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跨界研究例谈
2021-07-29张涛
张涛
一、跨界成员及其分工
本课题坚持本位研究为主,尝试跨界研究为辅,邀请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师及华亭市教育局干部加入课题组,依次分别负责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及其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影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及其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影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与对策、华亭市中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概况等研究,又承蒙文学博士、大学教授张健旺加入课题组指导研究,兼顾大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及其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反馈与引领研究。
二、跨界读本及其理念
读书是教书之本,教书其实就是教读书。文学不是语文的全部,读书不限于文学或语文。书不尽读,读不尽懂,读必有得,读即是得。讲书不等于读书,听人讲永远不能代替自己读。课本是读本之本,课本取诸读本而又统领读本。无论师生,课本不仅是第一读本,而且是读本之本。不读课本等同只读课本,偏执偏失对读书教书都不是好事。文本是课本之本,没有文本,就没有课本。纵有万本,不仅不脱离文本,而且以文本为本。不嫌矫枉过正地说,一切舍本逐末哪怕侥幸成功都不可取。
青蓝读本跨界古今,兼顾文史。比如《红楼梦》系列读本有曹雪芹著《红楼梦》、胡适著《红楼梦考证》、吴世昌著《〈红楼梦〉探源》、周绍良著《细说红楼》、周汝昌著《红楼小讲》、萨孟武著《〈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和张心科著《〈红楼梦〉与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等。又如《论语》系列读本有朱熹注《论语集注》、杨伯峻注《论语译注》、徐志刚译注《论语通译》、钱穆著《论语新解》、南怀瑾著《论语别裁》、钱穆著《四书释义》、钱穆著《孔子传》和李长之著《孔子的故事》等。另如谈读书或教读书的读本有胡适等著《怎样读书》、温儒敏著《温儒敏谈读书》、朱光潜著《谈文学》和钱理群著《和钱理群一起阅读鲁迅》等。
三、跨界阅读及其例谈
读书就是积极更换思维的帽子,寻求不同的认识事物的参照系。在不同的参照系中事物是不一样的,拥有不同的知识参照系,才能做到真正的开放。要认识中国人,我们如果把中国人和美国白人并置一起观照,立刻就会发现我们不白;如果换一个参照系,把我们和非洲黑人并置一起观照,我们不黑。如果更换参照系阅读,我们对彼此的认识就越发全面和深刻。这也是茅盾在《谈独立思考》里积极提倡读不同种类书的哲学依据,其实这也是培养独立思考的门径。
依据我个人经验,高中如果没有完整阅读几本书的经历,大学就很难认真读完一本书。特别是阅读趣味的养成,不容易成为习惯。高中爱好什么类型的书籍,很重要。很多学生爱读小说等文学作品,就和高中阶段重视文学有关系。高中很多老师对哲学、美学、心理学、艺术学等不熟悉,几乎不推荐学生阅读这类书,以致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上高中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给我建立了豪迈的阅读兴趣,至今我的阅读范围依然广阔,不愿受制于特定学科的限制。
特别提醒,对那些阅读兴趣少,或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建议阅读古书,要阅读现代好书,特别是翻译好的书。我特别推荐傅雷翻译的《艺术哲学》。供学生选择的范围要广阔,关键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不要太受制于学科的限制,例如《时间简史》就可以阅读。特别是心理学著作,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都是好书,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我觉得从读翻译的书入手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翻译的书没有文言文的阻力,阅读畅快。人一旦有了巨大的阅读兴趣,走向阅读古书,亦是自然而然,自己亦会扫除各种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不用担心。
文学的最大益处在我看来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自由的可能。活在塵世中的我们可能会受到很多拘束和局限,但文学的世界是自由的,自由地阅读,自由地写作,这种自由是别人不能轻易剥夺的。所以,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都应以一种开放自由的心态去面对,触摸未知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感触,倾听善意的指正。这样增加的不仅是知识与技巧,更是在陶冶情操,是在学会如何去与人分享,如何在社会生活中构建自己的心灵地标和秘密花园。
我们大多数人不是为了文学而生活的,但可以让文学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这其实涉及两种文学观念,就是为了文学而生活,还是为了生活而文学。我自己由于性情、经历与实际情况,只能做到让文学为我的生活添些色彩。这两种观念本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一种自由选择。选择阳春白雪和选择下里巴人,只要是自由选择,都是应该鼓励的。
我自己深受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理论的影响,所以特别强调自由。但我的自由更多是意志的自由,以及时刻对自由选择权利的争取。对待读书也是一样,畅销书我会读,经典著作也会读。一本书如果有一句话、一个观点让我感觉有共鸣,或者有启发,我已深感欣慰。所以,读了一些书,积累的东西可能没有读透一本经典得到的多。但我也没有遗憾,我现在不求思维的深度,只求心灵的广度,只求能在有限的闲暇里在书中遇到几个知己,知道原来他们也有相似的想法,原来他们已经说出了我想的东西,这样我也感觉很好。
一个没有见过虎的人,总是认为猫和虎有相似性,其实虎总是虎,猫只能是猫。用认识猫的思维,是认识不了虎的。卡夫卡说:“我们所需要的书必须能使我们读到时如同经历一场极大不幸:使我们感到比自己死了最心爱的人还痛苦;使我们如身临自杀的边缘,感到因迷失在远离人烟的森林中而彷徨——一本书应该是一把能劈开我们的心灵冰封的大海的斧子。”如果用卡夫卡的标准衡量书,这样的书就很少了。恐怕有人一辈子也没有读过这样的书。
我的阅读兴趣完全是从一些非主流的书开始的。小学时看评书,初中看武侠和言情,到中专时已通读琼瑶、金庸、古龙、温瑞安等,金庸甚至读了好几遍。从浅显到深奥,我自己找到了读书的兴趣和路径。所以我说可以读一些烂书,一些非经典书,是从这个亲身体验出发的。阅读的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很重要,一开始门槛过高,会扼杀这些东西。鲁迅说:“用秕谷来养青年,是决不会壮大的,将来的成就,且要更渺小。”但一开始读过于艰深的著作,只会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读有趣的书,有趣地读书,才能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实想想我们自己十七八岁时的阅读经历吧!我们也算爱读书的人,可那时到底喜欢些通俗的还是艰深的啊?所以超越年龄的劝导,一定程度上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S〔2020〕GHB2617“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甘肃省华亭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