用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2] 李婷《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特点及应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3] 米爱平《初中历史教材图片在教学中的应用》,《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